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毛人凤大传
31989900000022

第22章 中日谍战箭在弦上

1937年7月7日,是中国现代史上必须永远铭记的日子。这一天,日本人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要求进入中国军队驻守的宛平县城搜查,这一无理要求被中国军队拒绝。日本军队悍然炮轰宛平县城,震惊世界的卢沟桥事变爆发。

当时,戴笠正在庐山筹备庐山军官训练团的毕业典礼。事变发生后,戴笠和毛人凤正沿着庐山的山道散步,突然一个卫兵赶来通知,蒋介石要求戴笠立即去见他。

戴笠还怕蒋介石只叫自己去,会让毛人凤心里不舒服。不料毛人凤笑眯眯地说:“戴先生资格老,功劳大,蒋委员长当然对你十分信任。我刚加入军统不久,一切还都从零开始。戴先生不用顾虑我。”

戴笠这才点点头,拍着毛人凤的肩膀说:“你受累了。训练团的事情就交给你了。”

其实毛人凤在训练团主要要做的就是监督定制毕业的纪念品,包括文凭、蒋介石照片一张和刻有“成功成仁,蒋中正赠”字样的“军人魂”短剑一把,以示对学生的宠信。其实就等于是在忙碌的公务过后的一个闲职,让他休息一段。

但说戴笠见到蒋介石后,蒋介石示意他坐下,说:“日本现在又在华北挑起事端,我决定这次绝不退让,如果外交手段不能解决,那只有做军事上的准备,你平时是主战的,现在战争真的迫在眉睫,你觉得应该如何办?”

从来都是蒋介石下命令要戴笠执行,这次竟然询问起戴笠应该怎么办。戴笠知道老头子的内心正在下决心,戴笠虽然是个双手沾满人民鲜血的奴才,但他十分会猜蒋介石的心思。他把腰一挺,慷慨地说:“危险的时候正是我们军人勇敢挑起复兴民族重担的时候,今天日本的行动绝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蓄谋已久的,根据在华北的情报分析,日本早就策划一场全面对华战争,如果不抵抗,只有党国灭亡这一个结局。”

蒋介石点点头又问:“有人说我们枪不如别人,工业不如别人,和日本决战只会失败,你是怎么看的?”

戴笠说:“这些人应该杀头。古今中外,实力对比只是战争胜利的一个方面,以弱胜强的例证不胜枚举。我们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更重要的是有委员长的领导,一定会取得胜利。关键是要统一在委员长的旗帜下,我害怕共产党和一些党国败类会乘机捣乱。”

蒋介石笑着说:“雨农的水平又有提高了,抗战是要战的,但是对共党的活动更要注意,只是现在局势和以前不同,你要注意方法。不能在我们全力对抗日本侵略者的同时,给共产党钻了空子。你的特务处必须做好准备,关键是要培养人才,做长远的打算。今天我要做一个演说,把政府关于抗战的决心表达一下,你要做好宣传,另外特务处的工作范围要扩大,级别相应要提高,这是以后的事情,但你须提前计划。”

戴笠听到这句话,顿时热血沸腾,他知道自己又要升官了。

当天晚上,蒋介石在庐山发表了著名的《告全国同胞书》,其中说道:“卢沟桥事件并非偶然,人家处心积虑地谋我。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东北失陷已六年之久,继《塘沽协定》之后,现在冲突地点已到北平门口的卢沟桥。如卢沟桥可以受人压迫强占,那么,我们五百年古都的北平,就要变成沈阳第二。北平若变成沈阳,南京何尝不可能变成北平?我们如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那时候只有拼民族的性命,求最后的胜利。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将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这番宏论,确实打动了许多人,它标志着国民党已经正式放弃了内战的政策,转而寻求民族的生路。

可是毛人凤还是不相信蒋介石的抗战决心,他找了一个机会问戴笠:“老板,委员长真的打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吗?”

戴笠似笑非笑地看着毛人凤说:“齐五果然聪明。只是有些事情你知我知,不要讲出来就是了。委员长特地要我们注意目前的舆论,对那些散布失败言论的人要处罚,你要在特务处做好宣传工作。”

毛人凤一听就明白了,看来蒋介石要大干一场。

其实蒋介石政府一度想要和日本合作,但是因为日本方面不愿意满足他的利益需要,所以蒋介石转而和英美方面建立良好的关系。而日本也开始扶植其他的傀儡领导,想要争夺蒋介石的地位。为了各自的利益,几方勾心斗角,派出了一切人才,不惜动用各种手段展开对抗。

庐山会议后,日本内阁通过扩大对华战争的计划,决定从国内和韩国调集5个师团,赶赴华北地区。同时为强迫中国政府迅速投降,日本大本营决定进攻中国的经济和政治中心——上海和南京。为确保南京和上海这一重要地区,国民党决定组织淞沪会战。

就在淞沪会战之前,发生了一次最高国防会议泄密案。

这次会议召开于1937年8月11日,主要内容是研究和决定对日作战的国策和战略。参加这次会议的都是重量级人物,除了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汪精卫,军委会正参谋长何应钦,副参谋长白崇禧外,还有各大战区的负责人及军委会委员。会战开始后,由于日本要从国内调集军队,所以中国当局为迅速在上海构筑防御工事,必须首先消灭在上海的日本海军3000人,并且拦住在长江上的日本军舰。为此,国民党政府制定了一个详细的计划,准备在江阴地区设置封锁线。

在会议上决定对日本实行“以快制快”和“制胜机先”的策略,即趁日军主力集中于华北之时,我军则率先歼灭其在上海的海军陆战队。同时封锁江阴要塞一带最狭窄的长江江面。他们的目的是一方面阻止日本军舰由上海沿江西上进攻我国首都南京;另一方面截获当时正在长江中下游南京、九江、武汉、宜昌等各口岸的日本军舰与商船,收先声夺人之效。

当时这是最重要的国防军事机密,但就在蒋介石的命令还未下达到有关部队时,在宜昌、汉口、九江、南京等长江各口岸的日本军舰和商船却都沿江顺流而下,向长江下游逃跑,抢着冲过了江阴要塞。在国民党军到达时,长江上的日本军舰以及长江沿线的日本侨民几乎在一夜之间全逃到了安全地区。撤退的局面非常狼狈,有的日本侨民家庭撤走时,桌上的饭菜还是温热的,说明他们刚刚接到情报,临时进行转移。

蒋介石得知此情报后,虽然极其震怒,却来不及发火,先想应该如何采取补救措施。在13日晚上,他打电话给驻军扬州的空军第五大队,命令他们14日凌晨起飞追击日本向黄浦江方向逃跑的舰船。空军按命令执行了,但是已经晚了:除俘获了日本商船“岳阳号”和“大贞号”外,其他日本舰船均已逃入黄浦江中,按当时跟国外的规定,是不能轰炸打击的。

这件事还来不及彻查清楚,日本方面针对蒋介石的暗杀行动也开始在实施之中。1937年8月22日,宋美龄在其外籍顾问端纳的陪同下,由南京乘车去上海前线慰劳抗战官兵。在行至苏州郊外时,车队忽然遭遇日本飞机扫射和炮击。司机为了躲避日军炮火,在一个急拐弯处出了车祸,导致宋美龄受伤入院。

8月25日,蒋介石由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顾祝同和侍卫长钱大钧等陪同,乘车由南京到了南翔前线。他改搭火车去苏州探望宋美龄,不料也突然遇到一阵空袭,幸好没有出什么意外。

第二天,他和英国驻华大使寇尔同行去上海。本来两人要乘一辆车,之后蒋介石改变主意,单独搭车。开出南京不久,突如其来的日本飞机就把寇尔的汽车炸翻了。所幸日机离开飞走了,吓得面无血色的蒋介石心有余悸地到了安全地区。

这两件事情更坚定了蒋介石要向日本示威的决心。他怀疑,内部高层潜伏有日军间谍。问题相当严重,如果不能迅速地查获,以后就没有作战的秘密所言。几起要案发生后,蒋介石便命令中统、军统及在南京的所有特工部门一定破案。徐恩曾、戴笠、谷正伦等各个部门的特工头子平时勾心斗角,此刻却是假装和善地坐在了一起,认真地讨论应该从何下手。

最高当局内部出现了汉奸,可以说是各个部门的渎职。但此时,戴笠的死对头们乘机把责任全部推给负有监督义务的军统方面,对蒋介石煽风点火。高级将领陈诚听说了此事之后,郑重报告蒋介石说:“特务处是内战内行,外战外行,要适应抗战的新形势,只有另外组织一个情报组织。”

陈诚也是浙江人,他带领炮兵队起家。在东征北伐中连连告捷,是蒋介石最信任的一员大将。他既会带兵打仗,又乐于代蒋受过,十分受蒋介石的宠爱。第四次“围剿”失败的时候,陈诚遭到同僚各方面的攻讦。何应钦大骂他是饭桶,逼校长严处。江西省主席熊式辉也电告蒋说陈诚骄横,目中无人,不听劝阻,惨遭失败,其责非浅。要求校长撤销他全职,改编十八军。蒋介石明明知道是自己的指挥失误,但是又好面子,所以借口为了避免军队内部离心倾向的进一步发展,给了陈诚降一级、记大过一次的处分。陈诚也不争辩,主动向蒋介石辞去本兼各职,并撤销中路军总部。不待回电,即从抚州回南昌私寓,闭门不出,任凭同僚对他攻击。事后蒋介石自己过意不去,找机会向他说明责任在自己身上。陈诚却表示自己理应负责,蒋介石十分感动,于是又让他整顿队伍,势力还比从前又有所扩大。之后,又将自己的干女儿许配给他,两人关系密切。

陈诚非常看不起特务处的人,他认为搞特务的干的都是鸡鸣狗盗的勾当,只会绑架、暗杀等三流手段,所以明里暗里都在跟戴笠作对。但是由于陈诚向来不图钱不图名,一心办事,所以戴笠也很难抓到他的把柄。

听了陈诚的报告,蒋介石自然非常愤怒,他把戴笠找来,训斥说:“每月花了这么多钱,养的就是你们这帮饭桶,如果10天不能破案,你们就自杀算了。”

蒋介石下了死命令,戴笠急忙组织南京的特务警察机关,成立专案组,试图迅速侦破。

对这桩无头案,特务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戴笠说:“现在老头子下了命令,如果不能破案,就是老头子不制裁我们,特务处也没有脸面继续存在下去了,为了各位以后的升官发财,我们一定要破获此案。”

徐远举说:“现在最好找一个算命的瞎子,帮我们算一下。不然像大海捞针,什么时候可以破案?”

大家一听都笑了起来,戴笠虽然平时深信五行风水,但关键时刻也还分得清什么是迷信,什么是干实事。他干咳几声说:“现在什么时候了,你还开这样的玩笑。”

毛人凤说:“徐远举的建议也可以采纳,过去包拯破案时多伪装算命先生,进行暗访。只是时间紧迫,这种方法已经迟了。我倒是有个办法,不知是否应该讲。”

戴笠急忙说:“你快说,少啰唆。”

毛人凤分析说:“这个泄密案,我看绝对是南京政府内部人所为,而且是高级干部,不然怎么能知道这样绝密的事情。如果要查,最好的办法,无非是排除法,南京有机会了解这个命令的人不超过100人,与其在这里胡乱猜疑,不如一个一个排除。”

马上有人笑起来说:“一个个排除,那得排除到什么时候?你知道那些内部人员都有哪些后台吗?你怎么敢随便审问他们?”

戴笠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儿说:“这个办法倒是可以操作。我们有蒋校长的命令在,就等于有了护体的尚方宝剑,管他来头有多大,也不能拒绝配合我们调查。否则就告他一个通日卖国罪。另外,借这个机会,我们刚好对南京的公务人员来个甄别,考察一下哪些人员可以为我们所用,哪些人员心怀不满,从而扩大我们在各个部门的势力。一箭双雕,可以一试。”

听到戴笠都点头了,其他人也连忙附和。在戴笠的授意下,毛人凤成为了专案组的临时组长,全权负责日本间谍案的侦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