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噶尼喀湖,非洲有名的大淡水湖。在扎伊尔、坦桑尼亚、布隆迪、赞比亚等国交界处,在东非大裂谷中,由断层陷落形成。1858年英国人理查德·伯顿等人到此,认为湖名源于班图语汇合或聚集之意,指无数溪流在此汇合或指许多部落在湖岸集居;亦有人认为尼喀为当地一种菱的名称,其含意为菱汇集的地方。坦噶尼喀湖南北长720千米,东西宽48~70千米,面积约32 900平方千米。该湖狭长而水深,由南北两个深水盆地组成,北部最深处1 310米,南部最深处1 435米,为仅次于贝加尔湖的世界第二深水湖。湖面海拔774米,湖底在海平面以下696米。湖岸蜿蜒曲折,由于断裂的原因,使湖岸弯曲处多呈钝角。湖区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植物茂密,动物成群,森林中有成群的大象、羚羊、狮子、长颈鹿等;湖中多鳄鱼、河马,是旅游休憩的好地方。入湖的河流多短小流急的溪流,有许多瀑布跌水,其中位于坦、赞边界的卡兰博瀑布高达216米,是非洲第二个落差大又不间断的瀑布。湖水向西流入刚果河,重要湖港有卡莱米、乌季季、布琼布拉等。
湖名由来
其一是在班图语中,“坦噶尼喀”意为“汇合”或“聚集”,指的是“无数溪流在此汇合,许多部落在此群居”; 其二是在斯瓦希里语中,“坦噶尼喀”意为“岛屿”和“平原”,指的是“由岛屿和平原组成”,该湖中岛屿密布,该湖湖岸平原辽阔; 其三有人认为“坦噶尼喀”是湖中生长的一种荸荠的名称,这种荸荠漂浮水面,大片聚集,鲜嫩翠绿无比,果实可食用,用作湖名是指荸荠汇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