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蒙台梭利的教育智慧
32040400000106

第106章 “专制”与“禁令”

专制型的父母总是会刻意按照他们自己的意图来塑造宝宝,而不懂得尊重宝宝的独立人格。那么,无论他们的安排多么完美,宝宝都会认为不是为自己而活。专制型的父母不仅会剥夺宝宝自我探索的机会,他们对宝宝的真实感受也常视而不见。

宝宝在童年期的时候就开始意识到了自我,并且他的感官将会处于一种创造性的状态,也特别容易会受到大人们的一些暗示。在这段时期里,大人能够悄悄地潜入宝宝的内在之中,用他的意志激发宝宝的意志,使宝宝的内在产生变化。在我们学校的——“儿童之家”里,我们发现如果过分热情,或者用较为夸张的动作给宝宝示范如何做某件事情的话,宝宝自我判断和思维的能力就会受到压抑。

大人的禁令很容易就会对宝宝的活动,产生一种约束力,但在刺激宝宝的反应时,这些禁令并没有如此显著的作用。这种约束性的影响主要来善于自我约束的和自有教养的大人当中,尤其是来自那些看似文雅的保姆。也可以这么说,这种活动应该与支配自己宝宝的内在自我相分离,而由另外一个外来的自我继续下去,虽然这个外来的自我会更加强有力,但它并不属于宝宝自己。

有是个6岁左右的男孩宝宝,当宝宝坐着并看着远处吸引他的某种东西时,他站起来正准备要朝那个东西走去时,但是,他又退了回来并坐了下来,似乎他由于某种无法克制的意志力动摇而感到痛苦。那么,谁是阻止了他起步的“主人”呢?没有人会知道,因为这种记忆甚至在宝宝的心灵中也已经是荡然无存。

这个外来的一股自我力量剥夺宝宝自己的不成熟的活动手段。通常大人并不愿意这么做,虽然他们能够通过所谓催眠暗示来支配宝宝,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其实他们已经在这样做了,甚至还没有意识到这种影响力的存在。

母亲的爱忽视了宝宝自身的需要

专制型的父母很容易忽视宝宝自身的需要,尤其是成长需要。小丽母亲认为只有自己才知道宝宝的感受是什么,所以总是会一厢情愿地认为女儿一定会喜欢钢琴。但小丽的母亲忘记了宝宝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不是自己的附属品。宝宝只有通过自主的探索,才能清楚自己是谁,才能知道自己在这个社会上最适合的位置。这样宝宝才会有强烈的责任心,因为这一切是宝宝们自己选择的。

但是,如果父母是禁令或专制型的父母,他们就会剥夺宝宝自我探索的机会,由于他们太重视塑造了,所以,总是会刻意按照他们的自己意图来塑造宝宝,而不懂得尊重宝宝们的独立人格。那么,无论他们的安排有多么的完美,宝宝都会认为不是为自己而活。小丽的父母为女儿“完美”地安排好了一切,但这不是孩子自己想要的,所以,它是僵化的。其实,小丽内心深处一开始就不喜欢为父母而活,不想按照母亲的想法继续去弹琴,但是一直以来的经验告诉她,与母亲沟通没有用,除非手指不能动了,才可以不用再弹钢琴真正地为自己而活。

母亲用自己的感受替代宝宝的感受

专制型的父母不仅会剥夺宝宝自我探索的机会,还会无视宝宝的真实感受。小丽母亲坚持认为,小丽是爱弹钢琴的,其实这是她把自己的主观感受强加给小丽,并以为那就是小丽的感受。小丽母亲的这种行为,会让小丽迷失自我。“背叛自我就是背叛天性。”帕萃斯·埃文斯在《不要控制我》一书中写道:“若是我们总是被动‘接受’别人给自己的定义,就会认为别人的判断更加正确。凭借他人的观点认识自己,这会造成认识自我的逆向思维,会让自我认识更加不清晰。”实施专制行为的大人,其实并没有真正地站在宝宝的角度进行过思考。他们并不知道宝宝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也没有真正地关注过宝宝的成长需要,甚至没有去认真地了解过宝宝的真实想法和感受,他们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塑造宝宝,而这会让宝宝丧失真实的自我。对于这样的宝宝来说,爱就成了一种令人窒息的负担,小丽的行为就证实了这一点。

禁令过多等诸多原因都可能会引起幼儿的心理障碍

近年来有研究者对5~6岁的宝宝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令人大为吃惊:宝宝脾气坏的占到15%~72%,性格古怪占到4%~84%,神经质的占到28%~33%,行为有问题的占到9~02%,社会交往不良占到2%~86%,情绪有障碍占到10%~33%,低能的宝宝占到0%~66%。此外还有言语发育迟滞、偏食、强迫现象、分离性焦虑等。这些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呢?

调查发现,引起宝宝心理障碍的原因主要有三种。第一种发生在围产期,孕期母亲中毒、营养不良、腹部外伤、患传染病,宝宝出生时窒息缺氧,产伤或难产;第二种是宝宝缺少正规的教育,居家的宝宝就显得怕见人、过分害羞、在陌生的环境中难以适应;第三种是家庭里环境因素。

在这些原因里,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和不健康的家庭环境对宝宝的影响尤为重要。首先:父母离异或是家庭不和睦,使宝宝失去应有的爱抚,然后将不知所措,从而使宝宝形成了抑郁、性格古怪、急躁、自卑等反常的心理。其次,大人们的教育方法不当。一种是对宝宝百依百顺,溺爱迁就、使宝宝形成自私、骄傲、任性等不良的性格;另一种是采用打、骂、吓等教育,使宝宝变得抑郁和胆怯。还有,父母双方育儿要求、方法、态度的不一致,使得宝宝无所适从或有恃无恐,另外,据说这些症状与大人们禁令过多有着直接的原因。

尊重宝宝工作的天性

蒙台梭利说“工作是人类的特性”,绝大多数的动物没有这种“特性”。大人们因为“工作”带来成就感,创造了生活的希望;宝宝每天不停地忙碌,他们在作为自己成长的“工作”。一个人能够喜好工作,生活就绝对没有“无所事事”的烦恼,反而会有“享受成就”的快感,一个喜欢工作的人必然是一个正常的人,也是一个很快乐的人。

让宝宝养成喜欢工作的习性,就是从小鼓励他们去工作,尤其是帮助大人做点家事,宝宝们完成以后要示以适当的表扬和嘉许。宝宝不但会有成就感,而且会非常快慰。当然在开始时,大人们要斟酌他们的能力,防止他们的失措。譬如要他帮你拿碗,最好让宝宝拿打不破的碗。如果想要培养他从失败中重新再来的性格,需要经过精心的设计和安排,以免弄巧成拙,使宝宝的小心灵产生罪孽感或受到挫折。

蒙氏箴言:

大人们不要对宝宝有太多的禁令,禁令过多将会丧失宝宝的创造能力。所以,大人们尽量要培养宝宝们顺其自然地进行工作和生活,如培养乐于助人的习性,让宝宝明白助人是快乐的根本。培养宝宝“无奢欲”的操守,让宝宝一生都胸怀坦荡,无忧无虑,自然防止了不愉快事的发生。培养宝宝美化生活的才能,使他的生活不枯燥,不刻板,而且能创造或欣赏美的境界等,这些将都有助于宝宝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