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新健康生活(上)
31987800000307

第307章 旅游中睡眠保健

能否达到旅游目的,睡眠是一个关键。长途旅行跋涉,身体疲劳至极,睡眠就显得非常重要。良好的睡眠能消除全身疲劳,使脑神经、内分泌、体内物质代谢、心血管活动、消化功能、呼吸功能等得到休整,促使身体各部组织生长发育和自我修补,增强免疫功能,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所以有“睡眠是天然的补药”的谚语。

要保证旅游中睡好,重要的是消除由于旅游带来的睡眠障碍,具体办法是:

一、精神因素带来的睡眠障碍

旅途中失眠属于精神因素的较多。如异地而处,什么都感到新鲜,精神总处于一种兴奋状态;或沉缅于白天旅游的回忆,又憧憬着来日饶有趣味的游程;第二天赶车时间较早,担心次晨起床误点。所有这些精神因素皆可导致失眠。那么,又怎样克服呢?

宋代《蔡季通睡诀》里指出:“先睡心,后睡眼。”所谓先睡心,即指睡前一定要情绪平稳,不要再兴奋、激动。孔子曰:“寝不言。”《老老恒言·安寝》亦云:“寝不得大声叫呼。”是说,当人们睡在床上时不要过多的言谈欢笑,此外,夜间思考亦不要太过,不仅影响睡眠,而且伤神。总之,睡前一定要创造使大脑皮层由高度的紧张、兴奋,逐步转入松弛、抑制的条件,这样方能达到放松和休息脑子的目的。若是担心起床误点而影响睡眠,最好路上带上小闹钟。如果东西太多,带闹钟不方便时,可给服务员打一下招呼,帮忙叫一下。

二、身体因素带来的睡眠障碍

一般来说,疲劳是睡眠的最好催化剂,不少旅游者经过一天劳累,会睡个好觉,但亦有不少人,由于疲劳过度,神经调节失常,反而彻夜不眠。还有的旅游者,平时不怎么运动锻炼,承受不了旅途中的超负荷运动量,一天下来腰酸腿软、身疼、脚疼,甚至屁股痛,从而造成失眠。那么,又如何克服上述身体因素带来的失眠呢?

对于经常不运动锻炼的旅游者,最好不要参加运动量大的旅游项目,如登高山、长途步行跋涉等。倘若又想参加者,旅游前应坚持经常锻炼,以免旅游时疲劳过度,难以入眠。此外,旅游时要尽量轻装前进,不要负重太多。同时,还要吃好,营养丰富点。

若因腰酸腿疼影响睡眠,应按摩腰腿部肌肉,防止肌肉僵硬。按摩方法很简单,即用两手轻轻按揉或捏拉腰背部、大腿及小腿,或者轻轻叩击背部脊柱及两旁的肌肉,最好搽些松节油。有条件的最好洗个热水澡,并在水中加点醋,这样浴后会肌肉轻松,身体舒适,很快达到入睡的目的。洗不了澡,起码要洗个脚,不仅可去足垢,且可使足部温暖,引血气下行,使心宁神安而入睡。大文豪苏东坡诗句“主人劝我洗足眠,倒床不复闻钟鼓”就是很好的例证。

三、环境因素带来的睡眠障碍

一般说来,环境因素对睡眠有很大影响,如有的人从清静地方转到热闹之处,或由喧嚷的地方换为清幽的环境,甚至换了床位,都会因改变了习惯,一时不能适应而导致失眠。至于强光、噪音、震动等各种刺激,更是干扰睡眠的因素,而幽雅、清洁、舒适的环境,将使你心情愉快,有助于睡眠。对于旅游者来说,睡眠环境的改变是很大的,由此引起的睡眠障碍是很常见的。解决的办法是:对于一个一贯有失眠习惯或来到新环境又不易入睡的游客,最好事先备几颗既能催眠,又不影响第二天精神状态的安眠药,如安宁、安眠酮或利眠宁等。若是失眠相当严重,或是中老年人,尽量选用中药为佳,中药的作用虽较慢,但副作用小。常用的中成药有:朱砂安神丸、柏子养心丸、人参归脾丸等。

若噪音太大失眠的,可在内耳塞上脱脂棉做的耳塞,有助入睡。若无脱脂棉的,要像陶渊明那样“身居在闹市,心远地自偏”,心里不拿它当回事,影响就小得多了。

此外,室温过高或过低,室内通风不良,都会影响睡眠和健康,一般认为卧室温度以保持18~20℃为宜,无条件者差几度也无妨。但无论天冷天热,睡前都应开窗换气,这有助于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