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古代地理与农学
31975000000014

第14章 贾耽及《海内华夷图》

贾耽(729~805)字敦诗,沧州南皮(今河北南皮)人。从小喜好地理,年长善于骑射,历任京内外要职。“耽好地理学,凡四夷之使及使四夷还者,必与之从容讯其山川土地终始。是以九州之险夷,百蛮之土俗,区分指画,备究源流。”从而积累了丰富的地理知识。他生活在中央政权和地方藩镇割据斗争尖锐的时代,少年时候赶上“安史之乱”。边疆领土沦丧。他留心地理之学是与“率土山川,不忘寤寐”的爱国心情有关。当时,“白土蕃陷陇右积年,国家守于内地,旧时镇戍,不可复知。耽乃画陇右、山南图,兼以黄河经界远近,聚其说为书十卷”上奏朝廷。他在上的表中说:

“臣闻……晋司空裴秀创为六体……六体则为图之新意。臣虽愚昧,夙尝师范……虽历践职任,诚多旷阙,而率土山川,不忘寤寐。其大图外薄四海,内别九州,必籍精详,乃可摹写……然陇右一隅,久沦蕃寇,职方失其图记,境土难以区分。辄扣课虚微,采掇舆议,画关中、陇右及山南、九州等图一轴。伏以洮、湟旧墟,连接监牧;甘、凉右地,控带朔陲。岐路之侦候交通,军镇之备御冲要,莫不匠意就实,依稀像真。如……遣将护边,新书授律,则灵、庆之设险在目,原、会之封略可知。诸州诸军,须论里数人额,诸山诸水,须言首尾源流。图上不可备书。凭据必资记注,谨撰别录六卷。又黄河为四渎之宗,西戎乃群羌之帅,臣并研寻史牒……编为四卷,通录都成十卷。”

这说明贾耽所编的图,已遵循裴秀的“制图六体法”则。编图的目的,为的要使人们了解被土蕃占领的土地情况。图幅的范围达到当时人们地理视野的极限——“外薄四海”。图内的政区,则依“九州”分区。陇右地区资料很少,他费尽心机进行调查了解,力图充实图的内容。图中不仅表示了政区的划分,还表示了交通道路以及道路的支线路、军镇、军事要地、险隘、道路与距离的里数、人口、山、水等等地物。旁有注记。他还编绘了黄河图。

更重要的是他早就有绘制全国地图的计划。积毕生精力绘成《海内华夷图》和写成《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四十卷。这一图一书的内容,可从他上表朝廷的文中,略知一些。表中说:“臣闻地以博厚载物,万国棋布;海以委输环外,百蛮绣错。”幅载范围东边到了朝鲜、日本;西边到了甘英出使的伊兰、伊拉克一带;西南到了克什米尔、印度河流域。将“古来通儒,罕遍详究”的内容都作了表达。这是他毕生精力研究地理的集大成的结果。他说“臣弱冠之岁,好闻方言,筮仕之辰,注意地理,究观研考,垂三十年。绝域之比邻,异蕃之习俗,梯山献琛之路,乘舶来朝之人,咸究竟其源流,访求其居处。阓之行贾,戎貊之遗老,莫不听其言而掇其要。”到了晚年,他将毕生研习的地理知识“谨令工人画《海内华夷图》一轴,广三丈,纵三丈三尺,率以一寸折成百里”比例尺在1/50万—1/80万之间。此图一共绘制了17年之久,最后图中表示了汉族和各少数民族的分布,“奠高山大川,缩四极于纤缟,分百郡于作绘。”此图把当时所认识的大地面貌与地理知识都收纳进去了。“宇宙虽广,舒之不盈庭;舟车所通,览之咸在目”。可以说,这是一幅当时人们心目中的世界地图,是当时地理知识集中体现。可惜此图已失传,今仅能从西安碑林的《华夷国》上看到一些《海内华夷图》大概的情况。

他所撰写的《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四十卷,是一部图文并茂的全国历史地图集。范围西至安息(波斯),东北至今朝鲜、辽东。古今对照,“古郡图题以墨,今州县题以朱,古今殊文,执习简易”。以颜色和字体区别古今,开创了我国朱、墨分注古今地名的先例。此法对后世影响很大,一直沿用到清末杨守敬编绘的《历代舆地沿革险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