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让男孩更像男孩
32006200000036

第36章 13岁之后:成为大树

大约从13岁起,男孩开始进入青春期。青春期是青春发育期的简称,是由儿童发育到成年人的过渡时期,即从第二性征出现到身体发育停止的年龄阶段。所谓第二性征是指除了男、女生殖器本身的差别这一第一性征之外,男女特有的特征。男性主要的表现有:长胡须,喉结突出,声调低沉,肌肉发达,身高突增,体毛较多,腋毛和生殖器四周长出体毛(阴毛)。

心理学家称青春期为“人生的第二次诞生”,第一次诞生是指婴儿的出生,标志着身体与妈妈的分离。而第二次诞生则表示从这一时期开始个体在精神上的独立。心理学家又称这一时期为“第二次危机”。如果说人生的第一次危机——“断乳危机”是在温暖的襁褓中度过的,幼儿的反抗充其量也不过是无力的挣扎、无望的哭闹。那么,人生的第二次危机——从精神上脱离父母的心理“断乳”,却来势迅猛,锐不可当。此时身体将发生一系列引人关注的生理变化,这个时期是男子生长发育的最佳时期,同时也产生了剧烈的心理变化,容易出现心理卫生问题。

13岁以后的男孩的特点

1.身体方面,体格生长加速,出现第二次生长突增;各内脏器官体积增大,功能日趋成熟;内分泌系统功能活跃,与生长发育有关的激素分泌明显增加;生殖系统发育骤然增快,到青春期结束时具有生殖功能;第二性征发育使得男女两性在形态方面差别更为明显。

2.体格及功能迅速发育的同时,也导致了男孩在性格上变得成熟、老练、稳重和自信起来,不再像小孩那样幼稚和无知了;由于性成熟,在雄性激素作用下,会有性要求,对女方产生爱慕之情,这完全是青春发育过程中伴随着生理发育所产生的一种心理变化,属正常现象。但处理不好,缺乏应有的性知识,不讲究性道德,就容易犯错误,所以有人又把这一时期称为“青春危险期”;性情显得较为忧虑、暴躁,对看不惯的事较易发脾气,这种心理、情绪、行为等方面的变化受文化媒体及社会因素影响较大,称为第三性征,这方面并无明确的生理基础,而是由社会性别角色的获得而形成的;著名的德国儿童心理学家夏洛特·彪勒就曾把青春期称为“消极反抗期”,指这一时期的男孩逆反心理严重,喜欢顶撞别人,特别重视自尊,个人主义强,个性发展易变,情绪发展强烈多变,容易冲动,自私,不会换位思考,开始有自己独立的思想,讲义气,追求个性,想法奇怪,理想不明确,开始有青春期的躁动;社会交往范围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于升入中学,男孩较少受到家长的看护,开始接触形形色色的人,有关社会学的调查显示在这一时期交往的朋友往往能持续终身。

在一个中学生论坛里曾经看到过这样的帖子:

第一名是女孩子,班长是女孩子,团支书是女孩子,学习委员是女孩子,语文与英语科代表是女孩子,乖巧听话的是女孩子,懂事体贴的是女孩子,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的是女孩子,课后认真完成作业的是女孩子,试卷干净整洁的是女孩子,计算准确无误的是女孩子,单词默写全对的是女孩子,英语发音清晰的是女孩子,作文被老师拿出来诵读的是女孩子,阅读理解透彻的是女孩子,暗暗较劲互拼成绩的是女孩子。成绩倒数的是男孩子,不屑做班干部的是男子,上课趴着睡觉东倒西歪的是男孩子,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却连问题是什么都不知道的是男孩子,老师出错大声质疑不给老师一点面子的是男孩子,单词默写全错的是男孩子,口语训练沉默是金的是男孩子,作文分低的是男孩子,做阅读不看文章提笔就做的是男孩子,计算频频出错的是男孩子,拿着相互喜欢的游戏与球队较劲的是男孩子。

这就是青春期的男孩,问题多多,各种教育方法都试过了,但收效甚微。很多老师和家长都在烦恼地感叹:这到底是为什么?我们的男孩究竟怎么了?其实,男孩在这一时期自己往往也非常焦虑。这是男孩成长过程中必经的阶段,是男孩要独自面对突如其来的世界时产生的自然反应。男孩在快速成长,已经不是那个我们每天都抱在怀里的小孩子了,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秘密。因此,从很大程度上来说,青春期男孩出现的各种问题其实是由于我们不了解我们的男孩,采取了错误的教育方式造成的。

因此,青春期的男孩的父母应该尝试着去理解男孩,了解和尊重男孩的需要,给他创造一个适宜的发展空间。

家长的对策

1.给男孩成长的空间。

男孩需要成长的空间,这个空间包括学习的空间和心灵的空间。家长要给儿子理解多一点,宽容多一点,自由多一点,给男孩“最少的指导、最大的耐性和最多的鼓励”!如果能从父母身上得到充分的理解和支持,男孩会比女孩更早地走向独立。

旅美教育专家黄全愈曾经说过:“什么样的家庭更适合孩子的发展呢?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家长本身不墨守成规,家庭内部就有支持创新、鼓励创新的氛围。如果家长本身没有创新精神,也应该凡事想得开,心胸宽广,不过分管束孩子。如果家长没有时间和精力管束孩子,那就从客观上为孩子创造了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未来真能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很可能就出自这样的家庭。”

2.成就欲是青春期男孩充分发展潜能的主要动力。

青春期的男孩已经逐步建立自己的价值观体系,尝试着做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事情。缺乏经验的他们,往往会在新事物面前感到迷茫。这时,他们最需要的就是家长的鼓励了。因此消极的评价对男孩的伤害很大,它可以毁掉男孩的自信、乐观,使他变得懦弱和自卑。一个对自己丧失信心的孩子怎么可能有所成就呢?所以对男孩进行适时的肯定是很重要的。大多数情况下,男孩受到的表扬越多,他们对自己的期望就越高,也越努力,这种表扬和肯定会使男孩确认自己的判断,对自己的能力感到惊喜,他的下一次努力就会更有信心,当成就欲一步一步地得到提升,男孩的潜力就逐步地被挖掘出来。所以说,表扬和肯定对于男孩就是给他提供了最大的机会。男孩通过父母的眼光看待自己,父母的爱、理解、鼓励是男孩的强心针,特别在男孩遇到挫折的时候更是如此。当男孩受到挫折时,家长应该给他们正向的回馈,帮助他们总结原因,提出改进意见并加以鼓励。这需要我们家长处理好两个问题:

1.当男孩在学校受到批评的时候。

小涛因为考试成绩差被老师要求抄写习题,一直抄到中午近1点才回到家里。一进门,妈妈特别着急地问:“怎么这么晚才回家?”他如实向妈妈说明原因。小涛心里想:“大人都是和老师一条心的,今天,妈妈肯定要对我发火了。”但他听到的是:“你们老师也不能不让孩子吃饭呀!儿子快吃饭吧,要不耽误下午上课了。”吃着妈妈做的可口的饭菜,小涛忍不住流泪了,妈妈拿出纸巾给儿子擦着眼泪说:“没有什么大事,别哭了,吃饭吧。”后来,小涛在作文里写道:“我哭是因为我看到妈妈心疼我的样子,我不愿意让妈妈为我伤心和担心,我应当让妈妈高兴。”

家庭对孩子来说应该是最温暖的地方,是孩子最后的避风港湾,当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家长最好的做法是体贴和安慰,很多时候不一定非要分出个是非对错来。孩子在学校受到老师的批评,回到家后,我们的大多数父母是怎么做的呢?说的话大部分都是“你怎么这么笨?”“这都是你不听话的后果,活该!”“你怎么这么不争气?”“你真给我丢脸!”“我怎么有你这么个儿子!”“我再也不想见你到了!”“要你这个笨蛋有什么用”“再考这么点分,你就别回家了!”这些恶毒的语言,像箭一样刺伤儿子的心。有的家长对孩子甚至拳打脚踢。这样的做法大大地加剧了男孩失败的情感体验,沉重地打击了男孩的成就欲。慢慢地,一个问题男孩就诞生了。挽救一个意志濒临崩溃的男人要比你培养一个健康向上男孩困难得多。

2.当男孩的学习成绩很差的时候。

应试教育是我国长期以来的教育模式,它的产生是有一定道理的,它在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尽可能地给个人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接受教育的机会。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无论是升学还是就业,良好的考试成绩是考量学生的最重要的指标。这就导致了在教学中只重成绩,不重综合素质的教育观念。很多家长都会因孩子成绩不好而发愁,认为成绩不好是没出息的同义词。

其实学习本身是件快乐的事情,但当学习成绩被作为追求的第一目标时,家长张口闭口都是学习,学习学习再学习。考试成绩好就万事皆好,考试成绩差就处处批评,甚至打骂。青春期的男孩都非常要强,自尊心受到伤害就会反抗。因此很多青春期的男孩一听到学习就紧张,甚至产生了厌烦、恐惧、逆反的心理反应。是的,现在应试教育在中国现阶段还是主要的教育模式,要孩子们从分数和名次的压力中摆脱出来还是有难度的。如果青春期的男孩出现成绩差的现象,家长应该耐心地分析原因,有可能是男孩的逆反心理、青春期的躁动情绪造成的;也有可能是男孩的强项并不在某一方面的学习上等,这时家长需要做的只是对男孩多些耐心和宽容而已。

我国著名的新生代80后作家韩寒在读高中的时候,因七门学科成绩不及格而留级,高一复读两年,而后主动休学。同时,韩寒开始发表文章,进行文学创作。首部小说《三重门》一经出版即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和社会的广泛讨论,迄今为止累计发行200万册,是中国近20年销量最大的文学类作品,他还出版了各种文艺著作近20部。同时,韩寒还有另一份工作,是一名优秀的职业赛车手。2010年4月韩寒入选美国《时代周刊》“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

韩寒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孩子的成绩不能代表一切。重要的是家长能正确发现男孩的爱好和特长。只要我们尊重男孩的大脑,尊重男孩内在的成长规律和学习的意愿,我们的男孩就一定能成长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成为一棵在风雨中岿然不动的参天大树!

当你的男孩在不知不觉中已经长大,直到有一天,你忽然觉得最近不常见到他了,当你面对着一张桌子,挪了几下就累得腰酸背疼,而你的孩子却一下举过头顶,催问该放在什么地方的时候,请坐下来休息一下吧。外面的世界是他们的了,父母需要做的只是祝福他们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