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国家庭教育缺什么
3203800000013

第13章 人性之爱欠精髓,同时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10)

就人类而言,智力的分布是两头尖少,中间广多,这也就意味着,绝大多数的孩子,都处在相差无几的同等智力水平上,而这也就意味着,在智力因素之外,还存在着我们所不了解的其他因素。

鉴于这种因素是独立于智力因素之外的,在这里,我们将其称为非智力因素。

比起智力因素来,非智力因素的概念要宽泛得多,在一个人的活动中,举凡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比如需求、兴趣、动机、性格、情感、意志等等。

对于这些因素而言,其作用的机制较为间接,不如智力因素那样迅速,同时,由于其存在的隐晦性,不如智力因素那样明显,而且,在当下中国的教育体制中,成绩是作为衡量孩子优秀与否的主要标准,综合这几方面,就使得我们的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往往忽略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以至于造成了种种畸形发展的现象。

7.神童的悲剧

我确实相信:在我们的教育中,往往只是为着实用和实际的目的,过分强调单纯智育的态度,已经直接导致对伦理教育的损害。”

——爱因斯坦

在几年之前,电视节目上曾经出现过一批比较特殊的孩子。

之所以说这些孩子特殊,是因为在这些孩子较小的时候,就表现出超乎同龄孩子许多的智力,他们往往可以在极低的年龄阶段完成许多繁难的学习任务,比如一岁背诵唐诗,两岁解出数学难题等等,由此,这些孩子得以脱颖而出,出现在公众的视线中,登上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体。

然而,就在这些孩子进入学校之后,一个意想不到的现象发生了。

这些孩子中的相当一部分,都因为性格上的怪异、爱好上的特殊、情感、意志上的缺点,而被认定为“不合格”,甚至于被当成“夭折的神童”而再次为公众所知。

当我们为这种现象而惋惜、哀叹的时候,更应当想到这样一个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神童”的消失。

想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要记住这样一点,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而言,智力仅仅是个人素质的一个方面,真正决定其未来的因素,很大程度要依赖于兴趣、爱好、意志、性格等方面的非智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