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领导干部每天读点金融学
31981000000123

第123章 生产力大于消费力——生产过剩危机

生产过剩是社会商品生产总量大大超过有支付能力需求量的经济现象。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主要特征。

在资本主义社会,社会生产是资本家的私事,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均由企业决定,整个社会生产处于竞争和无政府状态。其结果因人民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而导致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它的恶性发展就是生产过剩危机。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为降低生产成本,最大限度的榨取剩余价值,从而在最大程度上获得利润,他们在使用相对剩余价值榨取手段时,为提高生产效率,缩短自身的个别必要劳动时间,不可避免的导致了生产力的进步,从而导致社会上的商品在数量上和种类上都得到增加,而由于社会贫富差距悬殊,必然导致商品销售市场的相对缩小,即导致了生产过剩的“瘟疫”。生产过剩现象是资本主义制度作为上层建筑,不再适合经济基础现状的体现。是低层次的生产关系不再适应更高水平的生产力的证据。

生产过剩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过剩。所谓相对过剩,不是产品过多,财富过多,而是商品找不到货币,找不到购买者,生产超过了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生产力按几何级数增长,而市场最多也只是按算术级数扩大”。当市场对生产显得过于狭窄时,危机就爆发。而市场需求的增长落后于生产,这种市场现有界限的限制或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的限制,实质上是资本主义本身的限制。马克思说:“不是财富生产太多了,而是资本主义的,对抗性的形式上的财富,周期地生产得太多了。”

危机的可能性在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简单商品生产条件下就存在了,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即商品流通出现以后,买和卖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分裂成了两个独立的行为,买和卖可能脱节,于是,在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职能中就已经蕴藏了危机在形式上的第一种可能性。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发展,商品买卖日益采取赊购赊销的方式,期货市场的发展把这种方式推到了顶峰,于是,在货币作为支付手段执行其职能时,又产生了危机在形式上的第二种可能性。

但是,危机的可能性不是危机的原因,危机的可能性要转变为现实性,“必须有整整一系列的关系”,“现实危机只能从资本主义生产的现实运动、竞争和信用中引出”。马克思认为,只有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商业信用制度的建立以及生产与消费的矛盾扩展了以后,危机的可能性才会成为现实。危机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定期爆发,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和消费之间对抗性矛盾的表现。这种对抗性矛盾,本质上是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恩格斯说:“在危机中,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达到剧烈爆发的地步……经济的冲突达到了顶点,生产方式起来反对交换方式,生产力起来反对已经被它超过的生产方式。”

既然资本主义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这种对抗性矛盾,因此,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伴侣,要消除危机,就必须消灭资本主义制度本身。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危机是“作为盲目起作用的自然规律强制性地和破坏性地为自己开辟道路”。资本主义危机“永远是现有矛盾的暂时的暴力的解决,永远只是使已被破坏的平衡得到瞬间恢复的暴力的爆发。”因此,资本主义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比例失调的表现,并且成为强制地恢复平衡,以维持资本主义生产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