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是从书本上、教师讲授中获取知识;“习”则是从生活实践中获取知识。有人说过,人的一生中有70%的知识是从生活实践中获得的,这一数据虽未必准确,但也说明了在生活实践中进行学习的重要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个体的知识背景越丰富,学习起来就越轻松,而且已经阅读过的东西,有千万个接触点。跟你尔后要解决的问题是相通的。”这里所说的“知识背景”、“千万个接触点”,就是指的生活实践。具有哪方面的生活实践,便容易从书本上获得哪方面的知识;具有不同生活实践的人读同一本书,其收获体会可能截然不同。这是因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知识源于实践,实践出真知。生活实践越丰富,越容易获得广泛的书本知识,完善知识结构。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在《论知识》一文中说:“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惟聪明者运用学问。”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这是一门技艺,不经过实践就不能学到。只有通过实际活动,掌握了运用知识的技巧,在现实中能具体运用知识,才能获得真学问。
如何才能从生活实践中获取广博的知识呢?一是要做个有心人。处处留心皆学问,随时都保持要读无字之书的心理状态,这样方能防止重要信息的流失,从生活实践的方方面面吸取知识,为大脑活动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开阔视野,启迪思维,开发智能,创造成果;二是要勤作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随身带上笔记本和钢笔、圆珠笔或铅笔,在参观实习、同事闲聊、朋友聚餐、文化娱乐、游山玩水时,把看到、听到、想到的新东西、重要信息,即时记在笔记本上,以免遗忘;三是要常思考。伽里略讲:“思考是人类最大的快乐。”普朗克说,思考“可以构成一座桥,让我们通向新知识”。在生活实践中获得的东西,往往是只“知其然”,还要通过思考这座桥,才能“知其所以然”。只有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才算得上是真正获得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