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心理医生对你说全集
31955400000016

第16章 神经症的自我诊断与矫正指南(6)

个性特征。患神经衰弱的人,本身的个性特点也是发病的不可忽视因素。一般认为,在性格上比较内向、敏感、胆小、自卑、缺乏自信心、任性、急躁、依赖性强、控制能力较差的人较容易患上神经衰弱。这类病人较多为性格偏于内向不开朗、敏感多疑、主观、急躁和自制力差。

躯体因素。各种躯体疾病或能削弱躯体功能的各种因素,均能助长本症的发生。

(1)了解神经衰弱的疾病性质,消除其心理负担,树立治愈信心。明确本病并非治愈无望,并引导其不应将注意力集中于自身症状之上,增加治疗的信心。支持其树立乐观的精神,消除任何紧张情绪及思想顾虑。

(2)自我调适。首先从思想上允许自己有缺点,也不要怕令别人失望。做到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及娱乐方式。应养成起居定时、生活有规律、工作学习有计划、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保持劳逸结合、有张有弛的生活习惯。

(3)使患者首先认识到神经衰弱的原因是精神创伤,而不良的个性是发病的基础。对原因进行耐心细致地分析,若能解决问题当然更好,若不能解决问题,可使其提高认识能力,正确对待。特别要改造不良个性,坚信神经衰弱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4)采用自我松弛训练法,通过“松弛疗法”进行自我治疗。在解决认知的基础上有意识地改变身体的活动状况,做一些自我调节机体运行的体操。这样会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5)妥善安排好工作、学习和生活,注意劳逸结合,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坚持锻炼身体,适当参加文娱活动,既注意消极的休息(睡眠、安静的休息等),更应注意积极的休息(文体活动等),以巩固疗效,防止再复发。

(6)必要时可遵医嘱服用抗焦虑药或脑代谢药,但宜小剂量用药。也可服用具有良好疗效的中药方剂与中成药,或者脑功能保健治疗、电磁治疗、光电子治疗、水疗、电按摩治疗等。

第十三(节)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自我诊断与矫正指南

有部分的人在一生中会不幸地遇到突如其来的重大打击,像遇到战争、被强暴、经历重大意外事件或从小在被虐的环境中成长。人们在碰到这些事情后,便可能出现心理上的重大变化,脑中会不断出现不幸事件的景象及记忆,甚至会引发与事件相关的噩梦或失眠。这些不幸的人会刻意回避与事件相关的意念,也可能暂时丧失对未来的希望并感到心灰意冷。一旦因创伤事件而出现心理上的后遗症,通常会有重度忧郁症及各种焦虑症的情绪反应,这些症状的来临有如狂风暴雨般侵袭着人的心灵。

创伤后应激是一种创伤后心理失衡状态。指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导致个体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其临床表现以再度体验创伤为特征,并伴有情绪的易激惹和回避行为,患者常有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持续的警觉性增高和对与创伤性事件相似或有关的情境的回避。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属于病理性重现性质,例如不由自主地回想起受创伤的经历,反复做与创伤性事件相关的恶梦,经常出现触景生情的痛苦和心悸、出汗、面色苍白等明显生理反应,甚至也可能发生与创伤性事件和内心体验相联系的错觉或幻觉。持续的警觉性增高可表现为过分的担惊受怕、轻微的感觉刺激都可使其吓一大跳、易激惹、好发脾气、注意力集中困难以及失眠等。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运动性障碍,包括恐惧体验强烈、行为有一定盲目性的精神运动性兴奋以及情感迟钝甚至木僵的精神运动性抑制。具体来说:

(1)持续地反复体验到这种创伤事件。如反复闯入性地痛苦地回忆起这些事件,包括印象、思想或知觉,或反复而痛苦地梦及此事件,每次暴露在想起这件事情的任何事情上时,都会引起严重的反应。

(2)出现极度害怕无助及恐惧的反应。如感到极端害怕、绝望或受到巨大惊吓。反复出现与事件有关的恶梦且严重失眠,并伴有强烈的内疚感,怀有过分强烈和不合理的责任感,毫无理由地认为自己对事件负有责任。

(3)对此创伤伴有的刺激作持久的回避,对一般事物的反应显得麻木。如努力避免有关此创伤的思想、感受或谈话;努力避免会促使回忆起此创伤的活动、地点或人物;不能回忆此创伤的重要方面。

(4)持续的自主唤起增强的症状。如睡眠困难、易激怒、难以集中注意力、警觉性过高或过度的惊跳反应、对未来持悲观和听天由命的态度、悲伤或负罪感,并有其他抑郁症的表现。

(5)明显降低活动的参与及兴趣,丧失对未来的希望。如长期陷于丧失亲人的伤痛中不能自拔,导致不能制定新的计划或发展新的关系以继续新的生活,并引起严重的抑郁症或无法上学、工作、与人相处。

(6)出现以上症状超过一个月以上的时间。

(一)测验指导

亲历过极严重的创伤事件后,大多数人都会感觉到自己具有相当程度的抑郁和回避心理。这是完全正常和符合适应本能的。但或者你正努力抹去可怕的回忆,避免任何与此事件相关的事情;你也有可能感觉到孤独,不想与别的任何人谈起这件事。这些经历侵袭你的生活,让你无法把握它……请据实完成下列测试。

(二)自我测验题目

(三)测验计分与测评结果

第7、14、15、20、27题答“是”记0分,答“否”记1分。其余各题答“是”记1分,答“否”记0分。各题得分相加,统计总分。分数越高,表示创伤应激障碍越严重。

你的总分:

0~5分:你大可放心,虽然你经历了创伤性事件,但并没有在你的心灵上造成太多不良的影响,你能正常地生活、学习和工作,可以说你是坚强、勇敢的。

6~10分:对你来说,虽然创伤并不能马上消失,但你能正视创伤事件,这是情况好转的第一步,只要继续努力,相信你很快就会从创伤中走出来,迎接新的生活。

11~20分:可以看出,创伤的影子仍无时无刻不跟随着你,你难以摆脱并陷入绝望、自责和抑郁里,建议你寻求帮助。

21~30分:创伤已经使你完全崩溃,你无法进行正常的生活,无休止的噩梦和伤痛使你彻底绝望了,从现在开始,你必须接受正规的治疗,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人在遭逢重大变故,心理受到重创时就容易产生“创伤应激障碍”,发生的原因可能是目击、亲身经验或被迫面对战争、地震、车祸、坠机、火灾、虐待、性侵害、家庭暴力、重大疾病如癌症、所爱的人突然死亡或分离等等;不论已实际发生或未发生但威胁生命或造成身体伤害时,都可能产生。

创伤后应激障碍最明显的特征,是患者总是处于创伤经历重现和极力摆脱与创伤有关回忆的冲突中。那些与创伤有关的记忆,会迅速地、不由自主地闪现在患者的脑海里,这种情况频繁出现,而且记忆中的景象极为鲜明,使患者如同再历当初的灾难情境,心理处于高度的唤起状态。有些记忆与久远的创伤经历有关,虽然变得支离破碎,也会使人再次感受当时的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即使人们淡忘了创伤事件本身,这些感觉也会突然闪现。

这种突然闪现,同人们从长时记忆中正常搜索提取创伤事件的信息有所不同。虽然人们对创伤的自主回忆和不自主回忆都会伴随着对当时情感的回忆,但自主提取与自发反应有本质不同,在自发反应中,人们的情绪反应往往与灾难发生时一样强烈。随着时间的流逝,受害者虽然能够平静地自主回忆和描述他们的经历,但仍可能被创伤事件的某个细节或者某个与创伤有关的人物所刺激,从而诱发不自主反应,出现强烈的情绪波动。

引发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原因很多,而在那些常常经受创伤性事件的人群中,创伤应激障碍的发病率很高,常常在创伤性事件发生后的数周内开始发作。不同人群、不同个体、不同应激事件所致创伤应激障碍的危险性是不同的。

目前,除生物、生理学界试图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加以解释之外,一些心理学流派也对此提出了理论解释。一致看法是,经历创伤事件之后,人们起初会惊叫哭喊或目瞪口呆,接着会有一段时期的信息超载,此时,人们关于创伤的思考、记忆和想象无法与现有图式协调。结果,各种心理防御机制开始运作,力图将与创伤有关的信息摒弃于意识之外,人们会在一段时间里表现出麻木和否认。然而,完成倾向会促使与创伤有关的信息活跃于记忆中,使这些信息冲破防御,以突然闪现、恶梦和强迫思维等方式,闯入意识中来,力图使人们将其整合于已有的模型中。完成倾向与心理防御机制之间的冲突,使人们在整合创伤信息和现有图式的渐进过程中,不断在强迫回忆思维和否认—麻木两种状态之间摇摆。

(1)宣泄法。心中如有任何的悲凄感,应借着适时的哭泣把悲伤释放开来,勿压抑心中的痛楚,那将造成往后难以磨灭的创伤后遗症。尽情地将心中所要表达的情绪告知身旁亲友或信任的人,勿将其埋藏在心中,也勿借着忙于其他事物企图逃避内心的痛楚。

(2)支持治疗。心灵创伤发生后,亲人往往扮演着极关键的角色,如发现自己的亲友因剧变致身心受到影响,一定要多加关照,并陪伴受创者度过艰难的过渡期。可通过适当的解释、鼓励、保证、指导和改善患者的环境等使病人恢复信心,以缓解其精神症状,使其顺利渡过心理上的难关。

(3)转移疗法。改善环境既可以换一个生活环境,以避免在引起精神创伤的旧环境中触景生情而使病情迁延,也可以在原生活环境中增加新的有利因素,如多与家人、同伴聊天,让病人参加其感兴趣的活动等。

(4)认知治疗。目的在于通过促使认知方式与价值观的转变,继而引起情绪与行为反应的转变,因此改变诸如自己是“最不幸的”、“最倒霉的”、“最痛苦的”人等歪曲的、非现实的认识和估价,以帮助自己建立正确的认知态度,调整认知角度,使自己的价值观更加接近客观实际,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正视和面对现实,以达到缓解病情的目的。

(5)暴露疗法。再次暴露于创伤事件的记忆以及相关情绪中,最终对自己的恢复是有益的。暴露法起初可能会加剧个体的悲伤体验,原因在于个体先前可以避开的痛苦的影像,现在却要有意地进行回忆。但应努力将创伤事件整合到自己的生活经历中,而不是极力压抑或否认。暴露疗法是将你从回忆中拯救出来,带你亲自面对一些触发创伤事件的物体或地点(回到犯罪现场、着火地点、战场等)。

(6)药物治疗。精神症状明显、突出,且已干扰了正常功能,则应对症用药。疗程不要太长,以防产生依赖性。药物治疗必须严格遵从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