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淮南子》哲学思想研究
31980000000050

第50章 后记

本书是在我的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以《淮南子》作为研究对象,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我对道家哲学的兴趣。在安徽大学哲学系攻读硕士期间,师从著名道家学者孙以楷教授,孙教授为学严谨,待人和蔼,对学生无微不至,多方提携。三年中不敢有一丝的懈怠,但当时未能全悟先生平淡言语中的深意,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情景,仍是感动不已。读硕三年培养出我对道家哲学的独钟,并逐渐感悟出自己的心性与道家精神的相契。

博士阶段是在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度过的,在此三年,我师从著名思想史家张岂之先生攻读中国儒学思想史。先生一再强调要有宽广的视野,要从宏观的大视角大背景下进行广泛而深入地考察,另外要有很强的驾驭和综合分析的才能,以培养独立的科研能力。从中我逐步意识到思想史研究的必要性,只有追根溯源,探求其思想演变的内在轨迹,才能形成宽阔的思维视野。我的博士论文就是在张先生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的选题到文章的结构框架以及写作思路都凝聚着先生的心血,没有先生的指导与督促,论文是很难完成的。先生的严谨、教诲和远见将时时激励我奋进。而硕士导师孙以楷教授在患病之时仍不断关心我学业的进展情况,告诫我不要心浮气躁,一定要沉下心来用心读书,并寄来了一些有关的资料。两位导师对我学业和生活上的指导与关心将令我铭记终生。师恩难报,唯有不懈进取!

另外,诸多师友也给予了我许多的帮助和启发。师兄谢扬举教授和方光华教授给予了很多的指点与帮助,师兄陆建华教授的建议和热诚相助也令我受益多多,在此对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此外,还要感谢我所工作的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对此书出版的支持。陕西人民出版社责任编辑韦禾毅先生和张玉霞女士为本书的出版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在此致以衷心的感谢!

多年来最应感激的是一直竭力支持和关爱我的家人,他们默默无私的支持,是我继续努力下去的强大精神动力!

此书包含了我几年来学习中国哲学的一些体会与思索,文中自有许多难尽人意之处,只有留待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进一步地完善和深化。对于此书的出版一直犹豫不定,但最终还是将其面世,以求得到方家的批评和指正。书稿的出版既是我一段求知生涯的结束,同时也将预示一个新的探求的开启。

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