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对秩序极度敏感的时期是一个很重要的时期。在宝宝出生后第一年就具有这种敏感的特性,并且这种特性会一直持续到宝宝2岁。宝宝对外界秩序的敏感,这也许对大人们来讲是一件奇怪的事情,因为大人通常认为他们的本性是没有秩序的。
宝宝并没有和大人一样相同的秩序感。经验会使得大人们麻木不仁。但宝宝是贫乏的,正处于获得感受和收集印象的过程当中。宝宝始于一无所有,宝宝感受到创造的疲劳。而走出了这个过程的我们就像一个靠自己艰苦劳动白手起家的人,我们不理解宝宝所受的艰辛和劳苦。我们由于已取得的社会地位而变得麻木和冷淡。如果我们能够让自己适应于这个世界的话,那是因为宝宝给了我们适应世界的工具,如果说我们能意识到自我的话,那是因为宝宝使这种意识成为可能。
对大人们的一些动作不能做判断
宝宝生活在一座城市里,生活在一个堆满种种物品的封闭世界和环境里,成年人由于对宝宝的不了解,而任意去布置或是搬动桌子、椅子等的东西,此时的宝宝还不能对大人们的这些动作形成一个判断,如果宝宝就此过了对秩序的敏感期,那宝宝所看到的这种秩序混乱就可能成为他们成长和发展的一个障碍,可能成为精神变态的一个原因。
我们运用的是宝宝给大人的理性,宝宝的意志经过了训练,以及宝宝为大人而成长和激发起来的肌肉。我们大人之所以富有,那是因为我们是宝宝的前辈,宝宝由于一开始一无所有,所以,必须做出及其大的努力,为我们大人提供了将来生活的基础。从一无所有一直到宝宝将来生活的第一源泉,宝宝是如此的接近为活动而活动的一个生命之泉。这是宝宝的一种创造性的方式,对于宝宝的这种创造方式我们大人既不了解也无法给予记忆。
物归原处强烈的秩序感
一位母亲身体感到有些不舒服,于是,就躺在了椅子上,脊背下垫着两个软棉垫子。她的年仅20个月大的小女孩来到了母亲跟前,就要求母亲要她为自己讲一则故事。当时,母亲虽然身体很不舒服,但这位母亲还是忍着身体的不舒服,默默答应了宝宝的强求。就开始讲一则小故事给宝宝听,这个小女孩听得非常的认真。但是她母亲病得很重,已经是不能再讲下去。母亲不得不要求女佣将自己扶到隔壁的房间里去睡觉。被留在躺椅旁的宝宝就开始大声哭了起来。这似乎很明显,宝宝是为她的母亲病痛而哭泣,宝宝周围的那些人们也尽力安抚她。当女佣将枕头从躺椅上拿起来送往卧室时,宝宝开始大喊大叫起来:“不给,不是垫子……”宝宝似乎想说,至少留下一些东西在这里。
女佣将宝宝带到母亲身边,用软言细语哄着宝宝,并且宝宝的母亲忍着病痛,又开始接着给宝宝讲刚才的那个故事,可是这一切并不能阻止宝宝的哭泣,宝宝说:“妈妈,椅子。”宝宝似乎在告诉她的母亲她应该回到那把椅子上去。宝宝就变得不再对那故事感兴趣了。母亲和枕头都变换了位置,故事就起始于“一个房间”然后就被中断了,又继续在了另一个房间。这些都在宝宝的心里起着戏剧性的冲突。
这个例子说明了宝宝有着很强烈的秩序本能,且对这种本能很具有依赖性。也许人们会对这种强烈性过分早熟感到惊讶。一个2岁的宝宝竟然会对于秩序的需要,用一种较为平静的方式所表现出来。这时,这种需要将会成为一条活动的原则,并提供了我们在学校里,可以观察到的最有趣的现象之一。当一件物品被放到了一个不太恰当的位置上时,还是2岁的宝宝们发现了,并将它放回原处的。这个年龄的宝宝通常会注意到一些细枝末节上的不和谐与不协调,而成年人和更大一点的宝宝就都不会注意到这一点。比如说,假若一块肥皂被放进了洗脸盆架上,而并没有放在肥皂盒里;假若一个椅子也被放在了不恰当的地方,一个两岁的儿童就会突然注意到这种情况,并使这些物品归回原处。
某些东西位置的零乱被宝宝看到,这对宝宝来说似乎就是一种刺激,也是让宝宝活动起来的一个信号。但是毫无疑问,除此以外,它并没有更多的现实意义。秩序是生命本能里的一种特有的需要,当这种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使宝宝产生真正的快乐。实际上,在我们的校园里,甚至有一些年龄较大一点的宝宝,如那些3~4岁的宝宝在做完练习后,会将那些东西放回到原处,放回到过去惯于安置的那些地方,这是宝宝们所执行的一个最高兴和自发的重要任务。宝宝的秩序感在于认识到每件物品所在环境里所处的位置,记住每样东西所放的位置,这意味着宝宝已经适应了先前的环境,并且之前的环境在所有的细节上都有可能支配它。宝宝心灵的适应环境就是这样,比如一个人闭着眼睛能到处走动,同时,闭着研究也能拿到自己所想要的任何东西。
很显然宝宝对于秩序的热爱,不同于成年人对于秩序的热爱。秩序能给予大人某种外在的舒服感和快乐。但是对于宝宝来说就完全是不同了。它就像动物漫步的大地一样,或是鱼类嬉戏的水底中。在宝宝出生后的第二年里,宝宝们就要从他们以后必须适应的环境里得到一些适应的原则。由于宝宝是由他身体所处的环境中形成,所以,宝宝需要的绝不仅仅是一些模糊性的建设性的公式,宝宝更需要环境给予精细和明确的引导。包括所有的这些都表明自然界已经赋予了宝宝对于秩序的敏感性。这是一种宝宝内部和内在的感觉,这种感觉并不是对于物体本身的,而是区别各种物体之间的联系和关系。由此便形成了一个整体的环境,在这环境中各个部分的相互依存下,当一个人在某个时期和某个阶段适应了这样的环境之后,他就能引导和指导自己的活动并使自己达到特定的目的地。
蒙氏箴言:
对于宝宝来讲,秩序感能使宝宝产生一种自然的快乐,这可以从宝宝的所做的儿童游戏中观看出来。我们吃惊于这类游戏的逻辑缺乏。宝宝们唯一乐趣就是在适宜的地方,能够找到一些物品并放回原处。儿童宝宝具有两种秩序感:一种是外部的,这种秩序感从属于宝宝对他自身与身体所处的环境的密切关系的感知;另一个内部的,使宝宝意识到自己身体的不同部分以及它们的不同位置。这种敏感我们大人可以将它称之为“内部定向”。而宝宝这种特有的“内部定性”恰好的父母培养宝宝关键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