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说话有技巧做事需手段
31959600000052

第52章 乘势而起,事半功倍(4)

我们的生活当中,类似上述故事中的王小姐,找到直接或者间接的关键人物,可以使本来一筹莫展、百般无奈的你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胜利。在这样的过程中给你帮助的人能不算是你的贵人吗?抓住贵人的手,领你走上一段光明之路。

也许你是一个聪明透顶的人,有着足够的胆识谋略,但是,如果你不走出来,你的一切努力也许只有你自己清楚,只有自己默默地付出。现今是一个追求效益的时代,让别人看到你的存在,看到你的成绩,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尤其是要让知名人士注意到你的存在,肯定你的成绩,因为这是最好的广告。

巴纳斯是大发明家爱迪生生前惟一的合伙人,他是一个意志坚强、勤奋努力的人,当初他一无所有。他在爱迪生那里谋到了一份普通的工作,做设备清洁工和修理工。当时爱迪生发明了口授留声机,但是公司的销售人员不能把它卖出去,巴纳斯这时主动申请做了留声机的销售员,但工资依然是清洁工的薪水。当时这种机器不是很好卖,巴纳斯跑遍整个纽约城,才卖了7部机器,应该说已经是一个不错的业绩了。他通过总结这段时间的销售经验,冥思苦想制订了留声机的全美销售计划,然后把计划拿到爱迪生办公室。爱迪生看过后,非常高兴,很欣赏他的计划,也为他的努力和细心而感动,同意巴纳斯成为他的合伙人。从此巴纳斯成为了爱迪生一生中惟一的一位合伙人。

巴纳斯的辛勤工作和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得到了老板的赏识,也因此,巴纳斯从一名小小的清洁工雇员成为爱迪生的合作者。自然,他的收入也将不再与清洁工的薪水相提并论。

做事、立事,谁不希望自己能够一帆风顺,一夜之间成名得利。作为一个像巴纳斯这样的小人物做到这一步谈何容易?要不是依靠爱迪生的名气,他再有才能,再努力奋斗,在一个竞争激烈的商品社会中也是难以成功的。

刘勰是南朝梁时期的文学理论批评家,他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生活极为贫穷,但他笃志好学、博经通史,《文心雕龙》是他的代表之作。他生活的年代盛行门阀制度,一个人出身的贵贱决定了这个人在社会上的高低,像刘勰这样出身低微的平民,自然默默无闻,无人知晓,因其社会地位,《文心雕龙》写成后也根本得不到重视。但刘勰本人十分自信,深知自己着作的价值,他不愿意看到自己用心血写成的书稿湮没,决心设法改变这种局面。

沈约是当时的文坛领袖,有着很高的声望,刘勰想请他评定写成的《文心雕龙》,借以赢得声誉。但是沈约身为名流,哪能轻易见到?但刘勰想出了一个主意。一天,刘勰事先打听到这几天沈约有事外出,于是背上自己的书稿,装成卖书的小贩,早早地等在离沈府不远的路上。当沈约乘坐的马车经过时,刘勰乘机兜售。沈约喜欢读书,当即停下来,顺手取书一阅,见是自己没有读过的书,便随手翻阅起来。这一看,沈约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当即买了一部带回家去,放在案头认真阅读。在以后上流社会举行的聚会中,沈约还不时地向别人推荐这本书。当时文坛的人见沈约对这本《文心雕龙》如此推崇,大家群起效仿,争相传阅,刘勰很快名声大噪。

可以说,没有沈约的赏识,我们也难以知晓刘勰是何许人也,更不知道还会不会有传世名着《文心雕龙》。

充分利用亲人的力量

求知之路也许百转千回,职场之中难免荆棘丛生。在这条路上,我们的家人为我们付出了不尽的艰辛,他们在默默地为我们祈祷。在我们成功的时候,他们会流露出会心的微笑。我们人生中的很多决策是在与亲人的交流中得出的,他或者她在很多时候给了我们明智的建议,所以,不要忘记,自己身边的亲人就是能助你上进的贵人。

东汉时期,河南郡有一位贤惠的女子,人们都不知她叫什么名字,只知道她是乐羊子的妻子。一天,乐羊子在路上拾到一块金子,回家后把它交给妻子。妻子说:“我听说有志向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因为它的名字令人厌恶;宁可饿死也不吃别人施舍的食物,更何况拾取别人失去的东西呢?这样会玷污品行。”乐羊子听了妻子的话,非常惭愧,就把那块金子扔到野外,然后到远方去寻师求学。一年后,乐羊子归来。妻子跪着问他为何回家,乐羊子说:“出门时间长了想家,没有其他缘故。”妻子听罢,操起一把刀走到织布机前说:“这机上织的绢帛产自蚕茧,成于织机。一根丝一根丝地积累起来,才有一寸长;一寸寸地积累下去,才有一丈乃至一匹。今天如果我将它割断,就会前功尽弃,从前的时间也就白白浪费掉了。”妻子接着又说:“读书也是这样,你积累学问,应该每天获得新的知识,从而使自己的品行日益完美。如果半途而废,和割断织丝有什么两样呢?”乐羊子被妻子的话深深感动,于是又去完成学业,一连7年没有回过家,最后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才。

在古代,有一位叫纪昌的人,非常想学射箭,经人介绍去拜见一位非常有名的神箭手飞卫。纪昌找到飞卫后,十分诚恳地说他非常想学好射箭,飞卫并不说是否同意收他做徒弟,只是语重心长地说:“学射箭不是看着那么容易的,首先要从基本功开始,你现在连基本功都不会,怎么办?”经纪昌再三恳求,飞卫说:“那你先学眼功吧,你要练到无论出现什么事情都绝对不眨眼睛。”纪昌听了这话如获至宝,跑回家,但真到练的时候就犯难了。平时眼睛几乎是隔几秒就自然地眨眨,怎么才能不眨眼睛呢?正好妻子在旁边纺织,见他这般苦恼,就故意激他说:“何必为了学东西这么发愁呢,咱们不学不就成了吗?”这一说不要紧,纪昌急了:“不行,我既然求了师傅,师傅也指点了,再难也得想办法。”妻子说道:“这就对了,要学就要学会、学精。”

纪昌看到妻子织布用的梭子,马上想到了用梭子练习不眨眼的功夫。于是他每天仰面躺在织布机下面,双眼对着织布机,尽量控制着不眨眼。很多时候,眼睛疼得流下了眼泪,他也不敢擦,时间久了,眼睛又红又肿。功夫不负苦心人,两年转瞬而去,他终于练成了盯着一个地方看很长时间不眨眼的本领。他高高兴兴地找到飞卫,以为能得到飞卫的夸奖,但飞卫很平淡地说:“这不算什么,这才刚刚开始,光学会不眨眼不够,还得学会把小的东西看大,把模糊不清的东西看清楚了,这样才能瞄得准,把这功夫学会后再来找我吧。”

纪昌回去后又开始想办法,妻子给他出了一个好主意,用牛尾巴的细毛系上一只小虱子,让他每天挂在窗口上盯着练。纪昌就这样天天练习,虽然其中的过程是那么枯燥乏味,而且开始时长时间没有任何进展,但他没有丧失信心,坚持练习,不分寒暑,终于在三年以后发现自己确实能把小虱子看大了,过了三年这样的日子后,他几乎能将所有的东西都看大好几倍。

飞卫听说后,专程跑来祝贺他,说:“你已经成功了!”纪昌非常激动,他此时感谢的人有两个,一个自然是老师,另一个就是自己聪明的妻子。妻子除了鼓励他学习之外,还帮着出主意、想办法,与其合力而为之。

善于发现贵人

人总是从陌生到相识。现在你遇到的某个陌生人,也未尝不会成为你日后的贵人。如果你有这样的理念,谦逊恭敬地对待每一个人,你永远都不泛助你人生起飞的贵人。

在一个暴风雨的晚上,一对老夫妇来到一家旅馆,要求订房。

“很抱歉!”柜台里一位年轻的服务生说,“我们这里已经没有空房间了。”

老先生愁眉微锁,嘀咕道:“我们是从外地来的旅游者,人生地不熟。在这样的雨天,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服务生知道,现在是旅游旺季,附近的旅馆全都客满,要订到客房,十分不易。想到老夫妇不得不在这样的大雨天出去找一个安身之所,服务生心里感到很难过。

年轻的服务生不忍心让两位老人重新回到雨中去。他说:“如果你们不嫌弃的话,可以住在我的房间里。”

“但是……这太打扰你了!”

“我要在这里工作到明天早晨,请放心,你们不会给我造成任何不便。真的,一点也不会!”服务生边说,边将酒店的值日表指给老人看,证明自己确需加班,以打消他们的顾虑。

老夫妇欣然应允,在服务生的房间里住了一晚上。第二天早上,他们想照价给服务生付房费。服务生婉言谢绝:“我昨晚已经赚到了加班费,请不必客气!”

老先生感叹遭:“你这样的职员是任何老板都梦寐以求的。我将来也许会为你建一座旅馆。”

服务生笑了笑,他以为这只是一个玩笑。

过了几年,服务生忽然收到一封老先生的来信,邀请他到曼哈顿见面,并附上了往返机票。到了曼哈顿,老先生将他带到一幢豪华的建筑物前面,说:“这就是我专门为你建造的饭店。你对它满意吗?”

许多年过去了,这家饭店发展成为今日美国着名的渥道夫·爱斯特莉亚饭店。这个年轻的服务生就是该饭店的第一任总经理乔治叫白特。

乔治·伯特喜遇贵人,不是偶然的幸运,得益于他助人为乐的一贯作风。按中国的传统说法,叫做“好人有好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却很难友善地对待任何人。我们总是把一些人分成有用的人,把另一些人视为无关的人。对无关的人,我们就很难友善以待,从而不知不觉地失去了机会。

有一位女士,住在纽约富人区的一座豪华别墅里。她几乎拥有任何人梦寐以求的一切:美貌、财富、地位、名望,以及温馨的婚姻。但她同时也有一个任何人都难以接受的遗憾:她的女儿罹患了一种会致命的病,全美国最高明的医生都束手无策。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死神一点一点地夺走她女儿的生命。

有一天,女士看到一则报道:一位瑞士名医要来美国讲学。此人对她女儿患的那种病颇有研究,虽然未必能手到病除,却使这位伤心的母亲心中重新升起了希望。

她不停地打电话,写信,托人,恳求名医帮帮她的女儿,但没有任何回应。这也难怪,对一个家庭来说,孩子的生死是头等大事,而对一位名医来说,有比这更重要的事。全世界有那么多需要救助的人,他怎么可能为某个人随意更改自己的工作计划?女士深知这一点,她的心情变得越来越焦虑沮丧。

一个大雨倾盆的下午,女士坐在床前,一面安抚在痛苦中呻吟的女儿,一面暗自哀叹自己的不幸。她宁愿在美貌、财富、地位、名望中失去一两样东西,也不愿失去心爱的女儿。

这时,有人敲门。她极不情愿地打开门,看见一个又矮又胖、衣服湿透、样子很狼狈的男人。他说:“对不起!我好像迷路了。您能允许我借用一下您的电话吗?我想让我的司机来接我。”

女士冷冷地说:“很抱歉!我女儿正在生病,她不希望有人打扰。”然后,她关上了门。

第二天,她又在报上看到了一则有关那位名医的报道,上面还附有一帧名医的照片。她赫然发现,原来他就是昨天那个在雨中迷了路的矮胖男人。她居然将一个绝好的机会关在门外!名医虽然很忙,如果走进了她的家,看到了她可怜的女儿,情况也许就大不一样了。可她怎么知道这竟是命运之神送给她的一个机会呢?她不禁后悔莫及。

你每天遇到的人中,必有一些人有能力改善你的命运,而且他们每天都在改善其他人的命运。只要其中一位对你另眼相看,你的一切便和现在大不相同了!但是,他有必要帮助你吗?你被他欣赏吗?假如你始终秉持一份好意待人,转运的机缘就大多了。

眼界决定高度

思路决定出路,眼界决定境界。只有始终保持一个广阔的视野,脑子能不断装进新东西,才能最终成就事业,立于不败之地。

西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中大夫贲赫上书告淮南王黥布谋反。高祖派人查验有据,召集诸侯问道:“黥布反了,怎么办?”众诸侯都回答说:“发兵将他小子坑了,还能怎么办!”汝阴侯胜公私下问其士客薛公说:“皇上分地封他为王,赐爵让他尊贵,面南而称万乘之主,他为什么谋反呢?”薛公说:“他应该反!皇上前年杀彭越,去年诛韩信,黥布与此二人同功一体,自认为祸将及身,所以谋反。”胜公对高祖说:“我的士客故楚国令尹薛公,其人有筹策,可以问他。”高祖于是召见薛公,求问对策。

薛公为高祖分析形势,他说:“黥布谋反并不奇怪。黥布有三计,如果用上计,山东之地就不是汉朝的了,用中计,则胜负难测,用下计,陛下可以安枕而卧。”高祖问:“上计怎么讲?”薛公说:“东取吴,西取楚,北取齐鲁,传檄燕、赵,然后固守,山东之地即非汉所有。”又问:“中计怎么讲?”薛公说:“东取吴,西取楚,并韩取魏,据敖仓之粟,塞成皋之险,则胜负难测。”又问:“下计呢?”回答说:“东取荆,西取下蔡,以越为后方,自己守长沙,则陛下可以安枕而卧,汉朝无事。”高祖说:“那黥布会用哪一计?”薛公说:“黥布以前是骊山的役徒,而今为万乘之君,他只会保身,不会为天下百姓考虑,所以会用下计。”高祖说:“好!”于是封薛公千户,亲自领兵东击黥布。

果然,黥布用薛公说的下计,东击荆,荆王刘贾死于富陵(今江苏洪泽县西北),劫其兵,渡淮水击楚,大败楚军,然后西进。与高祖兵在蕲(今河南淮阳县)相遇,汉兵击破黥布军,黥布渡淮水而逃,后与百余人逃至江南,被人杀死。

薛公虽然是把黥布看扁了,但他看得很准。黥布的确胸怀不大,鼠目寸光,手下又没有出色的谋士,成不了什么大事。

人们常说,思路决定出路,眼界决定境界,这话不假。想让自己的事业更上一层楼,就要站在更高的地方,多看,多听,多接触新事物。不换脑筋,就会被淘汰,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绝不是危言耸听。

山外有山,楼外有楼。不管你现在是不名一文,还是富可敌国,你都要看到世界上比你强的还有很多。只有始终保持一个广阔的视野,脑子能不断装进新东西,才能最终成就事业,立于不败之地。

要成功就要有目标

要瞄准目标去做事,只有这样才能使你集中精力。千万不要陷入琐碎的日常事务中去,成为琐事的奴隶。

没有目标的人生不可能成功,就如没有空气人不能存活一样。没有明确的目标、或是目标不专一的人,他再勤劳也是徒劳,就像一艘没有舵的船,永远漂泊不定,只会到达失望、失败和丧气的海滩。

刘备少年时就确立了“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的远大志向,深得人心,身边又有关羽、张飞、赵云等忠诚骁勇的大将,照理说应该是所向无敌了。然而,恰恰相反,在他奋斗的前期却屡遭败绩,一次又一次地丢失地盘,处处被动,只得辗转投奔他人,困守小小的新野县。原因在哪里?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虽然胸怀大志,却一直缺乏正确的战略方针。直到他三顾茅庐,诸葛亮才为他把天下大势分析得明明白白,替他设计了最佳的发展道路:“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益州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