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国家庭教育缺什么
3203800000165

第165章 性教育近乎空白,成为孩子顺利成长的绊脚石(19)

大人应该尊重儿童的“内在需要”。在放手之外,支持也是很重要的。譬如,“内在需要”使儿童必须学会适应环境,大人可以为之打造一座桥梁,使适应的过程更顺畅。蒙台梭利将之称为“有准备的环境”,她所创办的“儿童之家”就是一个范本。

教育的黄金时期 蒙台梭利认为,生命的开始自受孕的那天,教育也应该从那天开始,而0-3岁是教育的黄金时期。在这一时期,婴儿借助“吸收心智”的内在助力,会无意识地进行外界印象的大量、完整的吸取,以完成从无到有的积累。这时它的大脑会快速发展,年龄越大,启发、培养的工夫就会越费力。现代科学家的研究也证明了蒙台梭利的观点。

蒙台梭利还非常注意对儿童的感官训练。她提出“敏感期”的观点,认为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各种官能都有一定的敏感期,如果这时期他的需求得到满足,官能就会事半功倍地迅速发展。她甚至打破常规,将写字的练习放到阅读之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自由和秩序 “自由”是蒙台梭利教育的基本原则,但这种自由是以秩序为前提的。蒙台梭利允许儿童遵循“内在的需要”自由地选择和操作教具,但是在玩下一样时,必须把前一样东西收拾好。她不赞成用体罚或奖励来诱迫孩子遵守纪律和学习,认为这只能起到相反的效果。

5.斯宾塞:快乐教育法

斯宾塞是19世纪后期英国著名的教育家,也是近代西方科学教育思想的倡导者。他认为“长期以来的教育误区,把教育仅仅看作是在严肃教室里的苦行僧式的生活,而忽视了对孩子来说更有意义的自然教育和自助教育。”为此,他提出“逃走教育,快乐教育”的理念,强调“对儿童的教育应当遵循心理规律,符合儿童心智发展的自然顺序”。从而揭示了科学教育的本质,成为现代教育史上的里程碑。

斯宾塞的理念来自于他对孩子天性透彻了解。例如,所有的孩子都会对一些事情感兴趣,他们可能花上一个下午观察一窝蚂蚁的活动,却不愿意花20分钟背一首诗。家长们或许觉得孩子的观察是浪费时间,殊不知,经过正确的引导,孩子一样能从中学到不少知识。当斯宾塞发现儿子对蚂蚁感兴趣时,就加入了儿子的“兴趣小组”。第一天,他们仅仅是看;第二天,斯宾塞就拿出了“研究计划书”:蚂蚁吃什么?怎样分工?用什么工作?用什么走路?一系列的问题更加勾起了小斯宾塞的兴趣,研究持续了一个夏天,小斯宾塞不仅学到了大量的知识,而且不知不觉地学会了系统学习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