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则故事说明心理状态对完成某一任务的结果是有很大影响的。
一位心理学家首先让10人穿过一间黑暗的房子。在他的引导下,这里边10个人都成功地穿了过去。然后,心理学家打开房内的一盏灯,这些人才发现,刚才他们是从小独木桥上走过的,桥下是水池,池里有十几条大鳄鱼。心理学家再让他们穿过这间房子,只有3人站了出来,1人小心翼翼地走了过去,1人走到一半时,竟趴在小桥上爬了过去,1人刚走几步就趴下了,不敢走了。
很多时候,成功就像通过这座小桥,失败的原因恐怕不是力量薄弱、智能低下,而是周围环境的威慑——面对险境很多人早就失去了平静的心态,慌了手脚,乱了方寸。时下初考、中考和高考等各类考试在即,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对考生来讲是不可忽视的问题。现谈几种,同学们不妨试一试。
1.自我认识调节法
对考试的心理压力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产生于对自己的认识,对考试的认识。首先考生要正确了解和认识自己,确立正确的考试态度。可通过对学科老师的咨询,对同学的了解,帮助自己重新认识考试的重要性和难度。通过分析,看到自己的成绩和强项。其次,在这个基础上逐步培养自信心与成功感,自信心一旦确立,紧张感就自然会减轻。
2.自我激励法
考生的心理,在一般情况下,最适合运用激励的方法来提高学习兴趣。在紧张的复习中,要不断地激励自己去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如发现精神压力过大时就可以激励自己:该复习的内容,我都认真复习了,还有什么可紧张的?考试无非还是这些内容,要相信自己付出的劳动。这样,可消除自己的紧张情绪,树立自信心。
3.目标转移法
复习迎考期间,目标是复习迎考,但是如果对这个“中心目标”过于重视,以至于破坏了生活习惯和学习常规,过于集中于这个“焦点”,就容易疲劳、紧张、压力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可把注意力从复习迎考转移到其他的事情上去,如去郊游、看电影、做家务等。这样,既调节了自己的心情,转移了视线,紧张心理得以松弛,又促进了积极休息,提高了复习效率。
4.考前放松法
复习计划中时间安排一般到考前一周截止为宜。在复习计划实施中要勤奋拼搏,用尽浑身解数,使复习见功见效。考前的一周时间内应属于完成复习任务阶段,属于自由自在、拾漏补缺阶段。这阶段中以恢复精力体力为主,必要时参加一些体育、文娱活动,以更好地把自己调整到一个充满自信、精神饱满、斗志昂扬、思维敏捷的良好状态。
另外,在考前适度紧张,也利于考生的发挥。同仁医院心理科许天红医生说,考前不宜过分放松。科学研究表明,适当的紧张有利于人的水平发挥;放松过度,大脑思维会变得懒散、迟钝。一旦完全松懈下来,不动手做题,不复习所学的东西,很容易导致遗忘。玩过几天,再翻开课本,再动手做题,就会觉的陌生了好多。一些概念、定理忘了;一些解题方法、解题思路也生疏了。这对即将参加考试的考生是很不利的。考试是为了检验学生在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要掌握的知识点被浓缩于几张试卷上,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熟练地解答所给的题目。因此,考试的最后关头,不能过分松懈,要继续复习,温故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