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手的保健细节和养护(现代健康丛书)
32022200000025

第25章 常见病的手疗保健方法(9)

1.手部按摩法

(1)选穴。手掌正中线、鼻区、咽区、肺区、淋巴区、胃肠点、头穴。

操作: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按操作常规,推中指下掌正中线;点揉鼻区、咽区、肺区、淋巴区;掐按胃肠点、头穴。每天按摩1次,每次20~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鼻窒、慢性单纯性鼻炎、慢性肥厚性鼻炎。

(2)选穴。少商、二间、合谷及全息穴的头穴、颈肩穴、肾穴。

操作: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按操作常规,按揉或点按上述选穴各50~300次。每天或隔天按摩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慢性鼻炎。

(3)选穴。额窦(位于十指端)、头颈淋巴结(位于指根问,一手四穴)、鼻(位于拇指端)、鼻出血点(位于拇指、中指间下段)、肺(点、区)。

操作: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按操作常规,捏、捻、点、按上述选穴。每天按摩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鼻炎(慢性鼻炎)。

2.手部针刺法

(1)选穴。合谷、二间、少商。

操作: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用毫针对准所选穴位刺入,用中强度刺激,泻法。得气后留针15~30分钟。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鼻炎.

(2)选穴。肺穴、头穴、迎香。

操作: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用毫针对准所选穴位刺入,用强刺激,泻法,得气后留针30分钟,间歇捻针。每天或隔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鼻炎。

3.手部药疗法

(1)鼻炎闻洗汤。

处方:

①薄荷、牛蒡子、蝉蜕、菊花、柴胡各20克,黄芩、生地黄、连翘、鱼腥草各15克,辛夷花、细辛、苍耳子、白芷各2克,甘草6克。

②沙参、麦门冬、知母、生地黄、生石膏各30克,牡丹皮、玉竹、白芨、当归、赤芍各15克,羌活、白芷、川芎、细辛、辛夷花各10克,甘草6克。

③桑叶、菊花、荆芥、防风、苍耳子、辛夷花各10克。

用法:上列3方,随症选方;上药加清水适量,水煎取汁1500毫升,其中300毫升倒入药杯中,由鼻闻吸,每次15~20分钟,每天闻吸3次。另1200毫升倒入盆内,待温时浸泡双手。每天3次,每次30分钟,10天为1个疗程。

主治:鼻炎(肥厚性鼻炎用方①,萎缩性鼻炎用方②,急性鼻炎用方③)。

方①宣肺通窍,方②养阴清热,方③疏风解表。随症选用。

(2)鼻炎膏。

处方:鹅不食草、辛夷花、苍耳子各15克,黄芩、青黛、自芷、石菖蒲各10克,金银花15克,细辛、冰片各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备用。用时每次取药末30克,用陈醋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于双手心劳宫穴和肚脐上,包扎固定。每天换药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鼻炎。

本方有祛风散寒、清热解毒、通窍止痛之功。

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中医谓之鼻鼽。多反复发作,不易根治。

本病多因外感风寒或风热之邪而致营卫失和,腠理郁闭,上客鼻窍所致。久之凝积鼻窦,则鼻息肉兼作矣。

临床表现鼻常流清涕,鼻塞,妨碍吸气,喷嚏频作,咳嗽。或伴寒热、类似伤风感冒之症。

1.手部按摩法

(1)选穴。合谷、大肠、鼻痛点、肺穴、中冲。

操作: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按操作常规,点揉、掐按上述所选穴位,给予重手法强刺激,用泻法,每天按摩1次,或用香烟灸或中药灸各做7~10次强烈刺激,每天持续10-20次。中病即止。

主治:过敏性鼻炎。

(2)选穴。手掌正中线、肾区、肾上腺、肺区、副鼻腔区(位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指腹中心)、合谷、鼻痛点、肺穴、太渊。

操作: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按操作常规,摩搓手掌正中线;轻揉肾区、肾上腺、肺区;揉按副鼻腔区;掐按合谷;鼻痛点、肺穴、太渊穴。每天按摩1次,每次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过敏性鼻炎。

(3)选穴。鼻寨治疗点(位手掌中指指根下段)、鼻痛点、内分泌治疗点、中冲、太渊、合谷、肺穴。

操作: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按操作常规,按揉内分泌治疗点、鼻塞治疗点、太渊、鼻痛点;掐揉合谷、中冲、肺穴。每天按摩1次,每次15~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过敏症(包括过敏性鼻炎等)。

2.手部针刺法

(1)选穴。合谷、太渊、中冲。

操作: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用毫针对准所选穴位刺入,用中强度刺激,泻法,得气后留针15~30分钟。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过敏性鼻炎。

(2)选穴。肺穴、鼻痛点、大肠。

操作:治疗部位常规?肖毒后,用毫针对准所选穴位刺入,用强刺激。留针20分钟。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过敏性鼻炎。

3.手部药疗法

(1)宣肺通窍汤。

处方:无花果30克,无花果叶10克,鹅不食草、蜂房、辛夷花各15克,桔梗3克。

用法:每天1剂。上药加清水适量,水煎取汁1500毫升,其中300毫升置药杯中,用鼻闻吸,每次30分钟;另1200毫升倒入盆内,待温时浸泡双手。每天2次,每次30分钟,7次为1个疗程。

主治:过敏性鼻炎。

(2)七味鼻炎膏。

处方:辛夷花、苍耳子、蝉蜕、五味子、防风、白术各10克,黄芪30~50克(肺气虚则重用)。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备用。用时每次取药末30克,用白酒或食醋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于双手心劳宫穴和肚脐上。敷料覆盖,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过敏性鼻炎(肺虚不固型)。

本方有益气固表、通窍抗敏之功。对症施治,颇具效验。

扁桃体炎

扁桃体炎,属中医“乳蛾”范畴,是临床常见多发咽喉病。

本病多因内有积热,复感风热之邪,风热相搏,上蒸咽喉所致。或因痰郁生热,木火刑金,灼津生痰,痰热相搏,壅滞咽喉所致。慢性多由急性失治,迁延转化而成;或素体虚弱,虚火上炎;或由邻近器官炎症迁延所致。而慢性复感外邪又可引起急性发作。

临床表现为喉核(扁桃体)一侧或两侧红肿疼痛,吞咽困难且伴有发热恶寒、头痛、咳嗽、脉浮,多为急性或慢性发作。慢性则见喉核微红、微肿、微痛,或仅感咽喉不适、干燥,自觉有灼热感,或吞咽不适。一般无表证或全身性症状。

1.手部按摩法

(1)选穴。少商、商阳、合谷、曲池、十宣、扁桃体点、牙痛点、鱼际。

操作: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按操作常规,按揉鱼际、扁桃体点、曲池;掐按合谷、少商、商阳、牙痛点、十宣穴。每天按摩1次,每次20~30分钟,5次为1个疗程。

主治:急性扁桃体炎。

掐双侧少商穴有改善鼻咽部症状、减轻刺痛的效果。合谷、曲池、鱼际是应重点按压的穴位。对于红肿剧痛、吞咽困难者,点刺少商、商阳穴有立竿见影的止痛效果。

(2)选穴。手掌正中线、肺区、太渊、合谷、阳溪、阳池、八邪、虎口、扁桃体点、牙痛点、肺点、少泽、少商。

操作: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按操作常规,摩搓手掌正中线;按揉肺区、阳溪、阳池:掐按太渊、合谷、八邪、虎口、扁桃体点、牙痛点、肺点、少泽、少商。每天按摩1次,每次30分钟,5次为1个疗程。

主治:急慢性扁桃体炎。

方中后5穴,可重点按压,对改善症状和止痛有良好的效果。

2.手部针刺法

(1)选穴。太渊、合谷、二间、液门、少泽(放血)。

操作: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用毫针对准所选穴位刺入,用强刺激,提插捻转,得气后留针20~30分钟。每天1次,5次为1个疗程。

主治:急性扁桃体炎(乳蛾)。

(2)选穴。

①肺点、扁桃体点。

②虎口、牙痛点。

操作:上列两方,任选一方。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用毫针对准所选穴位刺入,用强刺激,泻法,得气后留针30分钟。每天1次,5次为1个疗程。

主治:急性扁桃体炎。

(3)选穴。

①少商、商阳、合谷。

②后头点、咽喉点、扁桃体点。

操作: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方①少商、商阳穴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少许;用毫针商刺合谷穴0.8寸,用泻法,留针30分钟。每天1次,中病即止。方②用毫针对准穴位直刺0.3寸,用中刺激,留针30分钟。每天1次,5次为1个疗程。

主治:急性扁桃体炎。

3.手部药疗法

(1)解毒汤。

处方:金银花、板蓝根各30克,大黄、川牛膝各15克。

用法:每天1剂。上药加清水适量,头煎取汁500毫升,含漱,每天数次,二三煎各取汁1200毫升倒人盆内,待温时浸泡双手。每天2次,每次30分钟,5天为1个疗程。

主治:急性扁桃体炎。

可清热解毒、导热下行。

(2)大蒜泥方。

处方:大蒜适量。

用法:将大蒜剥去外衣,捣成泥状,装在两片蛤壳里,然后分别敷在阳溪穴上,胶布固定。3小时后除去。如局部出现灼痛、红肿,第二日出现水疱,待水疱结痂脱落,再行第二次贴敷。

主治:扁桃体炎。

可解毒消肿。

(3)斑蝥散。

处方:斑蝥12克,冰片、乳香、没药、全蝎、血竭、玄参、樟脑各1.8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装瓶备用。用时取药末少许放在普通胶布或伤湿止痛膏中,贴敷于列缺穴上,2-3小时后揭下。

主治:急性扁桃体炎。

(4)蒜轻膏。

处方:大蒜、轻粉各等份。

用法:将大蒜剥去外皮后捣烂,入轻粉调匀,临用时取大蒜、轻粉敷于经渠穴上,外加胶布固定。若起水疱,用消毒银针挑刺,流出毒水。同时点刺少商穴,出血泄毒即愈。

主治:喉蛾、牙痛、喉瘤、咽喉肿痛。

牙痛

牙痛,无论男女老幼皆可发病。是临床常见多发牙病之一。无论牙齿、牙周或牙龈的疾病都可引起牙痛。痛甚者可影响饮食、工作和休息。

本病多因口腔不洁,不刷牙;或过食辛热之物,胃热炽盛,或肝火上冲;或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或风热,火毒上攻;或肾阳亏虚浮阳上越所致。

临床表现为牙痛,或伴牙龈红肿、大便秘结。根据临床表现及伴随症状不同,又分风热(火)牙痛、胃火牙痛、虚火牙痛、肾虚牙痛和虫牙痛、牙过敏。

1.手部按摩法

(1)选穴。牙痛点、感冒点(位合谷穴后)、商阳、合谷、二间、三间、阳溪、后溪、上合谷、肾穴。

操作: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按操作常规,掐、点、揉按牙痛点、感冒点、合谷、商阳、二间、三间、阳溪、后溪、上合谷、肾穴等。牙痛紧急发作时,也可用牙签刺激肾穴,可降低痛感。每天按摩1~2次,中病即止。

主治:牙痛。

(2)选穴。合谷、阳溪、商阳及全息穴的头穴、脾胃穴、心肺穴。

操作: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按操作常规,掐按头穴、脾胃穴、心肺穴、合谷、阳溪、商阳穴各100~300次。牙痛剧烈者,手部按摩每天2~3次,每次反复按摩以上穴位,至痛止为止。

主治:牙痛。

(3)选穴。

①牙痛点、肝穴、肾穴、合谷。

②感情线(循环系统)、阳谷、合谷穴。

操作: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按操作常规,方①掐按上述所选穴位。方②推按感情线,掐按阳谷、合谷穴。均为每天按摩1~2次,中病即止。

主治:牙痛(牙痛、牙龈炎用方①,牙周病用方②)。

又龋齿(虫牙)、牙髓炎、牙龈炎、牙周病等引起的牙痛可用牙签束(5~10枚)刺激(点压)肾穴、肝穴、牙痛点、合谷穴各7~15次,至痛止为止。效佳。

2.手部针刺法

(1)选穴。商阳、合谷。龋齿痛加二间、阳谷;风热牙痛加外关。

操作: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用毫针对准穴位商阳点刺放血,合谷直刺0.5~0.8寸,用强刺激,泻法,得气后留针30分钟。随症加刺选穴。每天1~2次,中病即止。

主治:牙痛。

凡牙痛,指掐合谷穴3~5分钟,多1次则痛止。

(2)选穴。牙痛点。

操作: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用毫针对准牙痛点直刺0.5~0.8寸,用中等强度刺激,得气后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运针1次,每天1~2次,中病即止。

主治:牙痛。

3.手部药疗法

(1)牙痛浴方。

处方:荜茇、高良姜、延胡索、米壳各20克,白芷15克。

用法:每天1剂。上药加清水适量,水煎取汁,倒入盆内,趁热先熏后洗双手。每天2-3次,每次20~30分钟,中病即止。

主治:牙痛。

可温经止痛。

(2)蒜冰膏。

处方:大蒜头,冰片少许。

用法:取独蒜头,除去外衣,掺冰片少许捣烂如泥状,贴敷在阳溪穴上,用消毒纱布包扎固定,每天1次,每次6-8小时,中病即止。

又方把7头大蒜瓣中的芽心取出,捣烂如泥,用75%乙醇消毒养老穴后,将蒜泥外敷于穴上,敷料覆盖,胶布固定。10小时后除去,将穴位上的水疱挑破,放出液体,再涂上紫药水,包扎3日,局部即可平复。可通络止痛。一般治疗1次,牙痛即止。

(3)回回蒜贴方。

处方:回回蒜(鲜者)适量。

用法:先取纱布一小块,垫在合谷穴上,取回回蒜,除去外衣,捣烂如泥,取回回蒜药膏如黄豆大,隔纱布敷贴合谷穴,左牙痛敷右合谷,右牙痛敷左合谷,外加纱布覆盖,胶布固定。8~12小时后取下,局部出现水疱,可按常规处理,7~8日可自行痊愈。

主治:牙痛。

因回回蒜有小毒,不可内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