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心理医生对你说全集
31955400000010

第10章 轻微心理障碍的自我诊断与矫正指南(8)

12~20分:你虽然也会产生嫉妒心,但你比较注意克制、忍耐,情绪不轻易外露,也会自我调节,因此平时较少让人觉察到你的嫉妒心理。一般来说,你能自我控制,而且还能听进他人的话,故你能把嫉妒心理转化为上进的动力。即使偶尔因嫉妒而导致矛盾,也会较快过去。

22~40分:你有较强的嫉妒心理,或者说,你比一般的人容易产生嫉妒心。平时你不一定会轻易产生或流露出来,通常也不会明显地影响人际关系,但对特定的人或事,你可能会有较强的嫉妒心。对你来说,处理得好,嫉妒会成为你上进的动力,使你获得成功,但处理不好,则既干扰内心的平静,又影响人际关系。

42~50分:你比一般的人更容易产生嫉妒。你有向上的心理需求,但相当敏感,稍稍看到别人比自己优越或稍稍感到自己被歧视、不如别人,就会产生强烈的嫉妒心理。强烈嫉妒的结果是身心受害,影响人际交往,于人于己都不利。

嫉妒几乎人人都有,它是人们普遍存在的病症。从本质上看,嫉妒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无论是何种形式和内容的嫉妒,都有害于保持正常的人际交往及健全的社会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知不觉地受到别人的嫉妒,或自己本身也在不知不觉对别人产生嫉妒之心。被嫉妒的人常常是自己周围熟识的人,有时明知道嫉妒是不应该的,却无法消除。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这就意味着我们生活在嫉妒的温床上。可以这样说,嫉妒之心,人皆有之。但由于嫉妒心理是对他人在才能、地位、成就、境遇、外貌等方面比自己强所产生的一种怨恨情绪,因此,它有可能对人际交往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还可能导致人际隔阂,破坏人际关系,影响自己的心理健康,阻碍自己的成长。作为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有人说,妒忌是用“平庸的情调对卓越意识的反感”。嫉妒往往是嫉妒者看到别人尤其是平素自己看不起的人在某些方面超过自己而产生的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进而可能发展到怨恨、打击别人。

嫉妒者常会哀叹社会的不公平,眼红别人的成就,不停地发牢骚,对别人的失败感到幸灾乐祸。而讲闲话、爱挑剔也是嫉妒者最常用来掩饰嫉妒的方法,特别是谈论他人的缺点或失败的地方,都可以让当事人感到短暂释放的快感。因为缺乏自尊,所以只有在贬低他人的时候才会舒服些。也因为自己的渺小,所以希望让别人渺小,好自我壮大。

(1)克服自私心理。如果自己没有私心杂念,平静地看待生活,就不会产生嫉妒心。客观地观察事物,想一想别人从自己的嫉妒中会得到什么,又会失去什么。

(2)知己知彼,正确分析,明了双方的长处和短处,学会在感情的激流中驾驶理智的风帆。这样,就可避免嫉妒这种不良情绪浸染到自己的意识中去。

(3)要有正确的竞争意识。对他人的成绩与荣誉要正确对待,因为集体中任何人的成绩和荣誉都是集体的。

(4)应加强思想意识修养,学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感情。充实自己的生活,扬长避短,寻找新的自我价值,发挥自身应有的潜能。

(5)掌握一些心理调适的技巧。比如为自己的嫉妒列一个清单,看看有哪些方面是由于自己的能力不如对方造成的;哪些方面是由于自己根本没有努力而对方努力了造成的;哪些方面是自己无中生有,只不过对别人本身有看法造成的……通过这样详细的分析,我们就可以看到自己嫉妒的出处,并各个击破。

(6)平时要多读一些情操高尚、内容丰富的书籍,多听格调高雅的音乐,以陶冶自己的心情。要培养开阔豁达的胸怀和高尚圆融的精神境界,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自重自爱,与人为善,不为琐事斤斤计较。

(7)要走出自我封闭的小天地,广交朋友。可和朋友一起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愉悦的情绪可使心灵得到净化,驱散嫉妒心理的阴霾,成为一个心身健康的人。

第二十(节)心理疲劳的自我诊断与矫正指南

心理疲劳是指因心理精神原因而非生理躯体原因导致无精打采,懒散无力,使反应速度、灵活性和准确度降低的心理机能的消极状态。心理疲劳常常带有主观体验的性质,并不完全是客观生理指标变化的反映。对于产生心理疲劳的人,轻者出现厌恶、逃避工作、学习、生活的症状,重者还可出现抑郁症、神经衰弱、强迫行为以及诸如开始吸烟、酗酒等生活习惯改变的现象。

心理疲劳通常表现为自感体力不支、精力不济、反应迟钝且伴有注意力不集中、思维不敏捷等症状。具体来说:

(1)情绪低落、精神不振、身心疲惫、反应较迟钝。情绪低落,对事物失去兴趣,体味不到生活的乐趣,注意力不能集中,思维迟缓,学习和工作效率降低,逐渐丧失生活目标和意志力。

(2)在情绪上的表现是情绪低落、浮躁、厌倦、忧虑等。简单地说就是什么也不愿意干,即使干了也干不好。活动效率降低,错误率上升。

(3)会导致一系列生理变化,如植物神经紊乱、消化不良、肠胃溃疡、食欲降低、失眠、头痛、眩晕、呼吸系统功能紊乱、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神经衰弱、体力不支。

(4)心理持续紧张,精神压力过大,甚至可能导致人体生理健康防线全面崩溃,出现各类重大疾病。

(一)测验指导

阅读下列每个题目,根据近期的实际情况或在类似情景中判断自己是否具有这一表现或症状。

(二)自我测

(三)测验计分与测评结果

第3、6、11、13、24题答“是”记0分,答“否”记2分。其余各题答“是”记2分,答“否”记0分。各题得分相加,统计总分。

你的总分:

0~10分:你精神饱满,神采奕奕。做事热情度高,有活力。没有心理疲劳的表现。

12~20分:说明你有极轻微的心理疲劳。不时会有感到累、想逃避的感觉,但也只是偶尔想想罢了。你懂得自我调节和控制,这些不良情绪并不会影响到你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学习。

22~40分:说明你有中等程度的心理疲劳。你常常想逃避、想摆脱,并且长时期地情绪低落,觉得身心疲惫,难以维持。

42~50分:你有重度的心理疲劳。值得你感兴趣的事情越来越少,越来越淡漠是你的症状表现。如果不及时化解,将不利于身心健康。

心理疲劳是由于长期的精神紧张压力、反复的心理刺激及复杂的恶劣情绪逐渐影响而成,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化解,长年累月,在心理上会造成心理障碍、心理失控甚至心理危机,在精神上会造成精神萎靡、精神恍惚甚至精神失常。心理疲劳一般发生在以下两种情景之中:一种是活动中紧张程度过高,致使心理活动异常、心理机能降低而显得不堪重负,难以承受精神压力而疲惫不堪;一种是长时间从事单调、乏味而令人厌烦的活动,致使兴致索然、情绪低落、活力降低、举步维艰而烦躁懒散、疲惫无力。

心理疲劳与生理性疲劳、病理性疲劳不同。生理性疲劳与病理性疲劳尽管同心理疲劳一样也会导致工作能力减弱、工作效率降低、错误率增加等后果,但都是一种自然性防护反应。生理性疲劳是由身体的肌肉承担高强度或长时间的活动造成的,削弱的主要是人的体力,其表现是肌肉疲劳;病理性疲劳是由各种疾病引起的,削弱的主要是人的相应的躯体机能,其表现是体虚乏力。心理疲劳则肌肉活动强度不大,也无躯体疾病而纯粹由神经系统活动过于紧张或过于单调引发,削弱的是一个人的心理机能,其表现是精神疲乏。

(1)不要使自己无休止地处于紧张状态之中。人对自我要有一个客观正确的估计和要求,不能对自己要求过高过急,凡事要讲求适度,根本办不到的事不要硬拼蛮干,避免长期超负荷运转。

(2)先要讲究脑力劳动的心理卫生,在从事脑力劳动时要聚精会神,劳逸结合,重视积极性休息。通常在紧张程度较大的活动中,要学会调节,如伸伸懒腰、观观景象、听听音乐,以使精神得到必要的松弛,待精力充沛、头脑清醒时再继续工作。

(3)尽可能避免产生应付式的心理活动而使自己情绪低落、抵触,更不能带着逆反心理长时间机械地去从事单调乏味的活动。不要害怕承认自己的能力有限,学会在适当的时候说“不”。

(4)要使自己始终保持积极的竞技状态。成功不骄横,失败不气馁。培养对所从事的脑力劳动的兴趣。使从事的活动丰富多彩。即使是单调的活动,也要想方设法使其变得有趣味,以使自己始终情绪高涨、兴趣盎然、神采飞扬地去从事必要的活动。

(5)注意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遇事多向前看,心情要尽量舒畅,做到“遇高兴的事不要过于乐,遇困难的事不要过于忧”。健康的开怀大笑是消除疲劳的最好方法,也是一种愉快的发泄方法。

(6)参加有兴趣的活动,寻找有情趣的生活,都可以增强心理承受力,减轻精神压力。读书、听音乐、观赏自然、制作、收藏等,都可以将注意力转到有益身心的活动中。

(7)睡眠不足可加剧心理疲劳和生理疲劳,所以保证睡眠是防止身体健康防线崩溃的重要方面。无论每天多么紧张、劳累、忧郁、烦躁,只要能保证足够的睡眠,都可以使身心有个缓冲疲劳的机会,提高身体和心理对疾病以及心理压力的耐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