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手的保健细节和养护(现代健康丛书)
32022200000023

第23章 常见病的手疗保健方法(7)

主治:遗精(热扰精室型)。

又搓药方:每晚睡前,取皮硝或元明粉少许约10克,置于双手掌心,而后相互摩擦至药物消失为止,连续7一10次。一方用皮硝60克,分放两手掌心内,令患者紧握,直至皮硝全溶化,每天2次。均可清心泻火,效佳。

(3)九味浴手方。

处方:桑螵蛸、远志、龙骨、茯苓、党参、当归各30克,龟甲20克,五倍子、五味子各5克。

用法:每天1剂。上药加清水适量,文火煎汤取汁,将药汁倒人盆内,趁热熏洗双手。每天2次,每次20-30分钟,7~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遗精。

女性不孕症

不孕症是指生育年龄的妇女,配偶生殖功能正常,同床3年以上不孕,或曾有过生育,而后3年以上未避孕又不再受孕者。前者为原发性不孕,后者为继发性不孕。

导致不孕症原因极为复杂,概括言之,其因有二:一是因病(如月经不调、带下、盆腔炎等)而致不孕。二是因由而致病。因由致病者,主要是由于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冲任失调;或风寒侵袭,寒凝胞脉;或痰湿阻滞胞宫等因所致。或因内分泌功能紊乱,或生理缺陷而致。

1.手部按摩法

(1)选穴。肾区、生殖区、生殖腺区、腕关节。

操作: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按操作常规,擦热双手掌,点按肾区、生殖区、生殖腺区;擦腕关节,推揉大鱼际区、小鱼际区;掐捻小手指。每天按摩1次,每次20~30分钟,15次为1个疗程。

主治:不孕症。

(2)选穴。内分泌治疗点、子宫、生殖器官治疗点、卵巢点、劳宫、关冲穴。

操作: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按操作常规,按揉内分泌治疗点、子宫、生殖器官(大鱼际桡侧面)治疗点、卵巢点、劳宫穴;掐揉生殖器官治疗点(小指第二关节桡侧)、关冲穴,轻刺激。每天按摩1次,每次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不孕症。

如能坚持按摩半年以上,一定能取得满意的结果。

2.手部针刺法

(1)选穴。合谷、内关。

操作: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用毫针对准所选穴位刺入0.5~1寸,用中刺激,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不孕症。

(2)选穴。脾点、肾点、肝点。

操作: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用毫针对准所选穴位刺入0.4寸,用中刺激,平补平泻法,留针10分钟。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不孕症。

3.手部药疗法

(1)通经促孕汤。

处方:忍冬藤、马鞭草、益母草各30克,皂角刺、莪术、郁金、延胡索各15克。

用法:每天2剂。一剂水煎服,日服2次;另一剂为外用,加清水适量,水煎取汁,将药汁倒入盆内,趁热先熏后洗双手。每天2-3次,每次30分钟。

主治:因病而致不孕症(凡气滞血淤型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输卵管积水、输卵管通而欠畅、盆腔粘连等引起的不孕症均可用之)。

(2)益肾促孕膏。

处方:仙灵脾、菟丝子各20克,桑寄生、山药、续断、白芍、覆瓮子、茺蔚子、枸杞子各1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储瓶备用。用时每次取本散30克,以米醋适量调和成稀糊状,外敷于双手心劳宫穴和肚脐上,包扎固定。每天换药1次,以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

主治:不孕症(肾虚型)。

于经后5天开始贴敷,连用10天。若同时加用本散内服,每次服3~5克,日服3次,温开水送服,可提高疗效。

子宫脱垂

子宫脱垂,又名“阴挺”,多见于产后妇女。

本病多因素体气虚,加之产后损耗;或产后过早操劳过度;或房劳过度;或生育过多,以致脾肾气虚、中气下陷,进而引起胞脉松弛不固所致。

临床表现为子宫脱垂,在过劳、剧咳,或排便用力太过等情况下,往往引起反复发作。根据症状轻重不同,一般分为Ⅰ、Ⅱ、Ⅲ度子宫脱垂。

1.手部按摩法

(1)选穴。子宫、卵巢反射区、生理区(位小鱼际部)、肾经、脾点、三焦点、合谷穴。

操作: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按操作常规,按揉子宫,卵巢反射区;推按肾经、生理区;掐揉脾点、生焦点、合谷穴。用中度刺激或轻刺激。每天按摩1次,每次、20~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子宫脱垂。

同时配合肛提肌锻炼有一定效果,方法是:坐在椅子上或床上,忍住大小便动作,一收一缩交替做肛提肌的锻炼,每次10分钟左右,每天2~3次。

注意:在治疗期间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禁止性生活。

(2)选穴。手掌心、掌腕部、生殖区、脾胃穴、肾穴、肾经、下腹穴、脾点、三焦点。

操作: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按操作常规,推按手掌心;按揉掌腕部、生殖区、脾胃穴、肾穴、下腹穴;掐揉脾点、三焦点;推肾经,手法要轻柔和缓深透。每天按摩1次,每次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子宫脱垂。

2.手部针刺法

(1)选穴。三焦点、睥点。

操作: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用毫针对准所选穴位刺入0.3寸,用轻刺激,留针20分钟。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子宫脱垂。

(2)选穴。脾胃穴、肾穴、下腹穴。

操作: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用毫针对准所选穴位刺入0.3寸,用轻刺激,留针20分钟。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子宫脱垂。

若配合用黄芪50克,升麻5克,煎水代茶饮,可提高疗效。

3.手部药疗法

(1)益气升提汤。

处方:党参、黄芪、白术各30克,升麻、枳壳各5克。

用法:每天1剂。上药加清水适量,水煎取汁,将药汁倒入盆内,趁热先熏后洗双手。每天2~3次,每次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子宫脱垂(气虚型)。

若配合本方,每天1剂,水煎服,可提高治疗效果。

(2)五子升提膏。

处方:五味子、菟丝子、韭菜子、蛇床子、五倍子各10克,升麻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储瓶备用。用时每次取本散30克。用米醋适量,调和成稀糊状,外敷于双手心劳宫穴和肚脐下,包扎固定。每天换药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子宫脱垂(肾虚型)。

本方具有温肾固脱、益气升提之功,故用之效佳。

盆腔炎

盆腔炎与祖国医学的“月经不调、痛经、带下、热疝和癥瘕积聚”等病的临床表现有类似之处,是妇科常见多发病。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多属炎症型,慢性多属包块型。急性易治,慢性难疗。

本病多因湿浊热毒,或寒湿凝滞,结于下焦,渐而导致气滞血淤、壅滞互结所致。但湿热、寒湿、气滞、血淤又互为因果,病机转化极为复杂。然急性多湿热偏重,慢性以气滞血淤为多。

临床表现为高热,下腹剧痛,腹肌紧张而拒按,带下黄赤,月经量多,苔黄腻,脉数,多为急性盆腔炎;而慢性盆腔炎则见低热或:不发热,小腹绵绵作痛,经前后为甚;带下色黄;或形成癥瘕包块等症,且病程较长。

1.手部按摩法

(1)选穴。上下身淋巴结,头颈淋巴结,子宫、卵巢反射区,肝点,肾点,命门,会阴点,中泉,合谷以及手心腹腔神经丛。

操作: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按操作常规,按揉上下身淋巴结及中泉、腹腔神经丛;掐按肝点、肾点、子宫卵巢治疗点、命门、合谷;捏捻头颈淋巴结(位五指根部问处掌背点,每手4点,共8点)。每天按摩1次,每次20~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盆腔炎。

(2)选穴。手掌心、手掌腕部、生殖区、肾经、肝胆穴、脾胃穴、下腹穴、肾穴。

操作: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按操作常规,推手掌心至横指从掌指至指根:横推手掌腕部;按揉生殖区;推肾经;点揉肝胆穴、脾胃穴、肾穴、下腹穴。每天按摩1次,每次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实证用泻法,虚证用平补平泻法。

主治:盆腔炎。

本病应以药物治疗为主,本法为辅,其效显著。

2.手部针刺法

(1)选穴。合谷、外关、腕骨。

操作: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用毫针对准所选穴位刺入0.5~1寸,用强刺激,得气后留针30分钟,间断捻转。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盆腔炎。

(2)选穴。脊柱点、腰肌点。

操作: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用毫针对准所选穴位刺入0.3寸,用中等强度刺激,得气后留针20分钟。每天针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盆腔炎。

应配合药物治疗为宜。

3.手部药疗法

(1)清热汤。

处方:金银花、茵陈、丹参各25克,蒲公英、车前草、败酱草各30克,丹参、黄柏各12克,山栀子10克,乌药、桃仁、延胡索各15克。

用法:每天1剂。上药加清水适量,水煎取汁,头煎内服,取药汁300毫升,每天分2次服。二三煎取药汁倒入盆内,趁热先熏后洗双手。每天2次,每次30分钟,7天为1个疗程。

主治:急性盆腔炎。

本方原为内治之方,今加用浴手一途,内外并治,效果尤佳。

(2)盆腔膏。

处方:当归尾、益母草、香附子、苏梗各3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用米醋适量调和成稀糊状,备用。每次取本膏30克,外敷于双手心劳宫穴和肚脐上,包扎固定。每天换药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子宫肌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卵巢炎、盆腔结缔组织炎。

本方原为汤剂,今改为外用——贴敷劳宫与肚脐。验之临床,效果亦佳。若加用本方汤剂内服。内外并治,效果尤佳。

月经不调

《医学心悟》云:“经者。常也,一月一行,循乎常道,以承有盈则亏也。经不行,则反常而灾至矣。方书以超前为热,退后为寒,其理近似,然不可尽拘也。”说明月经未按月而反至者谓之月经不调。是妇科常见多发病。

本病多因情志内伤(如思虑伤脾、恼怒伤肝、过劳伤气等);或嗜食辛热,肠胃积热;或因吐血下血,而致营血俱伤、血海不充;或因产后、多产、流产冲任受损等因所致。致因虽多,但概括言之,不外乎是血热、寒凝、气滞、淤血、气血阴虚等五种因素所引起。

临床表现为月经先期、后期或先后不定期,但月经之色、质、量等亦随之出现异常。治当详察。

1.手部按摩法

(1)选穴。合谷、内关、神门、后溪及全息穴的生殖穴、肾穴、肝胆穴等。

操作: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按操作常规,按揉合谷、内关穴各50~100次:掐按生殖穴、肾穴、肝胆穴各300次。其余选穴可按揉30次,若没有时间可不按摩。每天按摩1次,1个月为1个疗程,至少连续治疗5个疗程。

主治:月经不调,兼治功能性子宫出血、闭经、痛经等。

(2)选穴。生殖区、肾和肾上腺治疗点、肝脏治疗点、肾经、心悸点、阳池、关冲。

操作: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按操作常规,按揉生殖区、肾和肾上腺治疗点、肝脏治疗点。推按肾经;掐压心悸点、阳池、关冲穴。每日按摩1次,每次15~30分钟,15次为1个疗程。

主治:月经失调。

2.手部针刺法

(1)选穴。合谷、后溪。

操作: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用毫针对准所选穴位刺入1寸,用中刺激,得气后留针30分钟。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月经不调。

(2)选穴。三焦点、肾点。

操作: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用毫针对准所选穴位刺入0.3寸,用中刺激,得气后留针20分钟。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月经不调。

3.手部药疗法

(1)调经浴手方。

处方:

①艾叶、桂枝各20克,川牛膝9克,穿山甲6克。

②益母草60克,生地黄、五味子各12克。

用法:上列两方,随症选用。每天1剂。上药加清水适量,水煎取汁,将药汁倒入盆内,待温时浸泡双手。每天2次,每次20分钟,7次为1个疗程。

主治:月经不调(月经后期、寒凝型用方①,月经先期、血热型用方②)。

(2)当归二花膏。

处方:当归60克,川红花、月季花各3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储瓶备用。用时每次取本散30克,用茶叶水适量,调和成稀糊状,外敷于双手心劳宫穴和肚脐上,包扎同定。每天换药1次,于月经之前1日开始,连敷5-7日,至月经干净为止。次月再敷,连贴3个月经周期。

主治:月经不调。

本方具有养血调经通络之功效,故用之效佳。对青年女子月经不调疗效最好。

痛经

痛经是指月经来潮及行经前后出现下腹部疼痛而言。它属月经病范畴,是妇科常见病症。

本病多因气滞血淤、寒湿凝滞、气血虚损等因所致。气血淤阻,冲任失调,“不通则痛”,故发生痛经。

临床表现为行经期或经前、经后小腹疼痛,或伴腹胀、乳房胀痛,或胸胁胀痛。大抵经前痛,多属寒凝气滞;痛在经期,多属气滞血淤;痛在经后,多属气血虚损。

1.手部按摩法

(1)选穴。肾区、生殖区、生殖腺区、手部大小鱼际,第四、第五掌骨间隙、子宫点、心悸点。

操作: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按操作常规,双手摩擦发热,推按大鱼际、小鱼际区;重按肾区、生殖区、生殖腺区;掐按第四、第五掌骨间隙;重掐子宫点、心悸点。每天按摩1次,每次15~30分钟。

于痛经前2日开始,连续5~7日,连用3个月经周期。

主治:痛经。

(2)选穴。子宫、卵巢、合谷穴、三焦点、会阴点、肾经、生殖穴。

操作: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按操作常规,按揉子宫、卵巢,生殖穴;推按肾经;掐压会阴点、三焦点、合谷穴。每天按摩1次,每次20~30分钟。于痛时开始,痛止即停。

主治:痛经。

按摩手部,有较好的止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