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性的弱点全集
31951500000047

第47章 保持清醒的头脑(8)

就事实而论,世间的大部分贫困都是由懒惰造成的,都是由奢侈、浪费、不愿努力、不肯奋斗造成的。而且懒惰往往与浪费携手同行;懒惰的人常常也浪费,浪费的人一定就懒惰。

但人类有着几种坚强的品格,是和贫困势不两立的,那就是自信和勇敢。有许多人虽处贫困,虽遭患难和不幸,但他们有着自信和勇敢的秉性,最终能够制服贫困这个恶魔。

如果一个人缺乏勇敢和自信的卓越品质,而只是过着一种懒惰、畏缩的生活,那么他就永远不能战胜贫困、奋发有为。

如果一个人立意坚定,要永远地摆脱贫困,要从服装、面容、态度等生活的各个方面拭去贫困的痕迹,要表现自己卓越的品质,要一往无前地去争取“富裕”与“成功”,那么世界上应该没有一件事能够动摇你的决心。这样,自然会增强你的自信,使你发挥出潜在的力量,最终摆脱贫困,获得惊人的成就。

如果一个人安于贫困,视贫困为正常状态,不想努力挣脱贫困的状态,那么在身体中所潜伏的力量就会失去它的效能,他的一生将永远不能脱离贫困的境地。

还有一些人,缺乏脱离贫困的自信,并把贫困视为他们自己的命运,那么他们实在是没有希望,除非他们能恢复已失去的自信,并摆脱甘受命运摆布的思想。

我知道一个年轻人,是美国一所着名大学毕业的,他说,如果他父亲一星期不给他5个美元,他就要挨饿。

这实在是一个沮丧的青年,他不相信他能成功什么;他也尝试过很多事情,尽遭失败。他对自己的才能也没有信心,他总是不相信自己所做的事业会成功,因此今天干这个,明天就做那个,终于一事无成。

贫穷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贫穷的思想,以及认为自己命定贫穷、必会老死于贫穷的错误观念。一旦处于贫穷的境地,就认为自己命定贫困,这确实是绝大的谬误。

如果你觉得目前自己前途无望,觉得周围一切都很黑暗惨淡,那么你就应当立即转过身回过头,走向另一面,朝着希望和期待的阳光前进,并将黑暗的阴影尽数抛弃。

要迅速地斩除一切贫困的思想、怀疑的思想,忘却脑海中一世暗淡、忧郁的印象,而代之以光明的、有希望的和快乐的印象。

在伟大的世界里,造物主为每个人都预备了美满的结局,我们应该下定决心,集中精力,去努力争取。争取这美满的人生结局是天赋的权利,有成千上万的人因为能运用这种权利,能够努力向前,最终脱离了贫困的境地。

有效排忧的四个步骤

卡瑞尔博士说过:“不知道怎样抗拒忧虑的生意人都会短命。”那么如果你是生意人,如果你不想短命,就这样做:当你碰到忧虑的事时,不妨采取以下四个步骤。

让我们开诚布公地谈谈吧。也许我的确不能帮你解除生意上的50%忧虑。从刚才分析的结果来看,除了你自己,没人能做得到这一点。可是我所能做到的是,让你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剩下的就要看你自己了。

前面曾经提过世界着名的亚历西斯·卡瑞尔博士的话:“不知道怎样抗拒忧虑的生意人都会短命而死。”

既然忧虑的后果如此严重,那么如果我能帮你消除——即使是其中的10%,你是否会觉得满意呢?……会的?……很好,我下面就要告诉你:一个生意人,他不仅消除了50%的忧虑,还减少了70%的以前用来开会、解决他生意上问题的时间。

而且我不会告诉你那种你没办法去查证的故事,如某一位“琼斯先生”或我在俄亥俄州认识的某一个人。这个故事的主角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利昂·席孟金。多年来他一直是西蒙出版社几个高阶层单位主管之一,现在是设在纽约州纽约市洛克菲勒中心的袖珍图书公司董事长。下面就是利昂·席孟金的经验:

15年来,我几乎每天花一半的时间来开会和讨论问题。讨论我们是否该这样或那样,还是什么都不管。开会时我们都非常紧张,在椅子上坐立不安,在办公室里走来走去,彼此辩论,不停绕着圈子。到了晚上,我会弄得筋疲力竭。我原以为我这辈子大概就只能这样了。而我一直这样做了15年,并不觉得应该还有更好的办法。如果有人告诉我可以减去那些花在会议上时间的四分之三,可以消除四分之三的神经紧张。我会认为他是一个睁着眼睛、咧着大嘴、不懂事的乐观主义者。可是,我却拟出一个恰好能做到这一点的计划。这个办法我已经用了8年,对我的办事效率、健康和快乐来说,都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话听起来像是变魔术——可是就像所有的戏法一样,一旦你弄清是怎样做的,就非常简单了。

下面就是我的秘诀:

第一,我立即停止15年来,我们在会议中所使用的程序——在以往,我那些很烦恼的同事总会先把问题的细节报告一遍,最后再问:“我们该怎么办?”

第二,我订下一条新的规矩——任何一个想要把问题拿来问我的人,必须先准备好一份书面报告,并在报告中回答以下四个问题:

问题1:究竟有什么问题?

以前我们在这种会议上通常花上一二个小时,都没人弄清楚真正的问题在哪儿。我们常会开始讨论我们的问题,却不肯先花点时间明白地写出我们的问题是什么。

问题2:问题的起因是什么?

我回顾一下,吃惊地发现我在这种会议上浪费了太多时间,却没有清楚地找出构成问题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问题3:这个问题能应用哪些解决方法?

在以前的会议中,总有一个人提出一种解决方法,另外一个人就会跟他辩论,大家发起火来,常常讲到题外去。而开完会时,还没有找到可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

问题4:你建议用哪一种方法?

以往跟我一起开会的人,总会花上好几个钟点为一种情况担心,不断地绕圈子。从没有想过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法,然后写下来:这是我建议的解决方案。

现在,我的手下很少把他们的问题拿来找我了。为什么?因为他们发现,为了回答上面的四个问题,他们得把所有的事实搜集起来,把他们的问题仔细加以考虑,在他们做过这些以后,他们才发现四分之三的问题都不必再来找我商量。因为最适当的解决方案,就会像面包从烤面包机里跳出来一样。即使是在那些必须跟我讨论的情况下,所花去的时间也不过是以前所花的三分之一,因为讨论的过程很有秩序而符合逻辑,最后都能得到很明智的结论。

现在,袖珍图书公司的办公室里,不会有人再花那么多时间去担心、去讨论出了什么问题,而会以更多的行动来解决问题。

弗兰克·贝特吉尔是美国最了不起的保险业巨子。他告诉我,他不仅会减少生意上的忧虑,而且收入倍增,所使用的也是类似的方法。以下是他给我讲述的故事:

很多年以前,我刚开始推销保险时,对自己的工作充满无限的热诚和喜爱。然后发生了一点事情,使我很气馁。我开始看不起自己的工作,甚至想放弃。我几乎要辞职了——可是我突然想到一件事。在一个星期六的早晨,我坐下来,想找出我忧虑的根源在哪儿。

(1)我首先问自己:“问题到底是什么?”我的问题的答案是:我访问过很多人,可是业绩并不够好。我似乎跟那些潜在的顾客都交谈得很好,可是到最后快要成交的时候,那位顾客就会跟我说:“啊!我还得考虑考虑。贝特吉尔先生,什么时候再来时再说吧。”于是我又要再去找他,浪费掉不少的时间,使我觉得很颓丧。

(2)我问自己:“有何可能的解决办法?”可是要得到问题的答案,我一定得先研究以前的事实。我拿出过去12个月来的记录,仔细看看上面的数字。

结果,我有一个非常惊人的发现,就在本上,白纸黑宇写得很明白。我发现我所卖的保险里,有70%是在第一次见面就成交的;另外有23%是在第二次见面的时候成交的;还有7%,是在第三、第四、第五次……才成交。这些东西,让我觉得很难过,很浪费时间。换句话说,我的工作时间,几乎有一半都浪费在实际上只有7%的业务上。

(3)“那么答案是什么呢?”答案非常明显,我立刻停止第二次以后的所有访问,把空出来的时间拿来寻找新的顾客。结果真是令人难以相信:在很短的时间里,我把平均每一次赚28元的业绩提高到427元。

弗兰克·贝特吉尔是美国最着名的人寿保险推销员,每年接进来的保险业务都在100万美元以上。可是他曾经一度想放弃他所从事的工作,几乎就要承认失败。结果呢?分析问题使他步人了成功之路。

你是否也应该把这些问题应用在你的问题上呢?下面让我再重复一下这几个问题:

一、问题是什么?

二、问题的起因是什么?

三、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哪几种?

四、你建议用哪种解决的方法?

亚里士多德法则

如果我们将忧虑的时间,用来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那忧虑就会在我们智慧的光芒下消失。

前面提到的威利斯·卡瑞尔的奇妙公式是否是一个万能公式,是否能解决你所有忧虑的问题呢?不,当然不能!

那么当你面对忧虑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呢?答案是,我们一定要学会用下面三种分析问题的基本步骤来解决各种不同的困难。这三个步骤是:

一、弄清事实;

二、分析事实;

三、达成决定——然后依此行事。

这是亚里士多德所教的方法,他也使用过。我们如果想解决那些逼迫我们、使我们日夜像生活在地狱中一样的问题,我们就必须运用这几个步骤。

我们先来看第一步:弄清事实。弄清事实为何如此重要呢?因为如果我们不能把事实弄清楚,就不可能很明智地解决问题。没有这些事实,我们就只能在混乱中摸索。这一方法是我研究出来的吗?不,这是已故的哥伦比亚大学哥伦比亚学院院长赫伯特·郝基斯所说的。他曾帮助过二十多万个学生解决了忧虑的问题。他说,世界上的忧虑,大多数是因为人们没有足够的知识来作决定而产生的。他告诉我说:“混乱是产生忧虑的主要原因。比方说,如果我有一个必须在下周二之前解决的问题,那么在下周二之前,我根本不去试着做什么决定。在这段时间里,我只集中全力去搜集有关这个问题的所有事实。我不会发愁,我不会为这个问题而难过,我不会失眠,只全心尽力去搜集所有的事实。等星期二到来之时,如果我已经弄清所有的事实,一般说来,问题本身就会迎刃而解了。”

我问郝基斯院长,这是否说他可以完全地排除忧虑?“是的,”他说,“我想我可以老实地说,我现在的生活完全没有忧虑。我发现,如果一个人能把他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以一种十分超然、客观的态度去找寻事实的话,他的忧虑就会在知识的光芒下消失得无影无踪。”

可是我们大多数人都怎么做呢?如果我们去考虑事实——爱迪生曾郑重地说:“一个人为了避免花工夫去思想,常常无所不用其极。”——如果我们真的去考虑事实,我们通常都只会像猎狗那样,去追寻那些我们已经想到的,而忽略其他的一切。我们只需那些能够适合于行动的事实——符合我们的如意算盘,符合我们原有偏见的事实。

正如安德烈·马萝斯所说:“一切和我们个人欲望相符合的,看来都是真理,其他的,都会使我们感到愤怒。”

难怪我们会觉得,要得到问题的答案是这样困难。如果我们一直假定二加二等于五,那不是连做一个二年级的算术题目都会有问题吗?可事实上,世界上就有很多很多的人硬是坚持说二加二等于五——或者是等于五百——弄得自己跟别人的日子都很不好过。

关于这一点,我们能怎么办呢?我们得把感情排除于思想之外,就像郝基斯院长所说的,以一种“超然、客观”的态度去弄清事实。

要在我们忧虑的时候那样做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当我们忧虑的时候,往往情绪激动。不过,我找到了两个办法,有助于我们像旁观者一样很清晰、客观地看清所有事实:

(1)在搜集各种事实时,我假设不是在为自己搜集这些资料,而是为别人,这样可以保持冷静而超然的态度,也可以帮助自己控制情绪。

(2)在试着搜集造成忧虑的各种事实时,有时候还可以假设自己是对方的律师,换句话说,我也要搜集对自己不利的事实——那些有损于我的希望和我不愿面对的事实。

然后我把两方面的所有事实都写下来——我常常发现,真理就在这两个极端之间。

这就是我要说明的要点:如果不先看清事实的话,你、我、爱因斯坦,甚至美国最高法庭,都无法对任何问题作出很明智的决定。爱迪生非常清楚这一点,他死后留下了2500本笔记簿,里面记满了有关他面临的各种问题的事实。

所以,解决我们问题的第一个办法是:弄清事实。让我们仿效郝基斯院长的方法吧。在没有以客观态度搜集到所有的事实之前,不要去想如何解决问题。

不过,即使把全世界所有搜集来的事实,如果不加以分析和诠释,对我们也丝毫没有好处。

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先把所有的事实写下来,再做分析,事情就容易得多。事实上,仅仅在纸上记下许多事实,把我们的问题明明白白地写下来,就可能有助于我们得出一个很合理的决定。正如查尔斯·凯特林所说的:“只要能把问题弄清楚,问题就已经解决了一半。”

让我用事实来告诉你这种做法的效果吧,中国有句古话:“百闻不如一见”。我要告诉你一个人怎样把我们刚刚所说的那些真正付诸于行动。

就拿盖伦·利奇费尔德的事情来说——我认识他好几年了,他是一位远东地区非常成功的美国商人。1942年,日军侵入上海,利奇费尔德正在中国,下面就是他在我家做客时给我讲的一个故事:

日军轰炸珍珠港以后不久,他们占领了上海,我当时是上海亚洲人寿保险公司的经理,他们派来一个所谓的“军方清算员”——实际上他是个海军上将——命令我协助他清算我们的财产。这件事,我一点别的办法都没有,要么就跟他们合作,要么就算了,而所谓算了,也就是死路一条。

我只好遵命行事,因为我走投无路。不过,有笔大约75万美金的保险费,我没填在那张要交出去的清单上。我之所以没把这笔保险费填进去,是因为这笔钱属于我们香港公司的,跟上海公司的资产无关。不过,我还是怕日本人万一发现了这件事,可能会对我非常不利。他们果然很快就发现了。

当他们发现时,我不在办公室;不过我的会计主任在场。他告诉我说,那个日本海军上将大发脾气,拍桌子骂人,说我是个强盗,是个叛徒,说我侮辱了日本皇军。我知道这是什么意思,我知道我会被他们关进宪兵队去。

宪兵队,就是日本秘密警察的行刑室。我有几位朋友宁愿自杀,也不愿被送到那个地方去。我还有些朋友,在那里被审问了十天,受尽了苦刑以后,死在那个地方。现在我自己也可能要进宪兵队了。

当时我怎么办呢?我在礼拜天下午听到这个消息,我想我应该吓得要命。如果我没有可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一定会吓坏了。多年来,每次我担心的时候,总是坐在我的打字机前,打下两个问题,以及问题的答案:1我担心什么?2我能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