对宝宝的阅读能力进行培养的一个好方法就是跟他们一起阅读插图故事书。在宝宝还没有识别文字的时候,孩子阅读的只是图像,语言与图像的结合,有利于促进宝宝对语言含义的理解,同时,故事的情节也会使宝宝对文字的兴趣。此时父母不要过于功利,急于让宝宝学会多少字,而应引发宝宝对文字的兴趣。经验表明,如果从幼儿时期就开始进行书写,过渡到阅读这个高级阶段,大约需要半个月的时间。
它可以让手掌握的技能和说话一样的重要,并且可以创造反映口头语言的完全精确地第二种交往手段。所以,书写依靠的是手和脑。书写是文字出现与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它合乎逻辑。不但要书写正确,手一定还要能将这些符号描摹出来。一般对这些字母的符号进行描摹并不难,因为它们中能代表一些特定的语音,除此之外没有别的意义。但在宝宝还没有自学书写的时候,我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一天,有几位母亲过来找我,请求我教她们的宝宝识字与写字。这几位母亲本人都是文盲,她们以自己和其他父母的名义向我说出了这个请求。当时我以为这超出了自己原本的设想,于是反对这么做,但是禁不住她们的一再请求。
没想到此举标志了宝宝们奇迹的出现。我教给这些四五岁的宝宝一些字母,我让一位老师用硬纸板做成这些字母。由于有些字母是用一些表面粗糙的纸张做成,这样宝宝便可以用手指在上面按照字形写,并且感知与描摹字母的形状。我将这些字母放在板上,将形状相似的字母归类在一起,使得宝宝在触摸这些字母的同时,宝宝们的小手就会顺着字母的形状进行相同的描摹动作。这位老师对此类安排非常的满意,也就没有再做其他很多的事情来帮助这些孩子。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些孩子们为什么会如此的激动。他们将这些字母像旗帜一样高举了起来,列队绕圈行走欢呼雀跃。
某天,我惊讶地看见一个小女孩独自一个人在走路,口里不断地重复着:要拼‘Play’这个词,你必须要有一个‘P’,一个‘L’,一个‘A’和一个‘Y’,然后她就重复说这些字母拼成了一个词。实际上她是在对自己头脑中的一个词进行分析和研究,并且寻找出组成这个词的音节。依靠这个希望发现的浓厚兴趣,她终于意识到这些音节中的每一个词都对应着几个字母。事实上,除了符号和音节之间的对应之外,缀字拼音还有那么神秘吗?语言基本上就是被讲出来的东西,相应的书写出来的语言仅仅为逐字将语音转变为可见的符号。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发展标志着书和写的进步。最初,书面语言是从人们的口头语言里提炼出来的,就像小河汇成江海一样,它们最终也汇成一个性质不同的书面语句和语言的大海。
书写与阅读这两个方面都是关键的。在第一所儿童之家里所发生了一件最伟大的事情。第一个学会写字的幼儿是那么的惊奇,他兴奋地高声喊叫道“我学会写字了!我学会写字了!”孩子们群情激奋地去注视他用粉笔写在地板上的那些字。
我也会!我也会写!宝宝们叫嚷着跑去可以写字的地方。有些孩子簇拥在黑板前,有些的孩子趴在地板上。他们都开始了写字。他们的活动真是一发不可阻挡。孩子们在家里到处都写,墙上、门上、甚至面包上都有他们写的字。这些孩子只有4岁左右,但他们就表现出了我们完全不能预知的书写才能。这位老师告诉我:“这个小男孩是在昨天三点钟开始写字的。”我们仿佛目睹了个奇迹般的过程并完全地被震住了。在这之前,我们曾经收到过一些精美插图的书籍,但现在当我们将这些书发给了这些孩子们时,他们接受了,但没什么反应,反应较冷漠。不错,这些书中有精美的图片,但现在这些东西只会使分他们的心,使孩子们不能全神贯注于这项对他们来说是最有吸引力的工作。
又由于宝宝有主动学习的能力,所以,我们就在孩子的生活环境中,为孩子预备一些以“间接”训练的道理所制作的,培养宝宝书写能力的“教具”。例如平常所见的“砂纸字板”,是让宝宝用手指去触摸砂纸中的字形,可以不用笔用手指,利用这些预备写字的间接练习,养成宝宝头脑对肌肉和眼力间“发号施令”的协调能力。另外大人也可以在“环境”中,预备较多不同内容的图片、书籍,让孩子去翻阅、去接触,使宝宝们的常识能逐渐丰富。然而,该注意的是,国外文字的构造与中国文字完全不同,为发展幼儿们的中文语言能力,在此项教具的制作完成上,虽然有一些大原则可以直接移植运用,但在发展上却必须与中国文字的文化相结合,这些也是目前我们正积极努力并实现的目标。
蒙氏箴言:
父母要引导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幼儿学会识别真正的阅读,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以下情况:书面语言靠的是思维逻辑,而不是靠发音的机制。在幼儿能够真正的阅读之前,必须建立起来一种语言的逻辑。宝宝对一本书,如果仅仅只是知道如何阅读书中的每一个单词并不是阅读,就像宝宝能发各种声音并不一定就能说话一样。幼儿对阅读的兴趣有时候也只是因为他能将书面文字转化为自己熟悉的发音而高兴,并不一定理解文字的真正内容,因此父母要给予必要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