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毛人凤大传
31989900000029

第29章 八面玲珑玩转军统局

帮戴笠谋划好前程,保住了江山帮的地盘,毛人凤该为自己好好找一条路了。

比起同龄人来说,毛人凤在40岁时的确算是星光黯淡。蒋介石40岁已经成为了南京国民政府的主席;戴笠40岁时已经成为了让美国总统罗斯福点名接见的特务头子;胡宗南40岁时成为了名震全国的西北王;汤恩伯成了中原王;同样黄埔军校出身的陈诚则被认定为最有实力接替蒋介石的接班人,私下被人叫做“第二元首”。而对毛人凤来说,一切都还刚刚开始。他到特务处的时间,甚至还不如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成立的时间长。

上文只是简单带过,这里详细说说军统局机构发展的历史。

早在1935年初,蒋介石就为了缓和“复兴社”和CC派的矛盾,成立了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由陈立夫任局长。局内设三个处:一处是党务处,由徐恩曾任处长,人手基本上是过去中央组织部调查处的全部人马;二处是军警处,处长戴笠,下属自然就是原“复兴社”特务处的原班人马;三处邮检处是新成立的,主管邮电检查业务,处长暂时由局本部少将级秘书丁默邨兼任。

蒋介石的原意是保存实力,让大家一致对敌。但是名义上衙门是统一了,但是三处之间却仍然保持着彼此争斗,互不往来的关系。就连办公地点也是各自为政。陈立夫统率的局本部设在南京西华门四条巷非园。一处地址设在南京道署路132号,二处地址还在南京鸡鹅巷53号,三处设在山西路。这样的机构设置也挑明了戴笠和陈立夫之间依然不共戴天。

于是到了1938年,蒋介石又宣布撤销“复兴社”等党内各派系组织,设立三民主义青年团。同时决定对1935年5月成立的军委会调查统计局和1937年9月成立的军委会大本营第六部(即党务、特务部,陈立夫任部长,徐恩曾、戴笠分任两部的部长)进行改组,扩大成为三个公开的特务组织。

第一处扩建成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局”,局长由党部秘书长,也是CC派的大头目朱家骅兼任,徐恩曾任副局长主持实际工作;第二处扩建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局”,局长由侍从室第一处主任贺耀祖兼任,戴笠任副局长主持实际工作;第三处改建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特种邮件检查处,简称“特检处”。虽然名字变了,但依然是换汤不换药。两个局一个处基本上和原来的职能不变。

毛人凤知道,要想早日得到提拔,最好钻的空子就是主任秘书的位置。因为自己本来就是干秘书的,在这个系统里得到提升,不会有太多人说闲话。但是现在占据主任秘书一职的是郑介民,单单凭毛人凤的资格,完全没办法跟他争。

而且当时郑介民在军统局里,还有一个其他人都无法完成的重要作用,那就是负责审阅有关对八路军和新四军方面的情报。因为他兼军令部第二厅副厅长(厅长杨宣诚,1944年后,郑才升任厅长),对中共问题向来都是以专家自命。有关这方面的情报,军令部二厅也同样要尽力搜集报告蒋介石。因为很多特务都是捕风捉影地收集情报,甚至不惜捏造故事以满足蒋介石的需要,所以有些材料都是前后矛盾,很容易露出马脚。所以戴笠需要和郑介民统一意见,送上一致的情报,才不会出毛病。这一部分工作,毛人凤是无法代替的。

但毛人凤依然还是有希望,因为郑介民每周只去军统局一两个半天,或者当戴笠不在重庆时,他才经常去局里办公。这使得很多重要的任务需要另外找人完成。毛人凤苦心积虑地开始筹划,要让自己迅速和同僚们搞好关系,提升资格,以期在机会到来时能够完全把握住。

他定下的策略是:对上级服软称小,对同级包庇帮忙,对下级诸多关爱。具体活动中,他这样实施:

对于郑介民、唐纵这样的老资格,毛人凤都是以下级自称,说话称“向上级报告”,写东西称“向上级述职”。而同级们也都极少看到他板起面孔发脾气,见了任何人都是笑嘻嘻的。那些老特务大多飞扬跋扈,几句话不如意便会动手相互挥拳头。但是毛人凤对谁都是心平气和的,这导致很多人在毛人凤面前也发不起脾气。

他知道凡是表现得极有野心的人最终都不会得到好下场。他要做的就是忍耐、再忍耐。

当时军统局在重庆掌握的公开单位很多,局本部各主管部门的负责人员常常借口视察工作,趁机找油水,每次总有不少好处可得。许多公开机关领导人常常请他去视察,他总是说:“我不是单位负责人,只是内勤部门的帮手,我没有必要,也不便出去视察。”军统在重庆的许多特训班的副主任给他安排了“精神讲话”的课目,他也婉言谢绝,说自己没有资格作精神讲话。遇到实在非去不可时,他也只作一般性的业务报告,不以领导人的身份自居。

戴笠出门期间,军统仍照例于每星期一上午举行纪念周,毛人凤总是请郑介民或唐纵两人中的一人来代替戴笠主持,自己从来不肯出面代替戴笠。

在国民党里,从蒋介石开始形成了训斥下属的风气。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蒋介石就会把戴笠叫过来,编个理由一顿臭骂。而戴笠回去,也会找一个办错事的人横加指责,把自己刚才受的委屈发泄在下属身上。每当戴笠责备毛人凤的时候,他都能毫不勉强地忍受下去。即便是部下完不成任务,向毛人凤耍态度,发牢骚,他也同样能忍受得住,反过来和颜悦色地安慰对方。

逐渐特务们就找到了一条逃避戴笠指责的妙法,那就是把责任推到毛人凤身上。因为毛人凤每次都乐意代人受过,而且毫无怨言。甚至有时候其他人没有请求毛人凤出面,他也常亲自向戴笠引咎自责,把错误承担下来。

有一次,戴笠和宪兵司令部为了交通检查问题差点闹翻了。戴笠认为配属在各地交通检查所的宪兵不听军统的指挥,使他在开展工作的时候遇到很多困难,就抢先向蒋介石报告,想借机会把宪兵抓过来。他叫来毛人凤,让他把几年来军统在各地搜集到的宪兵的不法材料一股脑儿搬了出来,写成一两万字的长篇报告。

毛人凤不敢怠慢,连夜写就报告,交给文书科科员郭子良抄写。郭子良抄到半夜还没抄好,身体实在支持不了,便想躺一会儿再起来写。没想到眼睛一合上,再睁开的时候已经天亮了。

戴笠一大早便叫毛人凤拿来报告,毛人凤四处找不到郭子良,最后还是戴笠派警卫从他寝室的床铺上把他拖了起来。戴笠一问,知道报告还没抄好,气得拿起棍子要打。毛人凤见状连忙拦着说:“是我要他去休息一下,我不知道事情紧急,是我的错。请戴局长放心,一个时辰之内报告一定会抄出来。”戴一听就催着郭子良先去继续抄写,转过来骂毛人凤说:“你一贯办事稳重,怎么最近这么糊涂,老是做错事。你这样不知轻重缓急,总有一天会误了我的大事!”

毛人凤见郭子良离开了,便对戴笠说:“你要收拾属下,本来我也不需要出面阻拦。只是打他们骂他们,你又花力气,又生气,反而伤了身体。我出面做做好人,他们既会知道戴局长通晓情理,体恤下属,我也能够早一点得到人心,让大家不再记恨我。一举两得。”

戴笠这才了解毛人凤的心思阴险深沉不在自己之下。他马上转怒为喜,笑嘻嘻地说:“难怪别人都说你脾气好,像个笑面弥勒一样。我看啊,你不是笑面弥勒,倒是只笑面虎。不过也好,干我们这行的,如果自己不心狠,就会被其他心狠的人吃掉。”

毛人凤除了肯代人受过外,还尽力为人排难解纷。当时军统局党政情报处副处长叶翔之(后在台湾任“国防部”情报局局长,成为军统的领导人),好色成性,常因乱搞男女关系出问题。叶翔之看中了军统息烽特训班毕业班的学生杨吉昌,便找种种机会和她接近。而当时侦缉大队长谈荣章也看上了她。杨吉昌身不由己,只能和两人都分别发生了关系。这件事叶翔之和谈荣章也都相互知道,只是他们都把杨吉昌看成一个玩物,只是随便玩玩,不肯认真负责。

不料没过多久杨吉昌就怀孕了。她找到叶翔之,想调动到外地去生育,可是叶翔之不理,非说她肚子里的孩子是谈荣章的。谈荣章当然也不肯背这个不清不白的包袱,于是也往叶翔之身上推。两人心知肚明,表面上却装出势不两立的样子。走投无路的杨吉昌只能找小诊所去堕胎,最后因为流血过多而死去。

杨吉昌的同班同学,特别是女同学们了解了这个情况,都气愤异常。她们扬言要联合起来向戴笠去控告叶、谈两人。这件事刚好被在特训班兼课的沈醉知道了,就先报告给跟他关系融洽的毛人凤。

毛人凤沉思片刻说:“这件事如果公开出来,不仅戴老板面上不好看,而且会让外界对我们军统意见更大。所以必须压下来。”

在毛人凤的授意下,沈醉先找了10多个学生吃饭,先向他们说明人死不能复生,家丑不可宣扬,要他们不必闹出来。学生们本来还义愤填膺,但是在沈醉的威胁下,也都担心自己会遭到相同的待遇,口气也都软了下来。看到学生们退缩了,毛人凤又主动提出要以为国牺牲为名厚葬死者,再由叶、谈两人亲自送殡,并在坟前磕头认错。经过毛人凤的疏通,叶翔之和谈荣章口头答应了全部条件。学生们也就让步了。

事后,不仅叶翔之和谈荣章很感谢毛人凤的调解,戴笠听说之后,只要不公开出来,也落得不过问。

这样的事慢慢传开,其他人知道了毛人凤的本事,也常找他帮忙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样之后也少不了要给他一些好处,就这样毛人凤的威望和地位也逐渐建立起来。在军统局中慢慢出现了“毛派”。像沈醉、谈荣章等人都是毛派的重要拥扈。

渐渐在军统局里形成了这种观念,认为戴笠阴森可怖,是个不讲情面的人。毛人凤和蔼可亲,乐于为人办事,和他开开玩笑也无妨。

戴笠在重庆时,经常亲自主持在军统局局本部的中午会报,一些处长、主任们老是提心吊胆去吃那顿午饭。但是如果戴笠不参加,由毛人凤主持时,情况都会完全不一样。每次毛人凤代替戴笠出现时,总是会面带笑容先说一句:“戴先生今天有事不能来,大家不用太过拘束,痛快地吃一顿吧!”这时全场皆大欢喜,空气立刻变得活跃起来。办伙食的会格外卖力,把午餐办得特别丰盛,因为不够的伙食费可以找毛人凤补贴。各级人员除了简单谈谈工作,绝大部分是天南地北乱扯一顿。因为他整天在军统办公,大家可随时找他联系,所以情况非常明了,用不着在吃这顿午餐时来多花时间谈问题。所以大家对他主持中午会报都是自始至终充满着欢乐的情绪,无形中也日渐对他产生好感。

戴笠听到这些反映后,对毛人凤越发地叹服了,话里话外倒是经常提拔毛人凤的位置,常夸奖他。这也使毛人凤在军统中造成一种无形的领导地位,最终竟然能和郑、唐两人并驾齐驱。许多特务心目中除“戴先生”外便是“毛先生”,而对郑、唐两人越来越疏远。戴笠原本就想打造一个“江山帮”的军统局,对于这种局面自然是非常满意,而毛人凤也借此稳固了实际上的“第二把交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