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毛人凤大传
31989900000024

第24章 特务和黑帮不分家

淞沪会战历时三个月,中国军队虽多,但分散在各自防区死打硬拼,注重正面防御,忽视侧翼安全;日军装备优良,取正面强攻,屡遭挫败,改从侧后登陆,迂回成功。日军参战达9个师团22万余人,伤亡9万余人;中国军队参战6个集团军约70个师共70余万人,伤亡25万余人。但是淞沪守军浴血奋战,使日军被迫转移战略主攻方向,打破其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为中国沿海工业的内迁赢得了时间,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战热忱。

为了配合淞沪作战,戴笠也在蒋介石的批准下,在上海成立了民众武装游击部队。但要想组成一支精干强力的队伍,光靠戴笠手下那些特务是不可能的。可是现在已经到了国难危急关头,到哪里再去拉一些有组织、有能力的青年加入到战斗中呢?戴笠已经习惯了在遇到头疼的问题时,就找毛人凤商量。毛人凤虽然看起来像个弥勒佛一样笑呵呵的,但是经常会有一些阴险的想法,能够通过走捷径完成上面交给的任务。在听到戴笠的询问之后,毛人凤考虑了一下,立刻笑着说:“如果是别的地方倒不太好办,可是如果是上海,那可以调用的资源是再充分不过了。”

戴笠皱着眉头说:“上海虽然是金融中心,但是多半控制在显赫大家手里,像宋家、孔家,我们哪里敢去动他们?”

毛人凤说:“钱不好弄,人倒是满街都是。戴先生一着急,倒把自己的结拜兄弟给忘了。杜月笙和他的门徒不是现在都还在上海吗?”

听到“杜月笙”三个字,戴笠心中豁然开朗,他大喜过望地抓着毛人凤的手说:“还是齐五考虑得周到。我现在就去找他。你也陪我一同前往,互相认识认识。”

戴笠和杜月笙结拜是早在1921年的事情。那时戴笠不过是黄浦滩上的一个小混混,而杜月笙已经是帮会的小头目。两人有过几面之缘,谈吐之中彼此都十分赏识,于是按照那时流行的方式结拜了兄弟。

这本来只是走个形式,两人过后都并未放在心上。但随着戴笠开始替蒋介石收集情报,也跟杜月笙有了多方面的交往。杜月笙为人豪爽,举止颇有“儒侠”的风度,在金钱上给了戴笠许多资助;而戴笠知恩图报,在蒋介石面前替杜月笙说了不少好话,对于黑帮弟子的一些违法行为,也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使得军统成为了黑帮的保护伞。由此两个人关系越来越密切,真正像亲兄弟那样不分你我。而军统和黑帮也相互渗透,成了“一家人”。

傍晚时分,杜月笙在公馆里迎来了戴笠和毛人凤。他见戴笠穿着非常普通的黄色卡其布衬衫,口袋里露出一角手帕,不时地拿来擦擦鼻子。浑身上下没有一处奢华的装饰,再加上那一张阴沉的脸孔,几乎可以隐身于黑暗中。但从他身上散发出的阴森的气场,却是怎么都掩盖不掉的,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会让周边的人毛骨悚然。而毛人凤则非常整洁地穿着中山装,个子矮小,面庞洁白浑圆,再加上一副笑吟吟的模样,很像庙里供奉的菩萨,只是他的笑容背后也渗着让人害怕的气息。

戴笠也仔细打量了一下杜月笙,见他依然穿着长衫,戴着金丝眼镜,一副文质彬彬的模样,仿若一个读书人。戴笠笑着说:“这么多年了,杜先生一点都没变。”杜月笙呵呵笑着说:“哪里,小老弟你现在这么风光,我当兄长的自然是要老了。快请进屋,来人,上茶。”

听了戴笠要在上海成立抗战游击队的请求之后,杜月笙沉思许久。毛人凤知道杜月笙是担心自己的势力会在抗战的过程中削弱,便说:“杜老板,这可是一项有关抗战前途的大事。来之前,戴先生已经跟蒋委员长请示过了。他答应在别动队成立后,所有的番号、军械、粮饷都由中央颁发。以后你们青帮就算是国家承认的队伍了,这不仅无损你的势力,反而会有所帮助。”

听到了“蒋委员长”和“中央”几个字,杜月笙心里一下子就通亮了不少。如果能牺牲一些弟兄,换来一支正式编制的武装队伍,那是有利于自身势力的发展的。戴笠看杜月笙的口气进一步松动,于是又逼进了一步:“其实要募集一万人马也不太难。我在京沪地区的下属集中起来,编成一个特务大队没有问题。加上我在京沪办的训练班学生,也会有两三千人。我已经下令他们全力抗战,不惜一死。”

杜月笙知道戴笠素来最宝贝的就是自己的学生,而现在他竟然愿意全都贡献出来,这让杜月笙颇为感动,便一口答应了下来。

9月,蒋介石颁发番号,将戴笠、杜月笙正在筹建的组织定名为“苏浙行动委员会”,将武装队伍定名为“苏浙行动委员会别动队”。队伍分布于沪西、浦东、苏州河一带,配合正规军作战,并负责肃谍防奸等工作。苏浙行动委员会别动队由刘志陆担任总指挥,下辖5个支队:第1支队由青洪两帮帮会成员组成,共2000余人,支队长由杜月笙门徒何行健(天风)担任;第2支队由上海邮务工会工人组成,成员2000余人,支队长由杜月笙高徒、曾领导邮务工会的陆京士担任;第3支队由上海海员工会成员和部分码头工人组成,共2000余人,支队长由朱学范担任;第4支队由戴笠所领导的京沪一带特工组成,支队长由特工骨干张业担任;第5支队由高中以上学生军训总队组成,陶一珊担任支队长。

淞沪会战中,别动队奉命参加了南市保卫战。在国难面前,这群曾经走上歧路的青年也都怀着非常热烈的报国之心,坚持战斗,不肯撤退。虽然他们都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但是凭着满腔热血和不怕牺牲的勇气,坚守南市达5天之久。据事后统计,淞沪会战期间,别动队员共牺牲1500多人,受伤500余人。

淞沪会战历经三个月,虽然中国军队英勇奋战,但是在敌人机械化军队的攻击下,不久不得不进行退却。考虑到上海的地位,在退却之前,蒋介石命令戴笠必须准备一支精干的特务队伍,在上海隐蔽下来。

12月5日特务处在南京召开会议,商讨在上海开展地下战线的问题。戴笠首先发言,将当前的战争局势分析了一遍,指出:“蒋委员长的意思是,现在我们守不住上海了,但是可以退向四川,以之为腹地,继续作战。将来一定会有收回失地的一天。只是上海是国际大都市,也不能完全放弃。蒋委员长要求我们在这个地方留一批精华,收集敌后情报,配合总部命令开展工作。将来能够里应外合,挽回局面。所以这个留守的任务是艰巨的,也是光荣的。你们中间谁愿意主动留下来,挑这个大梁?”

会场一下子安静下来,特务们都知道这不是一个好差事,先不讲日本特务机关的厉害,单说特务处的几个高级干部,由于经常在上海活动,已经有很多人认识他们,说潜伏谈何容易。

毛人凤经历过西安事变,所以深知这个任务的危险性,但他也明白如果任务能够完成,将来得到的好处不会在戴笠之下。只是这一潜伏下去,不知道还要熬多少年……

戴笠看见没有人说话,心中十分气恼,不禁一拍桌子骂道:“你们这群草包,分钱分官的时候一个个争先恐后抢在前面。现在遇到这么危险的任务时,就全部成了缩头乌龟吗?我特务处养你们这群废物有什么用?”

毛人凤看着戴笠,意识到他需要有一个人起来毛遂自荐,来带动现场气氛。于是准备起来表态。不料刚要站起,背后有一个人讲话了:“沈某不才,如果老板能够看得上我,我愿意留驻上海。”

毛人凤扭头一看,原来是军统的少壮派沈醉主动请缨。沈醉18岁时就由上海特区区长余乐醒推荐,加入了特务处。因为他年纪轻,头脑灵光,手脚勤快又肯钻研,马上便受到重用。但是因为他提升得太快,很快就遭到老特务们的嫉妒。那帮特务,年龄都比沈醉大,个个都是老资格,谁都不把这个乳臭未干的小子放在眼里。他们有的是黄埔毕业生,有的是黑帮头子,要他们来听一个小毛头的话,谁都不服气。但这是戴老板的命令,谁也不敢不服从。明里相安无事,暗地里这帮人专跟沈醉过不去。沈醉给他们布置的任务,不好好完成。安排给他们工作,也是讨价还价,软拖硬磨。

沈醉也没有像毛人凤那样,一味忍让,他拿一个老队员开刀,利用职务之便,罗织了许多罪名安在他头上,亲自送给戴笠审批。戴笠狂怒之下,命令对他加以重罚,一个大活人不知不觉就在特务处失踪了。从此之后,情报组的特务知道了沈醉的厉害,再也不敢在他面前放肆了。但是这也导致沈醉和其他人的关系一直不算融洽。

所以戴笠担心,留年轻的沈醉下来不仅不能完成任务,还容易造成内部矛盾。所以他说:“沈醉精神可嘉,难怪有人说,如果中国要亡,除非湖南人尽死,大家都应该向他学习。只是沈醉同志较年轻,上海站的工作特别重要,留沈醉我不放心。”

这时毛人凤立刻站起来说:“戴先生,我要求留在上海工作。”戴笠赞许地对他笑笑,但立刻对其他人说:“齐五加入特务处的时间不长,但是屡屡做出了非常瞩目的成绩。不愧领袖也曾多次表扬过他。但是,毛先生没有做过站长,我担心他不知道如何开展工作,而老资格的同志也很难服气。所以,我已经决定让毛先生随我转移到四川工作,上海的任务,另择人选。”

其实,经过破获黄浚父子案后,戴笠越发感到离不开毛人凤了;再加上上海那么危险,他也担心毛人凤遭遇不测。毛人凤听他这么说,知道自己还有任务,便也坐下了。

戴笠一直等不到自己想要留下的人发言,便向文强那里看了一下。文强一直低头,见状知道躲不过去了,只有硬着头皮站了起来。

没等文强说话,戴笠立即拍了几下手掌夸奖道:“特务处有湖南人存在,真是我们的福气。文强同志主动接受这么危险的任务,真是特务处诸位同仁的好榜样,我们大家都要向他学习。我看文强胆大心细,正是特务站站长的合适人选。请你一定要多加小心,最后的胜利是属于我们的。”

文强心里已经是暗暗在骂娘了,表面上却只能是装出非常坚定喜悦的表情,不断点头,表示坚决完成任务。

毛人凤看文强的脸色不好,立即又献了一计说:“光有我们特务处的同志,还不能帮助我们的同志在上海立足,我看能不能利用帮会的关系,特别是杜月笙的关系,这样我们在上海就容易开展工作了。”

戴笠说:“我怎么把杜月笙忘记了,人凤同志的计策真是妙。只是国难当头,杜月笙的态度值得商讨,假如他见风使舵,我们的老本有可能赔光,但此事值得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