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纪连海点评《后汉书》(全2册)
32023100000023

第23章 和帝阴皇后

嫉妒是魔鬼

“原文”

帝使司徒鲁恭持节赐后策,上玺绶,迁于桐宫,以忧死。立七年,葬临平亭部。父特进纲自杀,轶、敞及朱家属徙日南比景县,宗亲外内昆弟皆免官还田里。永初四年,邓太后诏赦阴氏诸徙者悉归故郡,还其资财五百馀万。

“译文”

和帝派司徒鲁恭持节赐阴后策书,缴上皇后玺绶,迁于桐宫,阴后忧愤而死。

立七年,葬临平亭部。

阴后父亲特进阴纲自杀,阴轶、阴敞及邓朱家属,流放日南比景县,宗亲外内昆弟都免官回原籍。

安帝永初四年(110年),邓太后诏令赦阴氏所有流放人员一律还归故郡,归还资财五百余万。

“点评”

后宫的事,总是纷纷扰扰,不得清净。贵人们与皇后争宠夺利,硝烟四起,乌烟瘴气,搞得后宫永无宁日。按理说,这个阴皇后聪明伶俐,也很有才情,很得宠幸的,照这个大好形势发展下去,肯定是前途光明,后宫的生活幸福指数定然不低,可是,最后却落了个家破人亡的悲惨下场。什么原因啊?人性使然!这个阴后啊,根子里有种嫉妒心理,嫉妒是个毒瘤,毒性不小,威力吓人啊,一旦毒性发作,后果不堪设想。

阴皇后的曾祖父是汉光武帝皇后阴丽华的哥哥阴识,父亲名阴纲,母亲邓氏,是汉光武帝大功臣邓禹的孙女儿。永元四年(92年),十三岁的阴氏,经过特选进入后宫。这个阴皇后是个大美人儿,长得无可挑剔,加上聪明伶俐,多才多艺,尤以书法见长,汉和帝当然非常喜欢她,不久就封为贵人了。

永元八年(96年),汉和帝十八岁。大长秋郑众奏请说,该册立皇后啦。汉和帝一想,也是,是该册立了。那么,册立谁为皇后呢?汉和帝就开始思考。经过一番郑重其事的选择之后,汉和帝最后就册立十七岁的阴氏为皇后。阴氏便正式开始了自己的皇后生活。

就在同一年,邓禹的另一位孙女邓绥被封为贵人,年仅十六岁。这个人物的出现,就像一剂药引子,朝砂锅里那么一丢,坏了,药效就出来了,将阴皇后的嫉妒心给激发出来了。十六岁的邓绥更年轻、更漂亮啊,这可是一个大威胁!

在后面的《和熹邓皇后纪》中说:“七年,后复与诸家子俱选入宫。后长七尺二寸,姿颜姝丽,绝异于众,左右皆惊。八年冬,入掖庭为贵人,时年十六。”

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和帝永元七年(95年),邓绥与诸家女子一同选入宫中。她身长七尺二寸,姿色十分美丽,出类拔萃,左右都很惊讶。永元八年(96年)冬,入掖庭为贵人,时年十六。

这还了得啊!一石激起千层浪,阴皇后立即开始嫉妒和担心起这个突然而来的情敌。

阴氏当了皇后之后,骄纵的本性也渐渐露出,她居然在汉和帝跟前动不动就耍耍小姐脾气,弄得汉和帝很没有面子,也很恼火。作为女人,在老公面前偶尔耍耍小姐脾气,是可以的,可是,你总不能经常那样吧?何况人家是一国之君,人家可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啊,选择权在老公的手里呢。

于是,汉和帝就对这个虽然有才情但是本性毕露的阴皇后不怎么感冒了,不搭理你了!

在这种状态下,邓绥邓贵人却是深明事理,善解人情,又自制极严,事事谨慎,一切行动均遵循礼法,对阴皇后尤其恭敬,待宫女、内侍等也十分体贴。在汉和帝跟前,她十分自抑,不让汉和帝对她有特别的恩宠。汉和帝对邓贵人除了宠爱,又增添了不少敬重。汉和帝对邓贵人的爱重,更加引起阴皇后的妒忌与不满,于是,邓绥只能更加小心谨慎。

永元十三年(101年)夏,汉和帝身患痢疾,久卧不起,到农历五月中,病势更加沉重。大家都以为皇帝没有希望了,住在嘉德宫里的邓贵人,日日祈祷上苍保佑汉和帝早日康复。但阴皇后见汉和帝垂危,却首先想到如何报复,她密语左右:“我若得志,一定将邓氏满门抄斩!”邓绥听到这一消息,好似晴天霹雳,恐惧至极,她差点以自杀来摆脱这场灾难。后来,汉和帝的病好了,上朝理事了,阴皇后的希望又落空了。

这时候,阴皇后的外祖母邓朱氏献计,以巫术蛊道来诅咒邓氏速死,或使皇帝无子,以保全皇后之位。永元十四年(102年)夏,有人把邓朱氏家供奉巫蛊的事向汉和帝密告。汉和帝查问结果,确有其事。汉和帝非常愤怒,以大逆不道罪将相关人员逮捕入狱。

汉和帝那个气啊!当时,这可是大逆不道的罪行啊。汉和帝认为阴后失德,不足以母仪天下,皇后嘛,应该在各个方面都是举国上下的表率,可这个阴后也太过火了,竟然做出这样不齿的行径!于是,汉和帝派司徒鲁恭持节将阴皇后从长秋宫迁到待罪的桐宫去居住。

阴皇后追悔莫及,在忧愤和羞愧中一病不起,于永元十五年(103年)逝世,终年二十三岁。

由此可见,嫉妒是魔鬼啊。嫉妒,让阴皇后做出不光彩的行动,做了丢脸的事情,她本以为这可以保住自己的地位和幸福,可是,恰恰让自己失去了地位和幸福。这就是阴皇后的人性,人性决定人生。

同样是皇后,我们看看后来的邓皇后,她的人性就要好得多。永元十四年(102年)夏,阴皇后因搞巫蛊活动而被废除后位时,邓贵人请求皇帝宽大处理阴皇后,但是没有成功。后来,她成了皇后之后,邓皇后诏令赦阴氏所有流放人员一律还归故郡,归还资财五百余万。这可是做到了仁至义尽啊。为什么啊?也是人性使然。

古语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人生在世,就是应该多行善事啊,切不可让嫉妒心左右,切不可让邪恶心扼住了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