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代重大战争详解:现代战争史
32035500000017

第17章 清王朝覆灭与二次革命

良弼被刺身亡轰动清廷,一时顽固派们寒蝉若噤,树倒猢狲散。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位皇帝也是中国封建专制的最后一位皇帝溥仪宣布退位,统治中国达268年的清王朝至此宣告灭亡,统治中国长达两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也宣告灭亡。彭家珍的英勇献身加速了溥仪的退位,促进了清王朝走向灭亡。

清帝退位的第二天,袁世凯发表“共和为最良团体”,“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的通电,表示拥护共和。同一天孙中山提出辞职,2月25日选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袁世凯篡夺军政大权后,便在临时政府中安插嫡系、亲信,如本应由黄兴担任的陆军部长却任命了段祺瑞,黄兴只被任命为南京留守,袁世凯非常明白“有军便有权”。接着便在3月31日发布了《训勉军人令》,严令陆海军人必须听从他的指挥,然后又借裁军之名大肆砍削革命军力量,扩张自己的实力。革命军则任其砍削,一再妥协,南方各省出现了一股交枪风,革命党人几乎放弃了武装斗争的领导权。

3月11日,孙中山将参议院的决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公布,希望能以此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但此时袁世凯已大权独揽,根本不予理睬,所以《临时约法》也就成了一纸空文。3月23日袁世凯任命唐绍仪为新政府总理,3月29日唐绍仪到南京组织新内阁,4月1日孙中山宣布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次日参议院决议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这样,代表中国大地主买办阶级的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在北京建立了反动政权,完成了篡夺革命胜利果实的进程,而后又演出了袁世凯登基当皇帝的一场闹剧。1911年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就这样失败了。

后来孙中山想通过兴办铁路富国,幻想在10年内修筑20万里铁路,袁世凯表面上对他表示支持,1912年任命他为全国铁路总办,但在袁世凯的反动统治下要想付诸实施显然是不可能的。宋教仁等人还想通过组织一个实力强大的政党,在国会选举中争取多数议席成立党政内阁,制约袁世凯以挽救革命。1912年9月25日,以同盟会为基础合并统一共和党、国民共进会、国民公党、共和实进会,成立国民党,孙中山为理事长,宋教仁任代理理事长主持党务工作。但通过议会斗争的办法未免过于天真,后来在召开国会前夕,袁世凯指使赵秉钧派人将宋教仁刺死于上海。

兴办铁路幻想的破灭和宋教仁之死,以血的教训警醒了革命党人,使他们认识到继续革命“非去袁不可”,1913年孙中山发动了反对袁世凯独裁的“二次革命”,但革命党手中的兵力已十分薄弱,在袁世凯的大举进攻下终告失败,袁世凯乘胜解散国民党,孙中山、黄兴等人只得再次东渡日本,流亡海外。

辛亥革命既是胜利了,又是失败了。对清政府而言,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帝制,建立了民主政权,这是一个伟大的胜利。但对革命党而言,革命的胜利果实最后被大地主买办阶级的代理人乃至帝国主义的代理人袁世凯所篡夺,建立了反动政权,开始了军阀的独裁统治,大肆杀戮革命党人,而后袁世凯又做起了当皇帝的美梦,并没有改变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所以它又失败了。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复杂的:一是领导革命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革命党人一直缺乏坚决地反对帝国主义的纲领和行动,对帝国主义抱有种种的幻想;二是革命党人所进行的反封建斗争仍然是不彻底的,在革命的关键时刻对敌人的力量估计过高,而采取了让步妥协的态度;三是革命党人没有采取广泛发动群众的革命方针,而完全依靠党人和新军;四是革命党人没有充分掌握有组织的革命武装,武器装备也较差;五是革命的领导机构同盟会对革命行动的迅速到来缺乏准备,因而在迅猛的革命发展面前没能形成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它结束了中国的封建统治,也使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发生了动摇,促进了民主精神的高涨,推动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从而迎来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曙光——1919年的“五四”运动和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