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性的优点全集
31951800000024

第24章 如何活得精彩(4)

“我们办公室一共有四位打字员,经常因工作量太大而加班加点。有一天,一个副经理坚持要我把一封长信重打一遍,我告诉他只要改一改就行,不需要全部重打。可他竟然说,如果我不重来他就另外雇人了。我气得要死,为了保住这个职位和薪水,我只好假装喜欢,重新打这封信。干着干着,我发现如果我假装喜欢工作,那我真的会喜欢到某种程度,而这时我的工作速度就加快。这种工作态度使我受到大家的好评,后来一位主管请我去做他的私人秘书,因为他了解我很愿意做一些额外的工作而不抱怨。

“结果我发现:心理状态的转变给我带来了奇迹。”

汉斯·威辛吉教授说,你不能只坐在那里,等待快乐的感觉出现;反之,你应该站起来,开始学习快乐的人的动作和谈吐。他说:“假装快乐不能在30天中把一个内向的人变成一个开心的外向的人,但却是迈向正确方向的第一步。”

哥顿小姐运用的就是汉斯·成辛吉教授的“假装”哲学,他教我们要“假装”快乐。心理学家也曾建议我们有时不妨假装快乐,这样去做的人大都能改变心境,也随之能改变命运。实践证明,假装快乐很是有效,你最初也许会觉得那是假造的,但只要多练习,假造的感觉自然会消失。

假装绝对不是坏事,但一定要装得很像。假设您遇到了很不愉快的事情,而您想要假装自己很快乐,想想您该怎样假装呢?至少要面带微笑吧!为了做一个成功的假装者,您必须尽量想一些愉快的事情,为您的微笑补充能量,慢慢地,快乐的事情就会不断地涌出来,最后您会发现自己从不快乐变成了假装快乐,又从假装快乐变成了很快乐。

我们知道,造成疲劳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无聊。我想这是很容易想见的事:假设你的邻居住了一个年轻的女孩,下班回家时她整个人都累坏了。她腰酸背痛,头疼欲裂,所以不吃晚饭就上床睡了。然后电话铃响,是男朋友打来的电话,邀她去跳舞。女孩眼睛一亮,立刻一跃而起,穿上她最美丽的衣服,一直跳舞到深更半夜才回来。累了吗?一点也不,她神采飞扬,兴致高得很,甚至还了无睡意,满脑子还都是那些活泼的音乐呢!

难道说,下班时那个女孩的筋疲力尽都是装作出来的?不,她的确是累坏了,因为她觉得工作无聊,人生也很无聊。这样的人满街都是,不见得是你的邻居而已,说不定就是你自己。

前面已经说过,造成疲倦的情绪因素胜过单纯的生理因素。从前有人做过实验,证明了无聊的确是疲倦的主因。那个实验是对一组学生进行一连串显然枯燥无趣的测试,结果学生都昏昏欲睡,抱怨头痛眼酸,有些甚至还觉得胃痛。这些都是想象的毛病吗?不,经过详细检查,发现人在无聊的时候,血液中的氧燃烧的确比较慢。等到碰到有趣的事情时,功能就立刻恢复正常了。

我们在做有趣的事情时,就不容易觉得疲倦。像我上回到加拿大洛基山脉去度假,成天钓鱼、砍柴,可是一点也不觉得累,因为我有兴致,还有成就感,否则在海拔7000英尺做这许多事早就累得躺在那里了。

哥伦比亚大学的爱德华·东狄克教授做过一个实验,他让一群年轻人不眠不休一个星期,一直从事有趣的活动。经过详细研究之后他做成报告:“无聊是怠职的真正原因。”

如果你是一个劳心的人,真正让你疲倦的不是你做完的工作,而是你还没做的工作。举例而言,你还记得上个工作不尽心的日子吗?老是有人来打断你的工作,信也没回,约会也取消了,到处都是麻烦,成天都不对劲。你一事无成,你下班回家像打了一场仗回来,头快炸了似的。

第二天一切又对劲了。你的工作量是昨天的10倍,而你回家的时候却觉得像凯旋而归的勇士。你一定有过这种经验,我也有。

我在撰写本章时,曾抽空去看了一场音乐喜剧,里面有一句最佳的警句说:“能够做他们喜欢做的事的人都是幸运的家伙。”他们之所以幸运是他们因此能享有更多精力与快乐,减少烦恼和疲劳。

你的兴趣在哪里,你的精力就在哪里。陪一个唠叨的太太走过10条街,远比陪知心识趣的情人走上10英里路要辛苦得多。

可是那又有什么办法呢?也许你不妨参考一下下面这个速记员的做法。她在一家石油公司任职,一个月有好几天她得做一件最无聊的例行公事:整理各种数据表格。那个工作无聊到她本能地不服,决定非让它显得有趣一点不可。怎么做呢?她每天跟自己比赛。她数过每天早上整理过的表格,决定下午要超越早上的记录,明天又要超越今天的记录。如此这般,她的工作成绩比同一部门别的速记员的成绩都好。她这么做得到了什么吗?加薪?升迁?赞美?都没有。但是它的确帮她避免因无聊引发的倦怠,让她的心情常葆活力。也因为这种苦中作乐的心态,使她在闲暇时能做更多快乐的事。

我碰巧知道这个故事是真的。我娶了那个女孩。

十几年前,有一个年轻人也觉得他的工作很无聊。他在一家工厂当作业员,负责站在车床边转螺丝钉。那个工作无聊到令他想辞职,可是他又怕找不到别的事。既然无法辞职,他就决定苦中作乐,开始跟他旁边的同事比赛,看谁的工作快。结果领班对他的工作效率大为赞赏,不久就把他调到较好的岗位,结果一路升迁,今天他已经是一家大公司的老板了。要不是当初那一套苦中作乐的本事,也许他还在那家小工厂转螺丝钉呢,又哪有今日的斐然成就呢?

着名的电台新闻评论员凯丹顿也告诉我他苦中作乐的经过。在他22岁时,他在一艘运牛船上工作,负责喂牛吃草喝水,就这么漂洋过海到了欧洲。初到巴黎,他一文莫名,差点潦倒街头,好不容易在英文报上看到一则招聘启事,终于找到一个卖实体幻灯机的工作。

于是,他开始在巴黎街头挨家挨户推销他的产品,而他连一句法语都不会说。但是第一年他就赚到5000元的佣金,跻身当年巴黎业绩最好的推销员之列。更重要的是,那一年的经验教给他的东西比在大学念四年书还管用。他说自从做过那个工作之后,他觉得自己甚至可以把国会记录推销给法国的家庭主妇了。

这一年的经验使他对法国生活有了具体而微的了解,事后更证明了对他的报道有莫大的帮助。

话说回来,也许你觉得很奇怪,他既不懂法文,又怎么把东西推销出去呢?原来他先请雇主把推销辞写好,他背下来,到时就去敲人家的门,等主妇出来应门时,他就背出一串奇怪的有外国腔的法文。他会把产品给那位主妇过目,而人家发问时,他就耸耸肩,说:“我是美国人……美国人……”然后他就脱掉帽子,指着黏在帽顶的法文小抄。这一招通常把别人逗得忍俊不禁,他也跟着笑起来,趁机再拿更多产品给她过目,像这样成交的机会就多得多了。

凯丹顿先生说,这件事说来似乎很有趣,然而实在一点也不容易。他告诉我,惟一支持他做下去的动力是他下定决心要把它变成一件有趣的工作。每天早晨出发前,他会先对着镜子给自己来一段精神讲话:

“如果你想混口饭吃,就得去做这个工作,既然非做不可,为什么不做得快乐些呢!你何不想象你每按一个门铃,就是站在一座舞台上,有一个观众等着看你的表演?不是吗?你的工作其实也就跟舞台表演一样,为什么不好好发挥你的表演才华呢?

凯丹顿先生告诉我,这种精神讲话对他的鼓励极大,使他有勇气有信心在人生地不熟的巴黎开拓前程,也终究造就了锦绣前程。

精神讲话效用宏大,千万不要等闲视之,它是极有心理学根据的。借着对自己进行精神讲话,你可以将自己的思想导向积极乐观的层面,你就会充满斗志。毕竟,是人的思想形成人的生活,好与坏全在你自己一念之间。

保持正确的思想,工作就不会再那么令人难以忍受。你的老板要你对工作感兴趣,他才能多赚钱。但是别管老板怎么想,快乐工作全是为了你自己。想想看,就算这一份工作不中你的意,换了别的事也可能都一样呀。一切都看你自己,高兴也是过日子,不高兴也是过日子,你怎么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