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酒桌要革命
32029100000001

第1章 前言 把酒问青天

很早很早的时期,我们的老祖先大禹品尝到一种特殊的饮品,其味芳香,荡神惑意,于是惊曰:国之祸也!

被大禹视为“国之祸”的饮品便是“酒”。据考证,那是果类腐烂后产生的浆液,发现者名仪狄,乃帝女。

大禹“遂绝旨酒,而疏仪狄”,即下旨颁布禁酒令,并疏远仪狄。大禹甘为后人做戒酒的榜样,而后人薄效,商纣王“造酒池,可行舟”,果然喝掉了江山,应验了大禹之言。

“酒亡商纣”是先人留给后人的警告,但这样的警告并未切断中国酒文化继续向前发展的历史。尤其当杜康又发明酿造了含有粮食成分的酒类,当以粮食为主要原料的“烧酒”(白酒)在唐末宋初出现以后,中国便真真切切沉醉其中了。

此后,“酒禁”不断,然屡禁不止,星更月移至今,天依然,人依然,酒依然。为何?

孟浩然有诗: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李白有叹: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白居易有文:麦曲之项,米泉之精,作合为酒,孕和产灵。孕和者何?浊醪一樽,霜天雪夜,变寒为温。产灵者何?酒醑一酌,离人迁客,转忧为乐。

欧阳修有解: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酒中礼,酒中情,酒中乐,酒中灵,酒中之蕴历数不尽,实乃天地共厚之物,怎一个“祸”名而终?怎一个“禁”字了去?

酒是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已经融入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酒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它的产生和发展与中华民族文化相融相随;另一方面,它也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涵。所以有人比喻说,酒是文化的酵母,文化是酒的灵魂。

历数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直到今天,酒与文化何时断缘?刘伶的《酒德颂》、白居易的《酒功赞》、王粲的《酒赋》、王绩的《醉乡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曹操的《短歌行》、李清照的《诉衷情》、关汉卿的《沉醉东风》······从这些数不清的文诗词曲中,我们所看到的不仅仅是妙笔佳章,更有中华民族对酒的衷情,以及酒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尤其唐、宋时期,酒文为伍、酒香弥卷的局面使得酒与文化的融合空前鼎盛,“酒文化”对社会形成全方位的影响,这种影响直到今天仍经久不衰。

酒事千年,酒香万代,显示了酒寓于文化、寓于生活的价值。酒是人间尤物,它与天地共存,与岁月共伴。

可是,到了今天,人们对酒竟发出了“祸及生命、祸及健康、祸及家庭、祸及社会、祸及文化、祸及文明”的评判,“酒桌革命”成了不能不提的话题。似乎,人间琼浆混浊了、串味了,人之过酒之过?

把酒问青天。

一问天:杜康留美味,人间欢愉添;贪杯多祸殃,当否责酒仙?

二问天:官场几杯酒,百姓四季汗;豪宴无平民,酒奢谁汗颜?

三问天:酒疯遍地起,大漠鼓船帆;谁解此中忧,挥刀断绳缆?

四问天:有酒好待客,适饮为酒贤;醉卧不知晓,伤身谁人怜?

五问天:酒中有风雅,千古多美谈;而今粗俗旺,文化几多钱?

六问天:前有琼浆颂,后有双刃剑;熟知杯中物,福祸在己端?

七问天:壶中乾坤大,执壶连江山;可否问酒政,记否大禹言?

八问天:杯中岁月长,举杯饮悠闲;我等月宫游,嫦娥可翩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