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福利是每一个员工所必需的,但缺少了精神福利有时不圆满的,但过分地强调精神福利也是不对的,应该是物质福利既要有,精神福利也不可少。有人说,如果物质福利是饭,那么精神福利就是菜,必须饭菜兼顾,下属才会真的服你。
精神福利听起来好像是一件新生事物,实则不然,过去主管对下属管理的许多做法都含有精神福利的成分。现在称之为精神福利,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实践的丰富,进行完善、归纳、提升,使之更系统化了。
精神福利是相对于物质福利比较的一种福利,是对员工精神上的关心、关照与扶助。比如:有的单位给员工过生日,送上生日祝贺、生日礼物,征求员工对单位的意见或建议,单位领导与员工一起座谈;有的单位在员工父母生日的那一天,单位给员工的父母一封信,给员工一定的时间用来帮父母做一些事情;有的单位建立了员工思想动态分析、定期座谈、征求意见或意见制度,掌握员工思想动态,疏导员工思想情绪,解决员工的实际困难;有的单位组织先进模范人物参观考察、开展红色之旅活动;有的单位邀请心理专家,对员工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员工克服工作压力;等等。
物质福利是每一个员工所必需的,但缺少了精神福利有时不圆满的,但过分地强调精神福利也是不对的,应该是物质福利既要有,精神福利也不可少。有人说,如果物质福利是饭,那么精神福利就是菜,试想哪一个人能光吃饭不吃菜,也不能光吃菜不吃饭,当然一顿两顿、一天两天可以,长此以往无论如何都是不行的,必须饭、菜兼顾。
在一定的限度内,物质福利的增多,可以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而超出了这个限量,物质福利对于生活质量的作用就成递减的趋势。比如,从贫困到小康是物质生活的飞跃,而从小康再往上,金钱所能带来的物质生活的满足就逐渐减弱了,直至趋于零。所以,有哲学家认为:钱财所能带来的快乐是十分有限的,更多的钱财不会使快乐超过有限的钱财已经达到的水平。物质福利和精神福利相比较,物质所能带来的快乐显示了他的有限,唯有精神的快乐才可能是无限的。
当然,给予员工以精神福利也是需要物质基础的,但更多的是要对员工有真心、真情。据调查显示:目前近60%的国内组织员工压力较大,出现职业枯竭的员工接近10%。员工的心理健康直接削弱企业的竞争力,已经成为一些企业的心病。
24岁的小华在一家生产日用品的大型外企工作,月收入近万,在很多人眼里他的小日子过得是相当“风光”。可是一旦上了MSN和好友聊天,他便天天重复“哈姆雷特”式的问题:“继续还是跳槽?”除了加班,每周难得的休息日他也在外面泡吧泡到凌晨两三时。大半年下来,整个人面色土灰,身材浮肿。后来他干脆将自己的MSN签名换成了“我肯定活不过30岁!”
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数呈明显上升趋势,北京、上海和广东的亚健康发生率分别达75.3%,73.5%和73.4%。某知名咨询公司总经理介绍说,一项历时5年,累计数据20000余例,涉及金融、通信、政府机构、IT、房地产等行业领域的调查结果显示,近60%的国内组织员工压力较大,其中工作负荷压力较大的人群主要集中在管理层,普通员工则感受到较大的职业发展压力。出现职业枯竭的员工接近10%,年轻的员工尤为严重。心理幸福感低的员工接近10%。
一家企业的高级管理者向心理咨询专家反映,自己每天工作时三分之一的精力都花在一个员工身上了。这位员工工作能力没有问题,可是他却有一个怪癖,天天不戴帽子,却拿衬衣裹住脑袋,周围的同事和客户都难以理解,心里很不舒服,有些人甚至感到惶恐。高管多次向这名员工提出请求让他改掉怪癖,该员工却很坚持,希望大家能够尊重他,尊重他的行为和价值观。
员工压力大除了会反映在生理疾病、生活质量下降上,还会表现为积极性降低,没有工作热情,感到自己的感情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有些人会“愤世嫉俗”,觉得做什么事情都没有意思,认为工作不但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而且是枯燥乏味的琐事,不过是混口饭吃;还有的人会产生一些怪异的个人行为。
无论是跨国企业在中国的分支机构,还是国内的本土企业,现在越来越多地采取办法关心员工的工作压力问题,也在尝试将从西方引入的“员工帮助计划”放入人力资源部门的常规措施当中。可以说,心理培训已经越来越受到管理者的重视。管理者在关注生产目标和任务量的同时,也应当关注员工心理的健康发展。定期邀请心理专家来企业开“心理课堂”,对于有针对性地帮助员工解除心理压力,树立起积极的工作态度,培养健康的心理都非常必要,值得推而广之。
§§第三十三章 越跳越好跳槽学:“跳”也是一把双刃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