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未来产品的设计
32026400000035

第35章 适应科技

本节核心论点:人类适应技术的概念并非是新生事物,每件工具的推出都在改变着人类的行为,但宣称人类必须适应机器是有危险的,因为它可能被作为不恰当设计的借口。

科学发现之,产业应用之,人类适应之

——1933年芝加哥世界商品交易会的口号

人类提议之,科学研究之,技术适应之

——一个21世纪的以人为中心的座右铭

在我所撰写的《Things That Make Us Smart》一书中,我认为技术应该适应人类,而不是向1933年世界商品交易会的口号说的那样——人类应该适应技术。我是在1993年写的这本书,但是从那时起,我的想法有所改变。当然,我也更希望机器可以适应人类。但说到底,还是因为机器目前的能力实在是太有限了,而我们人类既灵活又有适应能力;机器既僵硬又不可改变,而我们则可以改变。我们可以照原样使用技术,又可以完全不用它们。

宣称人类必须适应机器是危险的,这是因为一些设计师和工程师将会夸大这种论点,不顾及使用情境,认为可以自由发挥,想怎么设计就怎么设计,而且会以机器效率优先,以及以设计、工程和构建上的方便而优先来展开工作。但是这种宣称并不能作为不恰当设计的借口,我们当然也不应该被迫去适应机器。

我们需要的设计要尽可能的好,要对人敏感,要遵循以人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设计的最佳规则,要遵循本书中讨论的这些原则(在第6章末尾处)。即使这样,在最好的情形下——最优秀设计师的最优秀设计,机器还是有局限的,它们还是不够灵活、刻板、并有过分要求。它们的传感器也有限,它们拥有的能力和我们人类的还是不一样的。因此,它们和我们人类之间严重缺乏互相了解的共同立场。

我们不得不向机器做出说明解释,是这样吗?是的,我们必须向机器说明清楚。我们得告诉汽车我们真的想要左转弯;或者某一天,我们得告诉吸尘器“我们暂时不想清扫起居室,谢谢。”;我们得通知厨房“快,麻烦你了,我们很饿,现在就想吃饭。”;我们还得告诉音乐播放器我们现在要跑步,所以最好播放些适合跑步节奏的歌曲。

如果机器能够知道我们要做什么,如果我们能知道机器想做什么,这将很有裨益。不过,还是同样的原因——因为机器的智能太有限了,这种负担就落在了我们人类的肩膀上。不过,这种相互适应最终对我们每个人都是有好处的,就像为残障人士设计的无障碍的家居或办公环境对我们每个人都有好处,其道理是一样的。

这里要注意,人类适应技术的概念并非是新生事物。自从人类开始使用工具以来,每件工具的推出都在改变着人类的行为。在19世纪,我们为了适应车辆等交通工具而铺平道路;在20世纪,我们为了用电而在家中铺设电线,为了家里的冲水厕所而铺设管道;为了电视、电话、以及后来的互联网而在墙上安装了插孔。到了21世纪,我们还将会为了机器的原因而改造我们的房屋。

在21世纪,很多国家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人们发现必须要重新改造家里以及房屋以方便家中上年纪的成员。比如,在房子里面安装了升降机,在门口加上了坡道,把门上或者水龙头上的圆球形把手换成了杠杆式形的,扩宽门廊通道以方便轮椅通行,把电灯开关电源插孔移至到易于取及的地方,将厨房操作台、水池、桌子等高度进行调整,等等。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虽然我们做出的这些改造是为了让老年人的生活更加方便,但这些改造实际上是为了让机器能够更加方便。为什么是这样?因为机器和老年人一样,在行动力、敏捷和视力方面都有局限。

在将来,会出现智能设备之间互相斗争的局面吗?比如,冰箱诱惑你胡吃海喝,而体重秤坚持认为你要节制;商店引诱你购物,而手机中的个人助理强烈反对;甚至是电视机和手机一起联合起来向你施压。不过在未来我们也可以反击,我们可以借助未来电视和手机中的个人顾问,它们会为我们把关。当商店试图向你兜售另一双鞋时,一个顾问会说:“不行,拒绝交易:您的鞋子够穿了!”,而另一个顾问则可能说:“没问题,你得买双新鞋,在下周的晚宴时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