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新健康生活(上)
31987800000006

第6章 高血压疾病预防

30~45岁的中年人正处于承上启下、负担最重的阶段,常常最关心自己的事业,最不注意自己的健康,亚健康状态越来越多。他们不明白如何保护自己不发生高血压,发生了高血压病也不明白高血压引起的心脑血管病变的严重性,因而常常不注意坚持服降压药,这已成为了社会问题,决不可等闲视之。老年人要关爱自己,退休后欢度晚年。中年人更要学会健康科学地生活。首要的问题是加强自己的防病、治病意识。关爱自己,一定不能忽略预防,在高血压还未发生之前,通过理智地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用健康的心理状态定期查体,一定能筑起高血压发生及蔓延的防护墙。

高血压表面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实际上是人心脑血管病变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要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控制高血压是一个重要而较单一的突破口。

在预防高血压发病中,遗传只是一个次要的因素,更重要的是不良生活习惯:肥胖、高盐饮食、缺乏运动、大量饮酒以及用不健康的心理应付应激状态,一旦发生了血压升高,首先要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后即应树立“终生服药”、坚持不懈的观念,即使服药也要注意改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样非药物治疗联盟才能强有力地挫败“悄悄的杀手”———高血压。

什么是高血压?血压高与高血压是一回事吗?就概念而言,高血压是指在未服用降压药时,18岁以上的成人收缩压≥140毫米汞柱及/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1999年2月,世界卫生组织全面总结了过去的经验,重新将高血压分为三级:1级,即“轻度高血压”,收缩压140~159毫米汞柱,舒张压90~99毫米汞柱。2级,即“中度高血压”,收缩压160~179毫米汞柱,舒张压100~109毫米汞柱。3级,即“重度高血压”,收缩压≥180毫米汞柱,舒张压≥110毫米汞柱。高血压诊断的新标准主要是按血压升高程度来定。除了将高血压分成三级外,世界卫生组织还将130~139/85~89毫米汞柱定为血压的“正常高值”。

有人常把血压高与高血压病混同起来,认为只要发现血压升高就是高血压病,或者把高血压病简称为高血压。在日常生活中,偶尔测一次血压是不能诊断为高血压的。应连续非同日三次测坐位血压,血压增高达到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的标准值:≥140/90毫米汞柱,方可诊断为高血压。但是高血压并不等于高血压病,两者的区别在于,高血压仅仅是一个症状,并非一个独立的疾病。高血压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如肾炎、肾盂肾炎、肾上腺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主动脉狭窄,等等。这种由其他疾病引起的高血压,称为继发性或称为症状性高血压,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5%左右。对这类继发性高血压患者,有些可以通过手术治疗使血压恢复正常。而90%以上的高血压患者找不出血压升高的原因,所以称为原发性高血压,它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故又称为高血压病。高血压病患者需要终生服药治疗,才能有效地控制血压和防止并发症。由于继发性高血压与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及预后完全不同,因此发现血压升高,都应到医院请有经验的医生详细检查,以排除继发性或症状性高血压,千万不能轻易认为是高血压病,延误继发性高血压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父母均有高血压的子女,有的得病有的不得病,遗传只是个别因素,主要促使其患病原因是四大环境因素:肥胖、高盐、紧张工作状态而缺乏体力活动、长期大量饮酒。这些环境因素通过提高认识、付之行动,大部分是可以改变的,高血压病是可以控制的。

给大家开出一个健康食谱。早餐:馒头50克,牛奶一瓶220毫升;中餐:米饭75克,肉50克,蔬菜250克,油9克;晚餐:米饭75克,鱼75克,蔬菜250克,油9克。

改正高盐饮食习惯:据调查中国人摄盐量,北方12~18克/日,明显高于6克的正常国际标准。所以,必须改变高盐饮食习惯,尽量少吃咸菜类食品。一家三口,每月最大量用250克盐及500毫升酱油。随着中国社会发展,市场繁荣,水果蔬菜充足,应教育国民认识高钠饮食会引起高血压、血管损伤、脑卒中的严重危害性,知道每天少吃盐是关系到自己和家人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多食果蔬:素食方式可以降低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所以,素食者血压低于肉食者。对于基础血压较高的人,改变饮食结构,可使血压下降11毫米汞柱/6毫米汞柱。蔬菜中含钠量低,包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研究表明,长期摄入高纤维素,血压可明显降低。

运动常在:久坐、缺乏体力活动者患高血压的危险性会增加20%~50%,这类人常处于终年工作精神紧张状态,摄入多、消耗少,因此常伴肥胖。最近调查发现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高血压患病率的增长趋势在年轻人群比老年人更明显,如:35~44岁人群高血压患病率的增长率,男性为74%,女性为62%,而65~74岁人群增长率分别为18%和15%。作为社会中坚力量,35~55岁人群应作为预防高血压发生的重点对象,虽然工作忙,紧张不可避免,但是控制体重增长,减少摄盐及高脂饮食,健全运动设施,鼓励每天有定量的体育运动,完全可以避免高血压病的发生。

大量饮酒者应及早戒掉:众多研究发现,经常饮酒超过一定限度可导致血压升高。饮酒越多,血压水平越高,高血压病发病率也越高。其主要原因是长期、大量饮酒使交感-肾上腺系统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而升压。此外,会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使细胞内游离钙浓度增高,引起外周小动脉收缩,使体内钾、镁缺乏,并改变钠-钾代谢,从而引起血压升高。

高血压病患者长期少量饮酒是否有益?这是大家关心和争论的问题。少量饮酒有扩张血管、活血通脉、增加饮食、消除疲劳之功用,在冬天寒冷季节或逢年过节适量饮些酒精含量低的啤酒、葡萄酒、黄酒对人体有一定的益处。虽然有研究报道,少量饮酒能增加血液中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长期少量饮酒者与对照组相比,血浆高密度脂蛋白升高10%左右,但也有报道,在高密度脂蛋白升高的同时,甘油三酯也升高。因此应当少饮酒而不是长期少量饮酒。

吸烟增加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性已被公认:那么吸烟会引起高血压吗?有人曾观察到,吸一支烟后心率每分钟增加5~20次,收缩压增高10~25毫米汞柱。在未治疗的高血压病患者中,吸烟者24小时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不吸烟者;尤其是夜间血压明显高于不吸烟者,而夜间血压升高与左心室肥厚直接相关。上述发现提示,吸烟会引起血压升高且对心脏有不良影响。其原因是:烟叶内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其中最有害的是尼古丁(烟碱),其毒性作用主要是兴奋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使心跳加快,同时也促使肾上腺髓质释放大量儿茶酚胺,使小动脉收缩,结果导致血压升高。长期大量吸烟对血管壁的损伤还会促使钙盐、胆固醇等物质沉积在血管壁,使得大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小动脉内膜逐渐增厚,整个血管渐渐硬化。同时,由于吸烟者血液中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从而降低了血液的含氧量,使动脉内膜缺氧,动脉壁内脂质沉积增加,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吸烟者血液中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含量增加,降低了血液运送氧气的能力,从而影响许多耗氧量较大的器官的功能,如脑、心、肾等。此外,烟中的某些物质会降低降压药物的疗效,比如吸烟会抵消受体阻滞剂的降压作用。因此,吸烟有百弊而无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