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实用口才现用现查
31955300000005

第5章 如何通过说软话扭转社交中的被动局面

1.请领导帮忙时应让领导同情你

世界上所有的人差不多都具有同情弱小和怜恤难者的仁慈感情,找领导办事能否获得应允,有时恰恰是这种同情心在起作用。所以,不管你平常多么硬直自傲,这时候必须低下头来说软话,摆出一副可怜相才行。

通常情况下,人们是不愿轻易去找上级办事儿的,上级盛气凌人的“架子”在一般下属那里是不会被愉快接受的。一般而言,下属不到万般无奈和迫不得已的时候,是不会随便提出一件事让上级烦心的。所以,对一个人情世故相对成熟的下属来说,不经过“三思”,只靠脑瓜儿忽地一热乎便去找上级办某件事的人可谓寥寥无几。按照一般社会经验归纳起来,有如下一些事情是下属们经常要找上级出面办理和帮助解决的:

一是与工作有关的利益。这些利益包括调岗、晋升、涨工资、分房子。调停与同事之间的矛盾、平息一些不利于自己发展的言论或舆论。这一类事能否办到,关键在于你在上级心目中的位置,位置高了,他会把利益的平衡点放在你身上;位置若是低了,则必须借助外在的或间接的力量起作用方能把事儿办成,否则你便只能充当各种利益的旁观者了。

二是与社会生活有关的利益。包括借贷、买卖、调节各类纠纷,参与婚丧嫁娶等各类红白喜事的协调,对各类被侮辱、被损害者的法律公断以及某些同学、同乡、同事、朋友等托办的事宜等等。办这类事儿,上级一般未必直接出面和直接行使权力,他们的间接活动有时却是非常有效的。

三是与家庭关系有关的利益。包括夫妻关系、儿女关系、亲戚关系。这些关系所涉及的利益有时不能得到满足或者受到了伤害而自己又无力自我调节,于是责无旁贷,只好间接地承揽过来找某位上级说情,恳望他能出面干预或施加影响。如为子女找工作、帮助妻子调动工作、帮助某位亲属安置工作等等。

正是因为有以上这些利益关系,你才有可能经常要找上级办一些事情。这些事情几乎都可以涵盖在“困难”二字之下,如经济困难、思想困难、情感困难、地位困难等等,找上级办事儿,说穿了无非是托他们帮助解决这些“困难”。即言困难就有一些不堪负重的苦衷,要想把事情办成,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这些苦衷通情达理、不卑不亢和牵肠挂肚地吐出来,切入肌肤地诱使上级产生同情心,从而帮助你把恳求办的事情办好。

要引起上级同情,必须了解上级自身的人生经历和社会经历,对上级曾经有过类似的切身感受过的事情,容易得到同情,从而得到支持和应允。

要引起上级同情,说低头话时必须在人之常情上下功夫,必须把自己所面临的困难说得在情在理,令人十分同情。所以,对那些越是给自己带来遗憾的地方和痛苦的地方,越是要大加渲染,这样,上级才愿意以拯救苦难者的姿态伸出手来帮助你办事儿,让你终生对他感恩戴德。因为大凡能激发人的公正之心、慈悲之心和仁爱之心的事情,都能引起人们的同情和帮助欲,都能使人在帮助之后产生一种伟大的济世之感。

要引起上级同情,必须了解上级的好恶,了解他平时爱好什么,赞扬什么,又愤慨什么,了解他的情感倾向和对事物善恶清浊的评判标准。上级的同情心有时是诱出来的,有时是忙出来的。如果上级对某个朋友有成见认为他水平很差,他不得志和受排挤,是不足为怪的。那么,你要帮朋友解决常年在基层受压抑之苦,并想借此引起上级的同情,可能就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了。只有没有成见的时候,才能产生同情心。

同情心可以促进领导对你的理解,但这并不等于说马上就会下定帮你办的决心,因为领导者要考虑多方面的情况,有时会处于犹豫之中,甚至会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不想过问,这时,就需要努力激发领导的责任感,要使领导者知道,这是在他职责范围内的事,他有责任处理此事,而且能够办好此事。

所以,利用领导善良的同情心说低头话,如果运用方法恰当,即使上司铁石心肠,也能收到“以情感人”的奇效。

2.有感情也得能低头

小时候的玩伴或是过去的同学、战友,当年在一起的亲密无间,时过境迁,人家现如今有了出息,地位高了,心态也不一样了。如果你去求他办事,无视你们之间现在的差距,还是以“当年如何”的心态跟他交流,注定是剃头挑子一头热。在这里必须明白一点,感情归感情,你也完全可以拿它说事儿,但必须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能够拉下脸,说一些恰当的低头话才成。

蒋介石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不但杀了大量的共产党员,而且还秘密拘捕了数以万计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有一天,蒋介石接到门卫官的报告,说从家乡来了一位亲戚要求见他,蒋介石一听家乡来人了,连忙叫门卫官请他进来。

蒋介石仔细一看,门外进来的人正是自己的表弟,这个表弟,年龄只比蒋介石小两岁,是蒋介石小时候最要好的一个亲戚。

只见蒋介石的表弟走过来,行了个礼,说:“表哥目前宁可错杀一千,只怕连我这个表弟你也认不得了吧!”

蒋介石一听此言,知道这位表弟必有什么事要责备于他。仔细问清缘由后,果然不出所料,原来蒋介石在大肆拘捕共产党员与革命群众时,把这位表弟的一位好友也抓了进去。

蒋介石一听是这事,不由暗暗为难,这时的他下定决心“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人”,于是,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表弟放人的要求。

蒋介石的表弟一见这种情况,就知道今天若来硬的,肯定不会达到放人的目的。于是,他用悲伤的语气对蒋介石说:

“看来表哥确实变了一个人,姑妈当时对我说的话我还不信,现在看来是不会错了。”

接着,他回忆起小时候的情形,那时表兄弟在一起是多么的开心,感情是多么的深厚,那动情的言语不由得令蒋介石也为之暗暗感到悲伤。

说完这些话,蒋介石的表弟一抹眼泪,起身就要告辞,这时,蒋介石一挥手,说:

“好吧,表弟,看在你我幼时感情的份上,我答应你放人!”

就这样,一番亲情感动了杀人如麻、心如铁石的蒋介石,可见亲情是人世间所有人都会引起重视的一种感情,那种“七情六欲皆无”的境界看来是极少的人能做得到的。

从这个故事我们也可以看出,在利用亲戚关系时,言语起了很大的作用,可以说,善用亲情在很大程度上是要善用语言去说服对方、感动对方。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少年时做过放牛郎,结交了一帮穷朋友。做了皇帝后,那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便渐渐袭来,于是他很怀念过去的一帮穷朋友,总想找机会与他们敞心叙谈。

有一天,一个人从乡下赶来,一直跑到皇宫门外,在他的哀求下,值日卫官进去启奏说:“有旧友求见。”

朱元璋吩咐传进来,那人见面后即下拜说:

“我主万岁!当年微臣随驾扫荡芦州府,打破罐州城。汤元帅在逃,拿住豆将军,红孩子当兵,多亏菜将军。”

朱元璋听他说得动听、含蓄,心里很高兴,回想当年饥寒交迫、有乐共享、有难同当的情景,心情很激动,所以,立即封他为御林军总管。

这个消息让另一位穷朋友听见了,心想:

“同是那时候一块儿玩的人,他去了既然有官做,我去了也不会倒霉的。”

和朱元璋一见面,他高兴极了,生怕旧友忘了自己,便指手画脚地说:

“我主万岁!还记得吗?从前你我都替人家放牛。有一天,我们在芦花荡里,把偷来的豆子放在瓦罐里煮。还没等煮熟,大家就抢着吃,把罐子打破了,撒下一地的豆子,汤都没在泥地里,你只顾顺手从地下抓豆子吃,却不小心连草叶子也送进嘴里,卡住喉咙。还是我出的主意,叫你用青菜叶子放在手上一起吞下,才把红草叶子咽到肚子里去。”

当着百官的面,朱元璋又气又恼,哭笑不得,为顾全风度,他喝令左右:

“哪来的疯子,拿下,重责。”这位皇帝的穷朋友,因一味讲实话,既不掩饰自己,又不赞美别人,结果落得如此的下场。

由上述例子可知,即使是两小无猜的发小,地位不同了,也要看人脸色再说话。

3.功劳面前更要说低头话

有人说,低头话该说的时候自然要说,可是我有了大功劳,正是别人对我感恩戴德或欣赏有加的时候,何必自我作践说低头话呢?持这种观点的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对人情世故仍是不甚了了,照他这种观点和做法,估计用不了多久,对他感恩戴德和欣赏有加的人就变成了你死我活的仇敌。说到底,这些人还是打心眼儿里把自己看得太高了。

郭解,是西汉的一位侠客,为人行侠仗义,在当时很有声望。有一次,洛阳某人因与他人结怨而心烦,多次央求地方上有名望的人士出来调停,对方就是不给面子。后来他求到郭解门下,请他来化解这段恩怨。

郭解接受了这个请求,亲自上门拜访委托人的对手,做了大量的说服工作,好不容易使对方同意了和解。照常理,郭解此时不负人所托,完成这一化解恩怨的任务,可以走人了。可郭解有高人一着的棋,有更技巧的处理方法。

一切讲清楚后,他对那人说:“这个事,听说当地许多有名望的人也来调解过,但都没有调解成。这次我很幸运,你也很给我面子,我把这件事解决了。但我毕竟是个外乡人,占这份功劳恐怕不好。本地人出面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我这个外地人来解决了,未免会使本地那些有头有脸的人感到丢面子啊。”他进一步说:“这件事这么办:请你再帮我一次,从表面上让人以为我没办成,等我明天离开此地,本地几位头面人物还会上门,你把面子给他们,算是他们调解成的,好不好?拜托了!”

郭解很懂得照顾别人的面子,因为他知道,那些当地的头面人物是爱面子的人。如果得罪了他们,以后还怎么在这里混?所以自己还是当个幕后英雄,成全他们的美名吧。

明朝的王守仁平定了宁王朱宸濠的叛乱以后,权奸江彬等人嫉恨他功劳大,散布流言蜚语说:“王守仁以前是与朱宸濠同谋的,等到已经听说各路大军开始征伐了,才擒拿了朱宸濠以自脱。”王守仁听了这种传说,于是把朱宸濠交给了协同参战的张永,使皇帝能够亲获朱宸濠,满足自己御驾亲征、生擒逆首的虚荣心。后来张永也在皇帝面前极力称赞王守仁的赤胆忠心和谦虚让功的美德,皇帝明白了事情的真相,于是赦免了王守仁。

龚遂是汉宣帝时代的一名贤良能干的官吏。当时渤海一带灾害连年,百姓不堪忍受饥饿,纷纷聚众造反,当地官员镇压无效,束手无策,宣帝派年已七十余岁的龚遂去任渤海太守。

龚遂轻车简从来上任,安抚百姓,与民休养生息,鼓励农民垦田种桑,规定每户种一株榆树,一百棵茭白,五十棵葱,一畦韭菜,养两口母猪,五只鸡。对于那些心存戒备,依然持刀带剑的人,他劝道:“为什么不把剑卖了去买头牛,务点正业?”经过几年治理,渤海一带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温饱有余,龚遂名声大振。

于是,汉宣帝召他还朝,他有一个属吏王先生,请求随他一同去长安,说:“我对你会有好处的!”其他属吏却不同意,说:“这个人,一天到晚喝得醉醺醺的,又好说大话,还是别带他去为好!”

龚遂说:“他想去就让他去吧!”到了长安后,这位王先生还是终日沉溺在醉乡之中,也不见龚遂。可有一天,当他听说皇帝要召见龚遂时,便对看门人说:“将我的主人叫到我这儿来,我有话要对他说!”王先生一副醉汉狂徒的模样,龚遂也不计较,还真来了。王先生问:“天子如果问大人如何治理渤海的,大人当如何回答?”

龚遂说:“我就说任用贤才,使人各尽其能,严格执法,赏罚分明。”

这位王先生连连摆头道:“不好,不好!这么说岂不是自夸其功吗?请大人这么回答:‘这不是小臣的功劳,而是天子的神灵威武所感化的!’”

龚遂接受了他的建议,按他的话回答了汉宣帝,宣帝果然十分高兴,便将龚遂留在身边,加官晋爵。

我们常说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人前低头,说低头的话也是这样,必须正确分析情势,准确判断何种情况下低头话是必不可少的,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4.说错话后及时认错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关键在于如何处理。做错事情之后,去向人低声道歉固然必要,但有时仅靠一句“对不起”是不足以获得谅解的。在这里,我们以黛博拉的事件为例。有一次黛博拉在同事谈话时称其上司是“机器人”,结果被上司知悉。于是黛博拉给上司写了一张条子,约他抽空谈一谈,上司同意了。“显而易见,我用的那个词绝无其他用意,我现在倍感悔恨。”黛博拉向上司解释说,“我之所以用‘机器人’之类的字眼,只不过是想开个玩笑,我感到上司对我们有些疏远、麻木,因此,‘机器人’三字又不过是描述我这种感情的一种简短方式。”上司为黛博拉合情合理的解释和自我批评而深受感动,他当即表态,说要努力善解人意,做个通情达理的人。

把问题讲清楚,通过这种方式,黛博拉帮助上司做到了平心静气,并顺利地解决了他们之间的信任危机。

诚然,推卸责任是我们找借口辩解的一种方式,然而,问题不在于我们要找借口辩解,而在于我们辩解时不能太直率、太生硬。

任何人都会进行辩解。堪萨斯州大学心理学家,就此类主题写过两本书的斯尼德指出:“如能使对方感到出现目前的过失是事出有因,而且保证不会再重复,找借口辩解解除大家的紧张情绪。”“且借口如能成为解释,便更能使人感到舒适惬意。”斯尼德又补充道。

终止,偃旗息鼓,这是自己在论战中不慎失误,造成明显不利形势时,采取的一种暂时退却的策略,以便振作精神,调整战术寻机再战。

任何人在论战中都难免失误,任何一方都可能遇到强劲的对手,若一方稍有不慎,就会被强敌抓住把柄击中要害。此时既不能强辩,也不可狡辩,否则将失败得更惨。为了终止已造成的失误,最好装聋作哑,不予理会。有人说:“我以多次陷入相似境地的同事身份,让我冒昧地向同事提出劝告,最好的撤退方法就是一心一意地撤退。”

公开讲话也好,与人交往也好,犯错在所难免,而有些看似不经意的错误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所以及时认错、及时低头,开诚布公地讲一些能让人谅解的低头话才是会说话、会办事的表现。

5.自责换来谅解

俗话说,一句话把人说笑,一句话把人说跳。在家里、在单位、在外面办事,受到别人指责的情况谁没碰到过?也许他的指责有道理,也许他的指责根本就是小题大做甚至无中生有。这时,有的人本能的反应是立即还嘴反击,结果常常是由小吵演变成大闹,最后落个两不相让又两相伤害。其实细细想来,指责别人有时只是一种个人情绪的发泄,如果被指责者不去计较,而主动低头,你说我一个借我认两个错,反倒让他不好意思。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当指责落在我们自己头上时,那就试试这一招吧。

王君是一位商业艺术家,他曾用礼貌道歉的话语得到了一个极易动怒的雇主的信任,王君在讲他这段故事时说:

作广告图时,最要紧的是简明正确,有时不免发生些小错。我就知道有一位广告社主任,专喜欢在小地方挑毛病,我时常是不愉快地从他的办公室走出来,不是因为他的批评,而是他攻击的地方不当,最近我于百忙中替他赶完一幅画,他来电话叫我去见他,到那儿果不出所料,他显得非常愤怒,已经准备好了要批评我一顿。我却想到了用自己责备自己的方法争取主动:“先生,你所说的话不假,一定是我错了,而且是不可原谅的。我替你画画多年,应该知道如何才对,我觉得很惭愧。”

他立刻为我分辩说:“是的,你说得对,不过这并非大错,仅只——”我马上插嘴说:“不论错的大、小,都有很大的关系,会给别人看了不高兴。”

他打算插嘴说话,但我却不容他。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批评自己,我很愿意这样做。我继续说:“我实在应该小心,你给我的工资很多,你理应得到满意的东西,所以我很想把这幅画重新画一张。”

“不!不!”他坚决地说:“我不打算再麻烦你。”他夸奖我所画的画,说只需稍加修改就可以了,而且这一点小错,亦不会使公司受损失,仅是一点小节不必太过虑了。

我急于批评自己,使他的怒气全消。最后他邀我一起吃点心,在告别之前他给我开了一张支票,并委托我画另一幅新的广告。

王君说,我承认自己错了,以显示主任的正确,抬高了他的地位,他高兴之余也不会再苛责我了。

试想,如果王君换一种做法,尽力为自己辩解,那会怎样?所以,只要无关大局的事情,以埋汰自己的话堵住对方的嘴,这样他会主动伸出双手把你低下的头扶起来。

查一查:怎样应对无谓的口舌之争

避让忍耐是中国传统的生存哲学。低头是一种大智慧,为争一时之气不肯低头,惹出事来恐怕就不是简单地低一下头、说两句认错的话就能解决的了。

武则天时代有个丞相叫娄师德,他性格稳重,很有度量。他的弟弟当上了代州刺史,临行之时,娄师德对弟弟说:“我担任宰相,你现在又管理一个州,受皇上的宠幸太多了。这正是别人妒嫉的,你打算怎样对待这些人的妒嫉以求自免灾祸呢?”娄师德的弟弟跪在地上,对哥哥说:“从今以后,即使有人朝我脸上吐唾沫,我也自己擦去,决不叫你为我担忧。”娄师德忧虑地说:“这正是我所担忧的。人家向你吐唾沫,是对你恼怒。如果你将唾沫擦去,那不是违反了吐唾沫人的意愿吗?别人会以为你在顶撞他,这只能使他更火。怎么办呢?要是人家唾你,你要笑眯眯地接受。唾在脸上的唾沫,不要擦掉,让它自己干。”

后人对娄师德教人“唾面自干”的这种忍耐,总是嗤之以鼻,认为十分迂腐可笑。事实上,娄师德式的忍,是在训练一个人的韧性,教人知道如何收敛自己,而非以忍耐为目的。娄师德在武则天时代出将入相,总管边疆事务三十年,他在兼河源(今新疆于田)军司马时,和吐蕃大战,八战八克,具备这样勇气过人的精神和气魄,岂是一个畏缩者能够有的气质?

富弼是北宋仁宗时的宰相,字彦同。因为大度,上至仁宗,下至文武官员都称他品行优良。

富弼年轻的时候,因聪明伶俐,巧舌如簧,常常在无意之间得罪一些人,事后,他自己也深为不安。经过长时期的自省,他的性格逐渐变得宽厚谦和。所以当有人告诉他某某在说你的坏话时,他总是笑着回答:“你听错了吧,他怎么会随便说我呢?”

一次,一个穷秀才想当众羞辱富弼,便在街心拦住他道:“听说你博学多识,我想请教你一个问题。”

富弼知道来者不善,但也不能不理会,只好答应了。

众人见富才子被人拦在街上,都涌过来看热闹。

秀才问富弼:“请问,欲正其心必先诚其意,所谓诚意即毋自欺也,是即为是,非即为非。如果有人骂你,你会怎样?”

富弼想了想,答道:“我会装作没有听见。”

秀才哈哈笑道:“竟然有人说你熟读四书,通晓五经,原来纯属虚妄,富彦同不过如此啊!”说完,大笑而去。

富弼的仆人埋怨主人道:“您真是难以理解,这么简单的问题我都可以对上,怎么您却装作不知呢?”

富弼说道:“此人乃轻狂之士,若与他以理辩论,必会言辞激烈,气氛紧张,无论谁把谁驳得哑口无言,都是口服心不服。书生心胸狭窄,必会记仇,这是徒劳无益的事,又何必争呢?”

仆人却始终不理解自己的主人为何如此胆小怕事。

几天后,那秀才在街上又遇见了富弼。富弼主动上前打招呼。秀才不理,扭头而去;走了不远,又回头看着富弼大声讥讽道:“富彦同乃一乌龟耳!”

有人告诉富弼那个秀才在骂他。

“是骂别人吧!”

“他指名道姓骂你,怎么会是骂别人呢?”

“天下难道就没有同名同姓之人吗?”

他边说边走,丝毫不理会秀才的辱骂。秀才见无趣,低着头走开了。

气量如海,大度待人,对社会交际的顺利进行,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与人之间经常发生矛盾,在矛盾面前,若能够有较大的气量,以宽容的态度去对待别人,即使对无理取闹者也能以低头说话轻巧避开其锋芒,这样,就会在时间的推移过程中,逐渐改变对方的态度,使矛盾得到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