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国家庭教育缺什么
3203800000106

第106章 道德教育沦陷,家长和学校教育一起陷入超级空白(2)

事实上,这些现象的存在,恰恰反衬出一个问题:在全社会道德水平大幅度下滑的前提下,孩子的道德教育,也同样出现了不可忽视的严重问题!

历史上的中国,历来是一个崇德尚义、进取有为的民族,在我们的文化中,既有悠久的道德传统,也有许多道德上的典范形象,更有着完善的道德教育方法。

然而,在当下的道德教育中,不论是家庭,还是学校,却都在道德教育方面呈现出缺失甚至于空白的面貌,许多孩子在道德上的不良行为也因此而产生。

那么,究竟是怎样的原因,导致了我们在道德教育上出现如此的困境,关于孩子的道德教育问题,其主要职责究竟应当由家庭、还是由学校来承担?孩子不良行为的出现,究竟是受怎样的心理机制驱使?我们的家庭道德教育,究竟存在着那些方面的问题?它们的形成机理又是什么?

最后,对于孩子的道德教育,我们究竟应当采取怎样的方法与手段?对于中国孩子而言,他们最容易接受、效果最好的方法又是什么?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事关我们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的幸福,它们甚至于已经成为新社会条件下,我们全民族的共同课题。

为此,我们将在本章中,从宏观层面入手,一层层地揭示这些问题的答案。

1.乏德社会的尴尬

当精神上的道德力量发挥出它的潜能时,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正义感,才有可能在现实中施展出它独有的威力和作用。

——黑格尔

按照我们的传统观念,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于文明,最讲道德的国家之一。

在历史上,我们曾经拥有绚烂的人类文明,与此伴随而来的是一整套极富人性色彩的道德观念。

从历代国家管理者的角度来看,民众富于道德,可以让国家管理的过程更为平滑顺畅,不至于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反过来,出于社会交往的需要,民众中同样存在着对道德的呼唤,一个富于道德的社会,无疑可以为其每一个成员提供莫大的便利与帮助,生活在这样的社会中,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意味着相当程度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