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国家庭教育缺什么
3203800000103

第103章 未来定位模糊,孩子沦为家长实现未泯理想的工具(14)

在这些改变之中,最重要的几大层面就是,为孩子的梦想创造条件,对孩子的梦想表现出足够的热情与关注、为他的小小成功而喝彩、明确地给予孩子尽可能多的信任。

首先当我们的孩子拥有梦想时,当我们的孩子对某一方面表现出热情时,我们的家长务必要为其创造出良好的环境,不仅在精神方面给予其支持和帮助,更可以在物质条件上做好保障。

比方说,当我们的孩子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时,我们的家长就可以给予其更多欣赏美好事物的机会,比如主动带孩子接触大自然,欣赏美术馆的画作,好的影视作品,甚至游乐园。所有散发美好的事物,都能够让其感受更深,在这种美的熏陶下,孩子的天赋势必会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

除此之外,让孩子参与实际操作,也同样对孩子的发展有着莫大的好处。

孩子如果是脑中有了模糊的梦想,如果只是想,那么永远只是想想而已。这时候,家长必须推波助澜帮他一把,将孩子引进实际操作中。在这种实践次数逐渐增多的同时,孩子的梦想便将不仅停留在梦想层面,而是在脚踏实地启动开来。

再者,家长对于孩子的及时鼓励,也同样能够令孩子获益匪浅。

不论孩子的成功是多么微不足道,哪怕只是他花两小时泥手泥脚地捏出一个泥花盆模型;哪怕是他画的一幅歪歪扭扭的山水;哪怕只是唱了一首新的歌曲即兴跳一支舞。家长都可以给予赞扬与肯定。

不见得孩子现在喜欢做什么,将来就一定成为什么。正如我们知道的那样,一个人的梦想常常会随着时间阅历的改变而改变,但只要眼下,家长为孩子的小成绩加一把油,孩子会意识到:自己可以做到,那么他一定会更加努力去做好,而这一点的存在,对于培养孩子自信心,发展兴趣有极大推动性。

在这一点上,我们的欠缺还非常明显。我们看到,西方国家的民众,在亲情的表达上非常直接,一句自然大方的“我爱你”,就可以在瞬间将情感传递给对方。但中国家长们表达爱意的方法往往含蓄而隐性,甚至只把爱意埋藏心底,不予表达,尤其在父亲的身上表现得更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