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心理医生对你说全集
31955400000005

第5章 轻微心理障碍的自我诊断与矫正指南(3)

(6)建立合理的目标。要学会正视现实,在可能的范围内去追求自己能达到的目标。如果执意去补偿自己的缺陷,是不可取的。人应当保持这样一种感觉,即“自我良好”。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很能干也很有潜力,并将此信念付诸行动的话,就一定会对自己充满信心,前途也一定是很光明的。

第七(节)多疑的自我诊断与矫正指南

多疑是指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人格表现缺陷。生活中有人比较好猜疑,他们对人对事十分敏感,比如看到同学们围在一起说话,总疑心是在议论自己;看到某个同事从身边走过却没跟自己打招呼,便怀疑人家一定是对自己有意见;买来东西后总要反复检查,看是否有质量问题,生怕卖东西的人骗了自己;平时很注意把自己的物品小心存放,对人很难产生信任。我们称这种现象为多疑。

对人有成见、偏见或遭受挫折的情境中易产生多疑,多表现为对人对事十分敏感,自尊心过度强烈,不能信任别人等等。具体来说:

(1)珍视自我形象,渴望外界的评价,希望得到社会承认的要求很强烈。常以主观想象代替客观现实。

(2)对他人不能完全信任,怕被人在背后议论。经常表现为疑神疑鬼、对自身以外的人和事抱有不信任心理。

(3)情绪紧张度高、内心波动大,容易对较小的刺激也产生强烈的反应,一旦发生伤害自尊心的事,就会被一种不安的情绪所笼罩,产生恐惧心理。

(4)对刺激过于敏感,过于提防,过于自我保护,因而常常不分对象地随意怀疑别人。

(一)测验指导

“疑心生暗鬼”,疑心太重容易引发心态失衡,严重时还可能影响身体健康。然而在生活中,也许因为轻信曾经使自己的感情受到过伤害,于是,“疑心”在你心中慢慢滋生、扩张,使你陷入了自己折磨自己的泥潭。对下列题目,作出“是”或“否”的回答。

(二)自我测验

(三)测验计分与测评结果

第7、14、15、19、21题答“是”记0分,答“否”记2分。其余各题答“是”记2分,答“否”记0分。各题得分相加,统计总分。

你的总分:

0~10分:你对他人很少有戒心。你很乐观,也不敏感。你认为人基本上是可信赖的,人总体上是诚实的。为此,你对人没有太多的戒心,也愿意以诚相待。不过,有一句忠告: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总体来说,你是个非常相信别人的人。

12~20分:你对人保持着适度的信任。你有警惕心又不随便怀疑别人,一般来说,你不会轻易流露你对别人的怀疑,你会把疑心放在心里,让事实来说明和检验。

22~40分:你有些多疑。你对人既怀疑又信任,或许你本来也是信任人的,然而经验告诉你,世界上还有许多假丑恶存在,所以你对人和事会在心中存有戒心。很多时候,这种“戒心”会影响到你的生活和工作的正常发展。

42~50分:你的疑心太重,经常怀疑他人的所作所为,时刻抱有戒备心理,不太信任周围的人,害怕他人的不良企图,为此,你在生活中缺乏安全感。这使你活得很累,并对你的生活带来极大的障碍。你应该学习如何去信赖别人。

多疑性格的产生存在着生理心理和社会心理两方面因素。多疑者的神经系统多为弱型,这种类型的神经系统遇到一些小刺激就会兴奋,并且由于它的不灵活性,不易主动从兴奋状态过渡到抑制状态,使大脑的相应区域不停地工作直到疲劳。

但多疑绝不是神经系统特点所简单决定的心理特征,它是在个体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教育方法的不一致,在学校里遇到的适应困难,在人际交往中遭受的挫折等,都会使个体常常处于不知所措的境地,进而发展为对人和事的高度不信任,这时多疑便形成了。多疑通常在两种情景中发生:一种是在对某人有成见的时候,这时,只要有人搬弄口舌,或者发生了误会,或者遭受了相关的挫折,就会迅速“疑心生暗鬼”,以主观想象代替客观现实,越疑越像,越像越疑,结果导致愤恨心理甚至报复心理。

另一种是对刺激过于敏感,过于提防,过于自我保护,因而常常不分对象地随意怀疑别人,常常通过主观想象把生活中发生的对己不利的偶尔事件当作有意为之的必然事件,或把生活中发生的对己不利的若干孤立事件当作彼此之间有联系的必然事件,甚至把生活中发生的正常事件从不利于自己的坏处进行判断而当作精心策划的必然事件,从而把别人的无意当作故意,把善意当作恶意。对各种刺激过于敏感的猜疑,是心理失衡的表现。

(1)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不要只看到事物不好的一面,还要看到其好的一面。对于了解有限的事物,不要先戴上有色眼镜,过早下结论。

(2)增进人际交往。只有在交往中才能加深了解、增加信任、消除疑虑、发展友谊。在交往中缩手缩脚,唯恐别人对自己有看法,不敢暴露自己的思想,是不能与人建立起相互信任关系的。要消除沟通障碍,必须以诚待人,坦率地向朋友表明自己的观点。

(3)不要苛求别人。人免不了有一些缺点,不要对人寄予过高的期望,按理想化模式来要求对方,而一旦原先的期望破灭,又走向另一极端,对什么人也不相信。

(4)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阅读一些有益的书籍,从事一些可放松身心的体育活动,参加一些能使精神愉悦的娱乐活动,都有助于摆脱无谓的穷思竭虑,消除多疑弱点。

(5)增强自信。很多人之所以对他人抱有强烈的敌意、戒备和怀疑心理,是因为过分看重自身的弱点和不足,易于自卑。总认为自己处处不如人,不讨人喜欢,由自卑而敏感,由敏感而多疑,疑心的结果反过来又加重了自卑,因此而陷入恶性循环。

(6)懂得自我控制。就是用自己的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绪,有意识培养自我诚实度和对他人的信赖感。

第八(节)空虚的自我诊断与矫正指南

空虚是指百无聊赖、闲散寂寞的消极心态。即人们常说的“没劲”,是心理不充实的表现。心理空虚是不思追求、无所事事或不愿事事造成的。“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这里所说的“庸人”也许正是这类心理失衡者的写照。

空虚常常表现为缺乏热情和欢乐,缺乏主动性,自感能力低下,精力不足,容易疲劳,好依赖别人,对身体的不适和精神刺激的反应特别敏感。情绪容易波动,常为小事伤感,缺乏生活乐趣。具体来说:

(1)自我贬低,缺乏自信。自感低贱、无能而自暴自弃,无所事事,无个人追求。否定外在世界,也否定自己。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

(2)错误认知。对社会现实及人生价值存在着错误的认知,只看到社会的阴暗面,而看不到光明的一面,将个人价值同社会价值对立起来,注意个人利益,而不尽社会义务。过分讲究个人得失,一旦个人要求不能满足,则万念俱灰。

(3)个人精神世界苍白、贫乏,没有信仰、没有寄托,终日百无聊赖、无所事事。在享乐中寻找刺激,在刺激中寻找欢乐,或沉溺于赌博,或酗酒,或花天酒地、醉生梦死。

(4)“混日子”行为。感到生活无聊,心灵空乏虚无。随大流,得过且过,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精神空虚者往往萎靡不振,缺乏社会责任感。有失去志向的倾向,即缺乏作出决定或根据自己作出的决定去行动的能力。

(一)测验指导

空虚寂寞时而都会来侵袭我们,恋人的离去,朋友的聚散,都给了它乘虚而入的机会。最近,是不是你有了空虚的感觉而自己没有察觉?你的精神生活充实吗?请对下列题目作出“是”或“否”的回答。

(二)自我测验题目

(三)测验计分与测评结果

第10、16、18、21、24题答“是”记0分,答“否”记2分。其余各题答“是”记2分,答“否”记0分。各题得分相加,统计总分。

你的总分:

0~10分:你对目前的生活和工作感到十分满足,充实度较高。在你的生活中,几乎没有什么事让你产生失落感。从总体上讲,你对自己颇为满意,有很强的自信心,当然你也想改变一些事情,但你对困难和失败表现得很乐观,不会患得患失或者怨天尤人。

12~20分:你的生活充实度一般。生活基本如你所愿,有悲有喜,虽然称不上很完美,但你觉得仍然知足。你一般不会有空虚的感觉,即便偶尔有,也会得到许多好朋友的帮助,迅速回到正轨上来的。

22~40分:你的生活充实度不够,对生活和工作多有不满,难以感觉到生活的乐趣。常感到空虚无聊,难以安心工作或学习,但因态度坦诚,从而表明具有改变生活、工作现状的愿望。有这种愿望还应认真分析不满的原因,并积极想办法加以解决。

42~50分:你的生活基本上一团糟。各方面都将陷入瘫痪状态,你不再有追求的目标,得过且过。当然你也厌恶这样的生活,但不知道其实都是由于自己造成的。建议你改变自己的心态,努力应对生活中的一切可能。

空虚心理指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一切空白,没有信仰、没有寄托、百无聊赖,如同行尸走肉。精神空虚是一种社会病,它的存在极为普遍,当社会失去精神支柱或社会价值多元化导致某些人无所适从时,或者个人价值被抹杀时,就极易出现这种病态心理。精神空虚者往往萎靡不振,缺乏社会责任感,有碍于社会发展,也有害于人类发展。

空虚即无实在内容、不充实的意思。空虚心态往往是在两种情况下出现的:一是胸无大志;二是目标不切实际,使自己难以实现目标而失去动力。前一种是物质条件优越,无需为生活烦恼和忙碌,习惯并满足于享受,自我贬低、缺乏自信。看不到也不愿看到人生的真实意义,没有也不想有积极的生活目的;另一种是心比天高,对人们通常向往的目标不屑追求,而自己向往的目标又无法达到而难以追求,结果是无所追求,心灵虚无空荡,精神无从着落。他们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对立起来,只讲个人利益,不尽社会义务。一旦个人要求不能得到满足,就“万念俱灰”。

在现代商品社会中,人们都在努力创造与积攒财富,但是财富与财富带来的快乐并非成正比例。当财富集聚到一定程度后,一些人对金钱则没有了以前的那种新鲜感、快乐感和满足感,甚至会对之产生麻木乃至厌倦。而当生活没有了往日奋斗追求的动力,人生也就丧失了目的与意义的确定。一些豪赌、纵欲的个体户就属此类情况。其根源在于精神空虚、情绪紧张、意志薄弱,不能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易受暗示及环境的摆布,并有酗酒、嗜烟、聚赌等不良行为。

(1)要有一定的志向。有志向才会有追求,才会有拼搏,才会有奋斗,才会体验到拼搏和奋斗的乐趣以及成功后的满足和愉悦。当然志向也要与自身的实际水平和能力相适应,志向太低了无需努力,也不会去努力;志向太高了难以奋斗,也无从奋斗,到头来仍然是没有努力和奋斗。

(2)及时调整生活目标。选择你需要一段时间连续专心致志去做的事,从而调动自己的潜力,充实生活内容。

(3)要培养读书兴趣。阅读一些书籍,以陶冶精神世界。读书能使空虚者从狭窄的经验天地奔向无限浩瀚的知识海洋,从中获得智慧、汲取力量,从而情绪高涨、精神饱满,使空虚的心灵不断得到充实。空虚的人一般表现为无精神追求,在书中或许可以寻找到奋斗的方向和目标。

(4)要多与人交际。与人交际能在互相启示、互相激励、互相帮助中受到心灵的感染,使心灵充实。当然交际对象应该是有志向的,这样的人能对自己产生良性影响。

(5)努力工作或学习。忙碌是人摆脱空虚极好的措施。当人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工作时,就会忘却空虚带来的痛苦与烦恼,并从工作中看到自身的社会价值,使人生充满希望。

(6)转移目标,当某一种目标难以实现、受到阻碍时,不如转移目标,如除了学习或工作以外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绘画、书法、打球等),使困扰的心平静下来。当有了新乐趣后,就会产生新的追求,有了新的追求就会逐渐完成生活内容的调整,并从空虚状态中解脱出来,去迎接丰富多彩的人生。

(7)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广泛兴趣。在实践中可增长才干,创造成绩,更可强化个人价值,以满足自尊、自爱、自信及自强的需要,并产生自我实现的更高层次的需求,增添人生新的动力。广泛的兴趣,也是人精神动力的源泉,使人生过得充实而有乐趣。

第九(节)无端烦恼的自我诊断与矫正指南

无端烦恼是指无缘无故烦躁苦恼的消极情绪。烦恼人皆有之,不属于心理问题,而无端烦恼,即莫名烦恼、自寻烦恼,则属于不正常心态,是心理失衡的表现。“杞人忧天”就是这种无端烦恼的典型模式。无端烦恼能泄露一个人的精力,减弱一个人的真正力量,并损害其精神健康。

无端烦恼常常表现出胡思乱想、患得患失、唯恐失利而惴惴不安。具体来说:

(1)对事情耿耿于怀,无法轻松地生活。是一种“杞人忧天”式的无端困扰,常常发生在顺境之时,往往表现为毫无根据地烦恼或者小题大做,喜欢挑剔。有时候自己也会感到莫名其妙,但就是无法排解。

(2)常常是小题大作,无中生有。常常的情景是事情稍有不顺就开始担心,或者在交际中常猜测别人的心思,过分注重自己的言行,想得太多,常常自己给自己徒增压力。

(3)愁眉苦脸。不笑或很少笑,甚至出现悲观消极的处事态度。对人对事过分挑剔,不能客观看待生活。

(4)其他必须表现。过分挑剔,很少有知足感,过分担心,嫉妒心强,等等。

(一)测验指导

无端烦恼的人往往在个性特征上表现出内倾倾向,情绪反应偏消极。在此我们针对情绪的乐观性对无端烦恼加以诊断。请对下列题目作出“是”或“否”的回答。

(二)自我测验题目

(三)测验计分与测评结果

第1、7、10、14、24题答“是”记0分,答“否”记2分。其余各题答“是”记2分,答“否”记0分。各题得分相加,统计总分。

你的总分:

0~10分:你是乐天派,平时很少有烦恼的时候,总是愉快地接受生活馈赠的一切。快乐就像是你的生活嗜好一样。真情流露你灿烂的情绪,代表了你身边的朋友同样满布欢欣、愉快的心境,促使别人乐意接近你。你是个很好的伙伴。

12~20分:生活对你来说有喜有悲。你不会胡思乱想、患得患失,是个十分满足现状的人,不会怨天尤人,也很享受目前的生活。

22~40分:你有些悲观情绪倾向。你未达到理想的目的地,虽经常保持乐观的外表,但有时候你仍感到一点虚无飘渺,偶尔会愁云惨雾。尝试花些时间去接近令你喜悦的人和事,自然可以踏上开心的康庄大道。

42~50分:你经常挂着冰冷的脸孔,这并不表示你的笑容不灿烂,或许你忽略了部分要素——一个令你推心置腹的知己,一种叫你投入的嗜好,或是一份成就感。给自己多一点私人的时间,去填补这份内心的孔隙,为灰沉沉的日子添上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