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国家庭教育缺什么
3203800000090

第90章 未来定位模糊,孩子沦为家长实现未泯理想的工具(1)

第七章 未来定位模糊,孩子沦为家长实现未泯理想的工具

现在的家长,从帮孩子选小学开始,甚至不惜跑路子拖关系,再进重点中学,然后孩子考上大学了,回家问父母,我应该填报什么志愿啊?这就是中国的孩子。再过几天就要踏进大学校门了,还得回家问问父母要选择什么专业!此种后果,完全是中国式家庭教育的恶果:由孩子被动地听家长吩咐,逐渐深化,趋向同化,最后到向家长询问,终于沦为家长实现他们未泯理想的工具。

亲子之爱,作为人的本能之爱,延续于时光流失,岁月纵横。每一位家长在面对自己的孩子时,柔软的爱护感情从心底油然升腾,连绵不绝。

而在当今的社会条件下,几乎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这种情形的存在,就更加剧了亲情的保护层。我们的家长恨不得将孩子放进温室中,让其无忧无虑成长。

在这种“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构型中,家长们对“掌上宝”的期待之情尤为盛重。正因为如此,许多家长从孩子一出生,便早早地开始打造孩子的钻石前途。

在家长们所设计的目标中,多才多艺、内外兼备、琴棋书画样样俱佳、学习成绩力争上游、班干部活动不落下风……

当这殷殷的期待统统抛到孩子身上时,我们的家长却忘记了一个问题:对于这样的殷切期望,孩子稚嫩的肩膀是否能够担得起?

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我们随处可见的是。

家长为孩子设计好一个个金光闪闪的目标,而我们的孩子却对此丝毫不感兴趣;家长为孩子安排好所有的兴趣、爱好甚至于前途,而我们的孩子却对这种安排极度不满;家长为孩子打造一个个美好的梦想,却遭到了孩子最激烈的抵抗……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孩子表现出来的对抗态度,使得家长感到既恼火又不解,一时之间找不到原因所在。

其实,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家长,不肯承认孩子的独立意识,只是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

当我们的家长不肯承认孩子作为个体的独立性时,也就会自动排斥来自孩子的声音,将其一概归结为孩子的“不懂事”,从而对其更加严厉逼迫。

就另一方面而言,当孩子发现自己的意见被彻底忽略时,也无力反对来自家长的威严性,只能不再说出真实想法,默默接受。不管自己喜欢与否,也不管自己擅长与否,无奈地接受学习。这样,学习所得的成就一定不佳,家长发现这一情况,认为孩子不认真不努力,再进行更深一轮的施压。

长期以往,孩子心底的无奈转化为排斥,排斥导致反叛,甚至报复心理,学习成绩更加不堪。恶性循环,环环加重。

最后将导致孩子对所学内容彻底的反抗。来自家长,无论开导或者责备的讯息,孩子统统不接受。家长与孩子之间的鸿沟开始形成。

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将会在本章中进行一次有关梦想的讨论,为我们的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找到最终的答案。

1.家长的圆梦之旅

父母可以有自己的理 想,但干涉孩子各自的理想,就等于不承认孩子的人格。青少年不良行为的种子,最初就是从这里萌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