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代重大战争详解:现代战争史
32035500000011

第11章 四川保路运动

广州起义之后,随着革命斗争情绪的高涨和国内阶级矛盾的加剧,革命战争一触即发。这时四川的保路运动就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线。

20世纪初,随着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国内掀起了商办铁路、集股筑路的热潮。辛亥革命前国内商办铁路公司已有16家。第二次广州起义后第十二天,清政府突然宣布将全国铁路干线收归国有。这个圣谕一下即触怒了整个工商界,因为清政府曾有过铁路可由商办的旨谕,铁路由商民办起来了,又收归国有,显然是恣意搜刮民财,自然引起国人的强烈反对。但这一招对消政府来说也是出于无奈,因为清政府连年向帝国主义列强赔款,举债,财政危机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明知这一招凶多吉少,但也只得冒天下之大不韪,饮鸩止渴。此举的实质是在帝国主义的威压下,以铁路抵债,向帝国主义讨好。

1911年5月8日,清政府授任庆亲王奕劻为内阁总理大臣,第二天即宣布铁路收归国有。当时的粤汉、川汉铁路涉及到湖北、湖南、四川、广东四省,尤其以涉及四川利益为最,所以四川反响也最强烈。四川原有的民间组织哥老会遍布全省,经过革命党人熊克武的努力工作,同盟会与哥老会不少首领建立了联系,所以在保路运动中哥老会的成员也积极地参加了。

5月16日,川汉铁路公司召集紧急会议,决定成立全省保路同志会,第二天召开全省保路会成立大会,到会约有5000多人,会上宣读了《保路同志会简章》,该会“以拒借洋款,废约保路,力图进行为宗旨”。会上群情激昂,会议进行中有人突然站起来,泪流满面地说:“铁路完了,四川也亡了!”说完号啕大哭,会众也跟着哭号起来,连照料会场的警察也丢了警棍跟着哭。会后集会人群涌到四川总督衙门请愿,要求护理四川总督王人文代奏朝廷,请收回成命。

接着,全省各县也纷纷成立保路同志会,其间有人捐财产以资助革命斗争,有人弃官而入会,也有人断指矢志,甚至有人以一死殉国。可见民情沸腾,已不可遏制。另一方面清政府山进一步向地方施加压力,7月21日传旨申斥护理四川总督王人文,查办保路运动不力。7月24日成都全市罢市、罢课,以示反抗,在罢市、罢课的同时,市里还到处供起了“圣位牌”,所谓圣位牌,即供奉德宗景皇帝(光绪)的神位,并于两旁上联写:“庶政公诸舆论”,下联写:“川路仍归商办”。此时光绪帝已死,但他坐皇帝时颁布的圣谕中就有这样的话,意思是国家一般政治问题可以公开讨论,铁路可以由商民兴办。因为这是圣谕中的话,所以查办保路运动的官吏们见此,虽然窝着一肚子火,但也不敢怠慢,还要急忙下马或下轿步行以行君臣之礼。7月31日清政府又传旨新任署理四川总督赵尔丰兼程赴任,镇压保路运动,于是官民之间剑拔驽张。

很快罢市、罢课波及全省。接着川汉铁路总公司又宣布,自即日起不再向官府纳粮、纳捐,这更使清廷感到恐惧。于是9月1日清廷再派川汉铁路大臣端方入川查办,对赵尔丰传旨申斥。这样赵尔丰被逼得无路可走,便铤而走险,对保路同志会进行血腥镇压。9月7日赵尔丰假传圣旨,说北京有好消息,召集保路同志会、铁路总公司、谘议局负责人开会,但罗纶、蒲殿俊等人一到督署便被官方逮捕。这一消息被口耳相传,越传越历害,以致相传罗纶已被枪杀。于是成都乃至全省民怨沸腾,有1000多人自动聚集到督署抗议,要求立即放人。许多人左手捧着圣位牌,右手拿着一根香。在激愤之中人们涌入了督署仪门,赵尔丰见此情景,大喊:“快快推举代表,不准冲入牌坊!”这时群众怒不可遏,势不可挡,随即冲入了位于仪门和大堂之间的牌坊,涌至大堂檐下。赵尔丰见大势不好,厉声叫喊:“不许再冲一步,再冲一步,就开枪了!”人们仍不听,眼看就要涌入大堂了。赵尔丰气急败坏,慌忙命令开枪,这时枪声响起,冲在前面的一排人便倒在血泊之中,后面的人在轰乱中退出督署。当时的死难者有姓名可查的有26人,受伤者不计其数。赵尔丰当即下令解散保路同志会。

这一血案无疑是火上浇油,使矛盾达到白热化。血案发生后,同盟会领导人龙鸣剑等人便在活动据点成都南门外农事试验所,做了许多小木牌,上写:“赵尔丰先捕蒲、罗,后剿四川,各地同志,速起自保自救”等语,涂上桐油,包上油纸以免被水浸渍,于当夜将这些小木牌投入水中。时值秋泛,这些“小电报”很快顺流传遍各县,一时全省保路会同志揭竿而起,全川沸腾。血案发生后第二天,各县同志军开始包围成都,共有三路大军,一路是成都城南的华阳秦载赓等部,9月8日晨开抵成都东门外;另一路是成都西南的新津侯宝斋等部,9月8日挺进至成都南郊,并和清军激战于红牌楼;再一路是成都西北的郫县张达三等部,也随即开抵成都西门外。此外,成都东北广汉县的同盟会会员侯桔园、绵竹县的哥老会首领侯国治等,起义后切断了成都经剑阁、广元与陕西联系的交通线,成都陷入四面包围之中。

9月25日,从日本归国的同盟会会员吴玉章和王天杰在荣县宣布独立,建立了第一个县级革命政权,这是武昌起义之前的半个月。

赵尔丰所指挥的四川新军,在成都以外的都被同志军所围困,在成都城内的又大多同情保路运动,所以他在被围困中一筹莫展。同志军也有弱点,虽然声势浩大,但缺乏统一指挥,武器和训练又差,因而在武昌起义之前双方处于僵持状态,但它直接影响了武昌起义,使国内剑拔弩张的局势更加紧张起来,半个月后终于因这个导火线,点燃了以武昌起义为标志的辛亥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