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说话有技巧做事需手段
31959600000008

第8章 从高起点做起(2)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楚庄王一开始的吃喝玩乐并不是单纯的享乐,而是以此为挡箭牌,暗中进行观察,从而分辨出哪些人是可用之才,而哪些是无用之才。而伍举也不愧为贤臣,他没有直截了当地与楚庄王不得进谏的禁令作对,而是绕着圈子试探楚庄王的心迹,终于得到了满意的回答。

在与人交往中,绕圈子看似效率不高,有时却是达成目的最好方法。

大丈夫能屈能伸

在人生的大舞台上,不论是上台,还是下台,都能自如自在,便是难得的大境界了。

某公司有这样一位小伙子,有文化,有事业心,工作非常努力,人也很有才干,大家都知道他很想当科长,同时也都认为他有当科长的能力。后来他真的被提升了,看他每天办公、开会,忙进忙出,兴奋中难掩骄傲的神色。大家都替他高兴,也希望他能更上一层楼。可是过了一年,他“下台”了,被调到别的部门当专员。据说,得知消息的那天,他锁上办公室的门,一整天没有出来。当了专员后,大概难忍失去舞台时的那种落寞,他日渐消沉,后来变为一个愤世嫉俗的人,再也没有升迁过……

事实上,人生的舞台本就如此。如果你的条件适合当时的需要,当机缘一来,你就上台了。如果你演得好演得妙,你可以在台上久一点,如果唱走了音,演走了样,老板不叫你下台。观众也会把你轰下台;或是你演的戏已不合潮流,或是老板就是要让新人上台,于是你就下台了。

上台当然自在,可是下台呢?难免神伤,这是人之常情,可是我们认为还是要“上台下台都自在”。所谓“自在”指的是心情,能放宽心最好,不能放宽心也不能把这种心情流露出来,免得让人以为你承受不住打击;你应“平心静气”,做你该做的事,并且想办法精练你的“演技”,随时准备再度上台,不管是原来的舞台或别的舞台,只要不放弃,终会有机会。另外还有一种情形也很令人难堪,就是由主角变成配角。如果你看看电影、电视的男女主角受到欢迎、崇拜的情况,你就可以了解由主角变成配角的那种难过心情。

由主角变成配角的时候不必悲叹时运不济,也不必怀疑有人暗中搞鬼,你要做的就是“平心静气”,好好扮演你“配角”的角色,向别人证明你主角配角都能演。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如果你连配角都演不好,那怎么能让人相信你还能演主角呢?如果自暴自弃,到最后就算不下台,也必将沦落到跑龙套的角色,人到如此就很悲哀了。如果能把配角扮演好,一样会获得掌声。

有研究沈从文先生的专家认为,沈先生的个性决定了他从事任何一种工作都会有成就。当群众集会,人潮汹涌不息,口号响彻云霄,声言打倒他的时候,沈先生仍然十分平静,默默地认真地做自己的工作。也正是有这种顺其自然的性格,沈先生对拔草、打扫厕所、陪斗审查等能自如应付。不难看出,顺其自然是一种成功的性格模式,它不仅能使一个人适应各种环境,在无法改变客观条件的前提下,通过改变自己的主观状态来求得人生的发展。

着名艺术家韩美林曾经谈起他的炼狱之苦,因为难以忍受饥饿,为了生存,韩美林在众目睽睽之下吃掉了别人扔掉的、爬满苍蝇的5个包子皮。今天的人根本无法想像:在那个年月,韩美林一听到碗响或“米”字就会本能地流口水,浑身发颤。

经过如此多的炼狱,韩美林挺过来了。他写道:“20多年后的今天,这5个包子皮在我身上产生了多大能量?它成就了我多少事业?壮了我多少胆?它让我成了一条顶天立地的好汉,它练就了我一身铮铮铁骨,它让我悟出了人生最最深邃的活着的真理。我虽然沉入了这无边的人生苦海,我却摸到了做人的真谛。”

韩美林曾对学生讲:“你们可知道什么是一条汉子吗?一个多么高多么大的男子汉,就要有多么高多么大的支撑架。但这个支撑架全部都是由苦难、辛酸、羞辱、失落、空虚和孤独组合起来的。……你得踢着石头打着狗,你得忍无可忍地一忍再忍,难舍难分地一舍再舍……”

学会适当的顺应,是生活与生存的必然需要,否则容易导致“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凉。而惟有能上能下,方能有效地保存实力,寻找机会,再展宏图。

做人要方圆兼备

“方”,方方正正,有棱有角,指一个人做人做事有自己的主张和原则,不被人所左右。“圆”,圆滑世故,融通老成,指一个人做人做事讲究技巧,既不超人前也不落人后,或者该前则前,该后则后,能够认清时务,使自己进退自如,游刃有余。

一个人如果过分方方正正,有棱有角,必将碰得头破血流;但是一个人如果八面玲珑,圆滑透顶,总是想让别人吃亏,自己占便宜,也必将众叛亲离。因此,做人必须方外有圆,外圆内方。

外圆内方的人,有忍的精神,有让的胸怀,有貌似糊涂的智慧,有形如疯傻的清醒,有脸上挂着笑的哭,有表面看是错的对“方”是做人之本,是堂堂正正做人的脊梁。人仅仅依靠“方”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圆”的包裹,无论是在商界、官场,还是交友、情爱、谋职等等,都需要掌握“方圆”的技巧,才能无往不利。

秦朝末年,匈奴内部政权变动,人心不稳。邻近一个强大的民族东胡,借机向匈奴勒索。东胡存心挑衅,要匈奴献上国宝千里马。匈奴的将领们都说东胡欺人太甚,国宝决不能轻易送给他们。匈奴单于冒顿却决定:“给他们吧!不能因为一匹马与邻国失和嘛。”匈奴的将领们都不服气,冒顿却若无其事。东胡见匈奴软弱可欺,竟然向冒顿要一名妻妾。众将见东胡得寸进尺,个个义愤填膺,冒顿却说:“给他们吧,不能因为舍不得一个女子与邻国失和嘛!”东胡不费吹灰之力,连连得手,料定匈奴软弱,不堪一击,根本不把匈奴放在眼里。这正是冒顿单于求之不得的。不久之后,东胡看中了与匈奴交界处的一片茫茫荒原,这荒原属于匈奴的领土。东胡派使臣去匈奴,要匈奴以此地相赠。匈奴众将认为冒顿一再忍让,这荒原又是杳无人烟之地,恐怕只得答应割让了。谁知冒顿此次突然说道:“千里荒原,杳无人烟,但也是我匈奴的国土,怎可随便让人?”于是,下令集合部队,进攻东胡。匈奴将士受够了东胡的气,这一下,人人奋勇争先,锐不可当。东胡做梦也没想到那个痴愚的冒顿会突然发兵攻打自己,所以毫无准备。仓促应战,哪里是匈奴的对手。战争的结局是东胡被灭,东胡王被杀于乱军之中。

其实,冒顿的这一手实际上就是“绵里藏针”。试想,冒顿如果一点实力都没有,匈奴早晚得让东胡给吞并掉。但如果一味强硬,不但迷惑不了对手,更激不起属下的士气,那么这一仗的输赢也就难说了。

“鹰立似睡,虎行似病。”真正的“方圆”之人是大智慧与大容忍的结合体,有勇猛斗士的武力,有沉静蕴慧的平和;面对大喜与大悲泰然不惊,前进时干练、迅速,不为感情所左右,退避时,能审时度势,全身而退;他们没有失败,只是面对挫折与逆境的积蓄力量的沉默。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意思是说:“受得住委屈,方能保全自己,经得起冤屈,事理才能得到伸直,低洼反能盈满,凋敝反得新生,少取反而多得,贪多反而痴迷。”确实,在强大的对手高压下,在面临危机的时候,采取藏巧于拙、装糊涂,扮作“诚实”的样子,往往可以避灾逃祸,转危为安。虽然面临险境,或遇到突发事件而装傻装呆。这比临危不惧和视死如归的壮烈要保全得多。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以拙诚与对手周旋,确实不失为一种高明之术。

人生在世只要运用“方圆”之理,必能无往不胜,所向披靡;无论是趋进,还是退让,都能泰然自若,不为世人的眼光和评论所左右。

人无完人,取优摒糟

在一次大型的演讲会场,一位知名的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这样演讲道:

“如果现在有一位长得国色天香的美女来到我们的面前,任何一个人拿着一只500倍的放大镜来观看这位美女的脸庞,一定都非常失望,因为我们所看到的将是坑坑洼洼,凹凸不平的一张难看的脸;但现在我们每个人如果拿一只望远镜来看远处的一座高山,我们看到的将是青山绿水,绿阴葱葱,仿佛人间仙境,令人流连忘返。

在人际关系中,有人总是拿着放大镜看别人,令对方原形毕露,显得一无是处,也使得自己无法信任他人,交不到朋友。相反,有的人则是拿着望远镜,始终都能欣赏到别人的美好一面,就是这个不拘小节的特性,使宾主尽欢,无往不胜。

但这不等于说,放大镜就没有用了,放大镜的焦点应对准自己,而非别人。如果能虚心地请求他人,对自己提出最严厉的批评,这样放大镜和望远镜都能同时发挥最大的效用。”

我们常说: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确,一个人,只有懂得如何欣赏和赞美别人,才不会被别人冷落,才能够有足够多的朋友和尽可能少的敌人。

唐代思想家柳宗元曾讲过这样一件事:一个木匠出身的人,技能极差,连自己的床都修不好,却声称能造屋,柳宗元对此将信将疑。后来,在一个很大的造屋工地上,柳宗元又看到这位老兄,只见他发号施令,指挥若定,众多工匠在他的指挥下奋力做事,有条不紊,秩序井然。柳宗元大为惊叹。对这个人应当怎么看?如果把他看成一个“棒槌”弃之不用,无疑埋没了一位出色的工程组织者。这一先一后,看似无所谓,其实很重要。

《水浒》中的时迁,其短处非常明显——偷鸡摸狗成性,然而,他也有非常突出的长处——飞檐走壁。时迁上梁山后,被梁山的环境所感化,他的长处就派上了用场。在一系列重大军事行动中,军师吴用对他委以重任,使其长处得到应有的发挥,时迁因而成为梁山好汉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水太清了是养不活鱼的,同样,对人过于苛求就不会有朋友。如果你能够始终以欣赏的眼光来看待身边的每一个人,那么人们就会因为受到你的尊重而倍感振奋。否则,一味挑剔别人的毛病,必然引起别人的反感,人际交往也必然陷入困顿。

曼德拉为,了实现种族和解受尽了磨难,但却从没有恨过一个人。他说,他之所以能够历经挫折而初衷不改,并最终取得成功,他之所以从来都不记恨别人,是因为小时候的一件事,正是这件事影响了他的一生。

一天,曼德拉的老师拿出一张中间有个黑点的白纸问同学们看见了什么,全班同学盯住白纸,齐声喊到:一个黑点!

老师沮丧地说,这么大的白纸没有看见,只盯着一个黑点,将来你的一生将是非常不幸的。

整个教室寂静无声。

沉默中,老师又拿出一张黑纸,中间有一个白点,老师又问同学们看见了什么,这下同学们开窍了,一个白点。老师欣慰地笑了,太好了,无限美好的未来在等着你们。

为人处世要牢时度势

你看到的是白纸呢,还是黑点呢?如果是黑点,那就向曼德拉学习学习吧!

为人处世,要审时度势,善于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应变,不拘泥于成规,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灵活变通地运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动静自如,不为突发的事变所震慑。遇到复杂难解的问题,若一味思想僵硬、守旧,而不根据事情的变化有所改变的话,必然要追悔莫及。

周亚夫是汉朝开国将军周勃的儿子,可谓名将之后,他通晓兵法,善于治军,也可算得上是一代名将。

公元前158年,匈奴骑兵分两路入侵,前锋直逼太原郡,当时长安的军事布置是:祝滋侯徐厉胜守渭北棘门;宗正神礼驻守霸上,以周亚夫为将屯兵细柳。

汉文帝是一位节俭谨慎的皇帝,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为了慎重起见,他亲自到西军和北军去视察,所到之处,无不倾营出动,候迎天子。文帝看到这种情景,深为忧虑,真不知一旦匈奴袭来,他们如何对敌。但到了周亚夫军中,情况则完全不同了。

只见军吏士卒都手拿利刃、身披铠甲,弓弩上也搭着箭枝。天子的先进宫来到营门,立刻被军士挡住,无法进去,便对守营门的军吏说:“天子即将驾到了!”守卫营门的都尉却说:“军营中只听将军的号令,不闻有天子的诏命,将军曾经严肃告诫过。”

过了一会,天子的车驾到了,但军吏仍不开门,文帝无法,只好派人拿着天子的符节去见周亚夫说:“天子要亲自劳军。”

周亚夫这才传命打开营门。军营中任何人的车马都不能奔驰,违命者斩。于是,天子只得让人拉着马缰绳慢慢地前行。等到了营内,周亚夫也并未跪拜迎接,他身穿盔甲,对文帝长揖道:“臣甲胄在身,不能下拜,请以军中之礼相见。”

汉文帝终于被周亚夫的这种精神所感动,他起身扶着车前的横木,改变了原来严肃的面容,并派人向周亚夫称谢说:“皇帝恭敬地慰劳将军。”慰劳完毕,天子的车马就离开了。

其实,汉文帝虽然知道周亚夫是刚正廉洁,但也隐隐地觉得他做得过分,毕竟自己乃堂堂一国之君,觉得皇帝的尊严受到了损伤,虚荣心多少受到了一点刺激。

汉景帝初年,晁错创议削藩,使早就图谋不轨的吴、楚等七国联合叛乱。危机之时,汉景帝找出周亚夫,授他太尉之职,要他指挥军队前去平叛。周亚夫既未推辞,又未谦让,只是接受任务,认为理应如此。

周亚夫只知谋国,不知谋身,终使梁王刘武怨恨。因此,梁王每逢人朝,经常与母亲窦太后说起周亚夫,极尽中伤诬陷之能事。窦太后听信了梁王的谗毁,经常向汉景帝说周亚夫的坏话。周亚夫自知受人猜忌,也还知趣,就上书称病辞官,汉景帝也不挽留,任他辞退。

几天过后,突然有使者到来,叫他人廷对簿。周亚夫一听,就知末日已到,但还不知犯了什么罪。

等周亚夫到了廷堂,问官交给他的一封信,周亚夫阅后,全无头绪。原来周亚夫年老,要准备葬器之类,就让儿子去操办。买了五百副甲盾,原是为护丧使用,又有许多朝廷使用的木料等,可能是周亚夫的儿子贪图便宜,买了下来,又未给钱,使得佣工怀恨上书诬陷。汉景帝见书十分恼怒,正好借机找茬,派人讯问。周亚夫根本不知道这些事情,无从对答。问官还以为他倔强不服,就报告了汉景帝。汉景帝怒骂道:“我何必一定要他对答呢!”就把他交大理寺审讯。

大理寺当堂审讯,问道:“你为什么要谋反呢?”

周亚夭说:“我的儿子所买的东西全系丧葬所用,怎能谈得上谋反呢?”

问官无话可说,但又知皇上欲置其于死地,必须找个借口,于是发出了石破天惊之判词:“你就是不想在地上谋反,也想死了以后在地下谋反!”

周亚夫一听,完全明白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再也无话可说。周亚夫就这样被关人狱中,五日不食,绝食而亡。

周亚夫毫无过错,只因过于刚正,不善通权达变而触怒龙颜,死得真是莫名其妙!

顾全别人的面子

别人也许真的错了,但他们自己并不这么认为。或者,他虽然明知错了,也希望得到足够的尊重。所以,别去指责他们,因为那是愚人的做法。尝试着去理解他们,只有真正智慧、宽容的人才能做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