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国家庭教育缺什么
3203800000004

第4章 人性之爱欠精髓,同时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1)

第一章 人性之爱欠缺精髓,同时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在世界各国的家庭教育中,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程度当仁不让地名列前茅。这种溺爱,是人性之中爱的一种畸形心理,当这种非常态的爱被放大后,温柔就会变成一副枷锁,疼爱就会化做一个圈套。除了溺爱,中国父母们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忽视也相当可怕。在这方面,很多父母按照他们的思维方式,不去顾及孩子爱玩的天性,一味地学死知识,一味地命令式教育,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坚持性和创新能力等非智力因素抛之脑后。可孩子毕竟是孩子,又岂能找出一个借口,去挑战和反对瞪着大眼、攥着拳头、携带着中国传统文化因子的家长的种种威严?

导读

在我国,有一句俗语叫做:“慈父慈母多败儿。”

同样的,在美国也流传着这样的说法:“父母越是溺爱孩子,孩子就越是不尊重父母。家庭的环境越是民主,孩子也越趋向于独裁。父母表现出来的权威越少,孩子就越难于控制。”

尽管这两种说法都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然而透过这样的话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在家庭教育中,中西方在观念上并无太大的不同。

然而,在中国实际的家庭教育中,这种观念的执行却很难到位,在我们的家庭中,家长“代劳”、“娇宠”、“有求必应”等现象的存在,使得我们的孩子从小就缺乏最起码的劳动锻炼、缺乏最基本的吃苦耐劳品德,缺乏竞争意识、独立生存的能力,更缺乏对意志品质的磨练,以及艰苦创业的精神。

这巨石一般的现实,正沉甸甸地压在我们一代中国人的心上。

在上世纪的一次国际夏令营中,77名日本孩子和30名中国孩子都参与了这项活动,然而在活动过程中,两国孩子所表现出来的差异,着实令我们每一个人感到心惊。

按照夏令营的安排,这些11到16岁的孩子,每人要负重20公斤,步行前往50公里外的目的地,途中还需要经过若干困难地段。

在这样的困难面前,我们的孩子许多选择了退却,生病之后回到营地睡觉,而日本孩子却放弃休息坚持到底,在风雨交加的行程中,日本家长将鼓励留给发高烧的孩子,而中国家长则把自己的孩子拉上汽车……

这样的一次活动不能说明全部问题,然而我们却仍然能看到这样一个重大问题:

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存在着过于浓重的溺爱成分,这使得我们的孩子从来得不到锻炼,得不到磨练品质与意志的机会与环境,更无从获得竞争与创造意识。

当溺爱成为中国家庭教育的主流时,另外一个问题也正悄然地浮现出来,这就是我们的许多家长,往往把教育单纯地理解为智力开发,认为孩子拥有了聪明才智,就注定会大有作为,以至于许多家长只简单地将成绩单作为判断孩子的唯一标准,对在人生中起决定性的非智力因素缺乏认真的考虑,从根本上没有认识到它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