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自卑,主要是感到自己老了。“我老了”这一判断,可以从两个方面得来,一是身体状况上,二是精神与周围环境上。
随着年龄的增长,躯体的衰老将发生一系列变化,如视力减退、听力下降、牙齿脱落、皱纹增多、头发变白、性功能减退及肢体不灵活等。尤其是当患有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所谓老年病时,更易感到自身老了,不中用了。
脑功能的逐渐衰退,促使老人感到工作力不从心、记忆力下降,加之儿女多已成家单过、亲朋的相继去世,更使老人有暮年之感!此时,若遇有生活水平的降低,生活无人照顾,以及发生疾病等诸多困难时,均可使老人过分伤感,自卑情绪也就随之加重。
自卑就是对自己不满意,自卑心理的实质是逃避现实。自卑者追求的是不使自尊心受到伤害,不想使自己的弱点暴露在别人面前,所以在许多事情上退缩,宁愿孤独。老人产生自卑以后,难以像年轻人那样容易纠正,即采取积极的态度去奋争,往往会表现出退缩、逃避、离群索居。严重的自卑者甚至发展为自疚、自责、自罪,影响健康。
那么,老年人应该怎样防止产生自卑心理呢?首先,不能拿自己与中青年人相比,老人与青年人在体力、观念、生活方式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承认这个客观现实。也不要跟自己年轻时比,俗话说:“好汉不提当年勇”。而要和同龄人相比,这样就不会悲观。何况老年人有较深的阅历,又有丰富的生活和工作经验,有充裕的时间,应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在离退休后更好地发挥余热,如著书立说或下工夫培养后代等。总之,按照自己拟订的目标去做,永远保持乐观的情绪,就不会消沉、自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