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投资大师经典智慧全集
32015700000013

第13章 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1930-)

乔治·索罗斯,本名捷尔吉·施瓦茨(GyoumlrgySchwartz),匈牙利出生的美国籍犹太裔商人,著名的货币投机家,股票投资者,慈善家和政治行动主义分子。现在,他是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和开放社会研究所主席,是外交事务委员会董事会前成员。他以在格鲁吉亚的玫瑰革命中扮演的角色而闻名世界,在美国以募集大量资金试图阻止乔治·布什的再次当选总统而闻名。

索罗斯的核心投资理论就是“反射性”,简单说是指投资者与市场之间的一个互动影响。理论依据是人正确认识世界是不可能的,投资者都是持“偏见”进入市场的,而“偏见”正是了解金融市场动力的关键所在。当“流行偏见”只属于小众时,影响力尚小,但不同投资者的偏见在互动中产生群体影响力,将会演变成具主导地位的观念。这就著名的“羊群效应”。

对大势与个股关系的看法,索罗斯注重市场气氛,看重大势轻个股,认为市场短期走势只是一种“羊群效应”,与个股品质无关。

对股市上,他不预测市场,只是在市场机会临近时,主动出击引导市场。

对投资工具的看法,他并没有特定的投资风格,不按照既定的原则行事,但却留意游戏规则的改变。由他创立的“对冲基金”这种循环抵押的借贷方式不断放大杠杆效应,应用这支杠杆,只要找好支点,它甚至可以撬动整个国际货币体系。

乔治·索罗斯1930年出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父亲是一名律师,性格坚毅,处事精明,他对索罗斯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不仅教会了索罗斯要自尊自重、坚强自信,而且从小教育索罗斯用一种平和态度对待财富。而索罗斯在以后的生活中,也实践了父亲的教诲,将亿万家财都投入到慈善事业中。

索罗斯的童年可谓顺风顺水:父母的宠爱,家境的优越,自身的出色,使他成为天之骄子,让人羡慕。但这种生活在1944年随着纳粹对布达佩斯的侵略而被打破,索罗斯的幸福童年宣告结束。家庭开始了逃亡生涯。那是一段充满危险和痛苦的岁月,靠着父亲的精明和坚强,凭借假身份证和好心人提供的庇护,他们一家终于躲过了那场劫难。后来索罗斯回忆,其实,1944年是他生活中最快乐的一段时光,他从生死危难中学会了生存的技巧,这其中的两条经验对他此后的投机生涯很有帮助,第一是不要害怕冒险,第二是冒险时不要押上全部家当。

17岁,索罗斯离开匈牙利,准备到先进西方国家寻求发展。他先去了瑞士伯尔尼,然后马上又去了伦敦。原先对伦敦的美好想象被现实粉碎,这里不是穷人的世界,是富人的天堂,他只能靠打零工来维持生计,生活没有任何乐趣和新鲜感。

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索罗斯于1949年考入伦敦经济学院。索罗斯选修了197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John Mead(约翰·米德)的课程。虽然Mead名气很大,但索罗斯却认为并未从中学到什么东西。他喜欢的是另一个自由哲学家卡尔·波普(Karl Popper),卡尔鼓励他严肃思考世界运作方式,并尽可能从哲学角度解释这个问题,这对于索罗斯建立金融市场运作的新理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度贫困几乎使索罗斯辍学,但伦敦经济学院帮助索罗斯战胜孤独,让他在书籍和思想中找到莫大乐趣。1953年春天,索罗斯从伦敦经济学院学成毕业,但这个学位对他毫无帮助。他去做任何能找到的工作,首先是去北英格兰的海滨胜地销售手提袋,这次经历让他感觉到了生活的艰辛和不易,尤其是钱的重要性。他开始放弃以前那种不切实际的想法,寻觅一个能够提供高工资的工作。为了进入伦敦投资银行门槛,他给市里所有投资银行写了求职信,终于,机会降临了,辛哥尔与弗雷德兰德提供了一个培训生工作,索罗斯终于得以摆脱长久以来的贫困,有了一个糊口的工作。他的金融生涯也就此揭开了序幕。

索罗斯对于这个工作近乎着迷,成了一名在黄金股票套汇方面颇有专长的交易员,尤其是在利用不同市场差价赚钱方面专长。他开始有了一些小钱,但是伦敦的单调已不能满足日益成长起来的索罗斯,他决定到世界最大的金融中心、一个冒险家的乐园——纽约闯荡一番。于是身揣仅有的5000美元,索罗斯来到了纽约。此时的他有竞争优势,那就是他在伦敦的金融经历,而纽约需要的正是一个能熟知英国市场的金融专家。于是,在朋友的介绍下,索罗斯来到F·M·梅叶公司,成了一名专事黄金和股票的套利商。

在生活很单调的20世纪50年代,像索罗斯这样的生意人,只能小心翼翼的研究,利用同一种股票在不同市场的微小差价,通过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来赢利。但索罗斯很快就发现,欧洲人只同欧洲人打交道,美洲人只同美洲人接触的这种地域隔离观念有可能使他获利。1960年,索罗斯第一次对欧洲金融市场进行了成功试验。通过调查,他发现,由于安联公司的股票和不动产业务上涨,其股票售价与资产价值相比大打折扣,于是他建议人们购买安联公司股票,摩根担保公司和德雷福斯就是采取了他的建议购买了大量安联公司的股份。这次索罗斯对了,安联股票的价值翻了三倍。索罗斯名声大振。

1979年,索罗斯在纽约建立了他的第一个基金会,开放社会基金。1984年他在匈牙利建立了第一个东欧基金会,1987年又建立了苏联索罗斯基金会。现在他为基金会网络提供资金,该网络在31个国家运作,遍及中欧、东欧、前苏联和中部欧亚大陆,以及南非、海地、危地马拉和美国等国家和地区。这些基金会致力于建设和维持开放社会的基础结构和公共设施。索罗斯也建立了其它较重要的机构,如中部欧洲大学和国际科学基金会。

1992年9月,索罗斯及一些长期进行套汇经营的共同基金和跨国公司在市场上抛售疲软的欧洲货币,使得这些国家的中央银行不得不拆巨资来支持各自的货币价值。在这场较量中,索罗斯成为中坚力量,仅他一人就动用了100亿美元。

同月15日,索罗斯决定大量放空英镑,英镑对马克的比价一路狂跌。虽有消息说英格兰银行购入30亿英镑,但仍未能挡住英镑的跌势,到傍晚收市,英镑对马克的比价差不多已跌至欧洲汇率体系规定的下限,英镑处于退出欧洲汇率体系边缘。

16日,英国政府彻底失败,退出欧洲汇率体系。尽管在这场捍卫英镑行动中,英国政府甚至动用了价值269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但还是以失败告终。英国人把这一天叫作“黑色星期三”。

随后,意大利和西班牙也纷纷宣布退出欧洲汇率体系,意大利里拉和西班牙比塞塔大幅贬值。

显然。索罗斯成了这场袭击英镑行动中最大的赢家,他的照片刊登在了各大杂志之上,《经济学家》称他为“打垮了英格兰银行的人”。这一年,索罗斯的基金增长了67.5%。他个人也因净赚6.5亿美元而荣登《金融世界》杂志的华尔街收入排名表的榜首(这个纪录一直保持至今)。

接着,索罗斯又把目标转而瞄准东南亚,掀起了一场轰动世界的亚洲金融危机。20世纪90年代初,当西方发达国家正处于经济衰退过程中,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却出现了奇迹般增长。当亚洲处于泡沫经济狂热和兴奋之际,亚洲一些国家并没有意识到自身经济体制的漏洞,但索罗斯察觉到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南亚各国经济过热的迹象更加突出,虽然各国央行采取不断提高银行利率的方法来降低通货膨胀率,但这种方法也提供了很多市场投机机会。银行本身也加入投机者的行列。这就造成了一个严重的后果,各国银行的短期外债巨增,一旦外国游资迅速流走各国金融市场,将导致令人痛苦不堪的大幅震荡。其中,以泰国问题最为严重,因为当时泰国在东南亚各国金融市场的自由化程度是最高的。

索罗斯正是看准了东南亚资本市场这一最薄弱环节才决定首先大举袭击泰铢,进而扫荡整个东南亚国家的资本市场。1997年,索罗斯及其他套利基金经理开始大量抛售泰铢,泰国汇市场立刻波涛汹涌,动荡不宁,泰铢一路下滑。泰国政府动用了300亿美元外汇储备和150亿美元国际贷款企图力挽狂澜,但区区450亿美元的资金相对于无量级国际游资来说犹如杯水车薪,无济于事。“索罗斯飓风”很快扫荡到了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缅甸、马来西亚等国家。印尼盾、菲律宾比索、缅元、马来西亚林吉特纷纷大幅贬值,导致银行破产,工厂倒闭,物价上涨等一片惨不忍睹的景象。

这场扫荡东南亚的“索罗斯飓风”一举刮去了百万亿美元之巨的财富,使这些国家几十年的经济增长化为灰烬。所有的亚洲人都记住了发生在1997年的恐怖日子,记住了索罗斯这个可怕的人,人们开始叫他“金融大鳄”,在一些亚洲人的心目中,索罗斯甚至是一个十恶不赦、道德败坏的家伙。

针对欧洲和东南亚的两次战役,索罗斯“金融天才”的地位更加牢固。他从1969年建立“量子基金”至今,已创下了难以置信的业绩,平均每年35%的综合成长率让所有投资专家都望尘莫及。他好像具有一种超能的魔力左右着世界金融市场,同时,他拥有巨大的财富,成为著名的慈善家,正因为如此,他被称为兼称谓“天使与恶魔的化身”,二者不可思议的结合体。

索罗斯的核心投资理论就是“反射理论”。反射理论又称反射性理论或反身理论,其基本含义是指投资者与市场之间的一个互动影响。理论依据是人正确认识世界是不可能的,投资者都是持“偏见”进入市场的,而“偏见”正是了解金融市场动力的关键所在。当“流行偏见”只属于小众时,影响力尚小,但不同投资者的偏见在互动中产生群体影响力,将会演变成具主导地位的观念。就是“羊群效应”。

小TIP 羊群效应理论

羊群效应理论(The Effect of Sheep Flock)最早是股票投资中的一个术语,主要是指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学习与模仿现象,“有样学样”,盲目效仿别人,从而导致他们在某段时期内买卖相同的股票。

在一群羊前面横放一根木棍,第一只羊跳了过去,第二只、第三只也会跟着跳过去。这时,把那根棍子撤走,后面的羊,走到这里,仍然像前面的羊一样,向上跳一下,尽管拦路的棍子已经不在了。这就是所谓的“羊群效应”,也称“从众心里”。

羊群行为是行为金融学领域中比较典型的一种现象,主流金融理论无法对之解释。经济学里经常用“羊群效应”来描述经济个体的从众跟风心理。羊群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但一旦有一只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远处有更好的草。因此,“羊群效应”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

可以用一种比喻来理解:甲和乙并肩往目的地行走,突然甲发现乙不见了,回头一看,原来乙掉队了。那么就有,乙为什么掉队。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了,如果乙是因为和熟人搭话,那么不久,乙就会自己追上来并肩行走,若乙是发生了状况,比如昏阙之类,那么甲就必须回头,送乙上医院之类的,就不能到达目的地了。我们假设,并肩行走时一种均衡状态,乙掉队则破坏了这种状态。若搭话后追上来,则回复了均衡的状态。若昏阙,则甲必须送他往医院,则这破坏时不可恢复的,则不能到达了目的地。就是所说的市场反转。

索罗斯认为,在社会科学范畴事件中,事物发展是与思维互动的过程。思维与现实过度偏离后,事物发展就会出现不可逆的历史性突破。涉及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现实与思维。这种哲学观点被金融大鳄索罗斯成功应用于金融投资领域而倍受瞩目。

索罗斯认为,经典经济学理论对市场运行的解释存在着根本性的错误,起码在金融市场上,经济理论分析所给出的结果是大错特错的。金融市场与其他市场不同之处在于,市场参与者要对付的不是给定数量,他们要把未来进行贴现,而未来则依赖于市场现在如何贴现它。这就使得供给和需求条件不仅是未知的,而且是不可知的。参与者只能根据预判或者偏见做出决策,而这决策反过来又使得与决策有关的主要内容变得更加的不确定。因此,不借助于反射性的概念,金融市场就很难被正确的理解。

索罗斯认为,金融市场的参与者非但是不理性的,而且在他们决策中不可避免的引入某种偏见。对于有偏见的判断来说,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他们不纯粹是被动的:他们可以影响事态的进程,而事态的进程恰恰是有偏见的判断所要反映的事情,因此他们具有反射性。其要表达的意思是,重视基本面而不重视参与者的偏见是错误的。同时,忽视基本面而重视参与者的偏见同样是错误的。

鉴于上述“反射理论,他认为,在将要”大起的市场中投入巨额资本引诱投资者一并狂热买进,从而进一步带动市场价格上扬,直至价格走向疯狂。在市场行情将崩溃之时,率先带头抛售做空,基于市场已在顶峰,脆弱而不堪一击,故任何风吹草动都可以引起恐慌性抛售从而又进一步加剧下跌幅度,直至崩盘。在涨跌的转折处进出赚取投机差价。

他认为,投资没有严格的原则或规律可循,只凭直觉及进攻策略执行一举致胜的“森林法则”。森林法则即:(1)耐心等待时机出现;(2)专挑弱者攻击;(3)进攻时须狠,而且须全力而为;(4)若事情不如意料时,保命是第一考虑。

对大势与个股关系的看法,索罗斯注重市场气氛,看重大势轻个股,认为市场短期走势只是一种“羊群效应”,与个股品质无关。

他不预测市场,但在市场机会临近时主动出击引导市场。索罗斯没有特定的投资风格,不按照既定原则行事,但却留意游戏规则的改变。他领导的“对冲基金”就是他投资风格的典型代表,通过循环抵押的借贷方式不断放大杠杆效应,应用这支杠杆,找好支点,它甚至可以撬动整个国际货币体系。

他的名言:(注“索罗斯的投资智慧”,道客巴巴网,2009年12月12日。)

“炒作就像动物世界的森林法则,专门攻击弱者,这种做法往往能够百发百中。”

“任何人都有弱点,同样,任何经济体系也都有弱点,那常常是最坚不可催的一点。”

“羊群效应是我们每一次投机能够成功的关键,如果这种效应不存在或相当微弱,几乎可能肯定我们难以成功。”

“所有人的认识都是有缺陷的或是被歪曲的,是通过一系列扭曲的镜片来观察金融市场的,市场是无理性的,根据有效市场理论预测市场的走势,判断股价的涨跌靠不住的。”

“任何预测未来的想法归根结底都是有偏见的和不全面的,市场价格总是呈现为‘错误’的走向。事实上,预期反映的并不是纯粹的未来事态,而是已受到目前预期影响的未来事态。”

当感觉与现实差距太大,事态就会出现控制,出现金融市场比较典型的‘盛衰’现象。‘盛衰’给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因为它使市场总是处于流动和不定的状态。投资之道其实就是在不稳定态上下注,搜寻超出预期的发展趋势,在超越预期的事态上下注,在‘盛衰’是否已经开始上下注。

“金融市场动荡不定,混乱无序,游戏的关键是把握这种无序,这才是生财之道。股票市场的运作基础是基于群体本能的,关键是能在群体本能生效的一刻作出迅速的反应。”

“观念有缺陷的个体投资者使市场对他们的情绪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使自己陷入了某种盲目狂躁的情绪之中,纵容狂躁情绪的市场往往充斥了过度行为,并容易走向极端。投资成功的关键就是,认清市场开始对自身的发展势头产生了推动力的一刻。”

“市场价格全盘由市场参与者的偏见决定,而且偏见不仅作用于市场价格,而且还影响到所谓的基本面,进而又影响到价格的波动。只有在市场价格找到了影响到经济基本面的途径时,盛衰现象才会发生。现行股票定价存在缺陷,股票的价值并没有纯粹地由基本面决定,而是互相影响的,这种存在于基本面和基本面的价值之间的联系,创造了这样一个过程,以自我推进的鼎盛开始继而恶化为被自我击败的崩溃。”

“一个投资者最容易犯的错误并不是过于大胆鲁莽,而是过于小心翼翼。正由于缺乏自信,很多投资者虽然可以准确地把握市场趋势,却不能最大限度地加以利用。”

“作为一个投资者,自保能力在投资战略中都是举足轻重的,使用投资杠杆可以在运用方向正确时产生极佳的效果;但当事与愿违,预测失败时,它会将你淘汰出局。最难判断的事情之一是到底应冒多大的风险同时还能保证自身的安全,不仅对每一种状态都要有分别的判断,而且还要依靠求生的直觉本能。”

“有人觉得在金融世界中办错了事令人羞耻。犯错误当然不应该引以为荣,但既然这也是游戏的组成部分,就不必引以为耻。错误并不可耻,可耻的是错误已经显而易见了却还不去修正。”

“承担风险无可指责,但永远不能做孤注一掷的冒险。好的投资者从不在投资实务中玩走钢丝的游戏。我决不会冒险,冒那种能把我自我毁掉的风险,但也永远不会在有利可图时游手好闲地站在一旁。”

“参与游戏总是历时漫长,因为利率或货币变动产生后果需要较长的时间。要想成功,你需要从容不迫,你需要承受沉闷。在等待过程中,把时间花在思考阅读和反省上,而不必天天到办公室上班,只在觉得上班有意义时才去办公室。”

“投资者每天都面对风险,说不定有朝一日就会遭受巨额亏损。赔钱是一个令人痛心的事,因此,投资者必须懂得如何承受亏损,如何忍受痛苦,做到冷若冰霜,荣辱不惊,与别人谈论亏损时面不改色。能让别人吸取你的教训,同样也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

关于索罗斯的传奇和索罗斯的译作在中国国内颇多,我们在这里罗列一些,以飨读者:

《超越金融:索罗斯的哲学》,中信出版社,2010年出版。

《索罗斯带你走出金融危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出版。

《索罗斯模式:世纪危机启示录》,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出版。

《金融炼金术》,海南出版社,1990年出版。

《索罗斯:走在股市曲线前面的人》,克里斯蒂娜·科南、拜伦·韦恩、乔治·索罗斯著,海南出版社,1997年出版,2007年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