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病理
先兆流产的病因,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母体因素(母病);二是孕胎因素(胎病)。关于母体因素,其病变机理有虚实两个方面,主要是肾虚、气血虚及血热。
1.肾虚:肾系胞胎,肾虚则系胎不守,胎元不固,而致胎坠,或屡孕屡坠。常有腰酸背痛等症。
2.气血虚: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中州虚弱则气血不足,胎乏血养,气不承载而致胎漏不固,临床多见小腹坠胀,大便不实。
3.血热:妇人孕后,血壅养胎,故不足于血,有余于气。阴血不足,易生内热,或“气有余便是火”,故成血热。或因外感发热,鼓动血海,迫血妄行,扰动胞宫,伤及孕胎。
关于孕胎因素,主要是因父母精气不足,影响胎儿先天发育,致易于流产。
二、辨证论治
先兆流产的治疗,应着眼于祛除病因而安胎,或治母病,或治胎病。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可分如下几种证型辨治。
1.肾虚型:腰膝酸痛,胎漏下血,头昏耳鸣,或畏寒肢冷,或带下绵绵,或屡孕屡坠。舌淡薄,脉沉细。
治法:补肾安胎。
例方:养胎丸加减。
常用药:菟丝子,川断,桑寄生,阿胶,肉苁蓉,杜仲,狗脊,白术,党参,苎麻根。
2.气血虚型:小腹胀坠,胎漏下血,色淡红,神疲乏力,面少华,胃纳不香,或大便稀溏,舌淡苔薄,脉细滑。
治法:补气养血安胎。
例方:泰山磐石散。
常用药:党参,黄芪,白术,白芍,熟地,当归,川芎,桑寄生,杜仲,苎麻根。
3.血热型:胎漏下血,血色鲜红量多,腰酸腹痛,心烦口干,舌红苔薄,脉滑数。
治法:凉血清热安胎。
例方:保阴煎加减。
常用药:黄芩,黄芪,生地,白芍,山药,槐米,川断,旱莲草,地榆炭,苎麻根。
三、体会
1.大凡流产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思想负担,特别是急盼望生育者,惧怕流产的心情更为严重,这样导致病情加重,必须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先兆流产发生后,要嘱其休息,严禁性生活。
2.先兆流产的治疗,以培补脾肾为大法,亦即充养先后两天,补肾为固胎之本,培脾乃充血之源。药物选择,习惯使用柔润平补,温而不燥,滋而不腻之品,如:苁蓉,鹿角胶,金樱子,菟丝子,山药,川断,桑寄生,杜仲等可随证加入2~3味。
3.滑胎患者应重视防治,重视患者的滑胎病史,可以作为临床辨证用药的依据之一,若以往月经先期血热型者,孕后侧重凉血益气安胎;月经后期偏虚者,孕后侧重养血滋肾安胎;平素带下量多色白,腰酸痛者,孕后侧重补肾固涩安胎,使用上述方法,临床获效颇佳。
4.对证处理:
(1)止血:不同程度的阴道流血为先兆流产的主证,尤其对流血量多,或持续不断地出血,止血为当务之急,在上述分型中应再加入止血剂。根据不同情况,使用凉血止血或补气摄血药。凉血止血可选用:槐花,旱莲草,地榆炭,仙鹤草,黄芩之类,补气摄血可选用:参,芪,术,并宜重用阿胶。
(2)止痛:腹痛是先兆流产常见症状之一,其程度有轻重,处理上要有分寸。常用行气止痛或解痉止痛的方法,选用药物:木香、乌药。
(3)通便:孕妇有习惯性便秘者,或因妊娠反应,而食少便秘者。当发生先兆流产时,患者往往用力解便,导致腹腔压力增加,子宫充血,促使流产。因此,应注意通便,可用增液行舟法,药用:熟地,生地,天冬,麦冬,黄精,玉竹之类。
5.应用基础体温测定,来提高诊疗流产疾病的准确性。孕后若基础体温高低不稳定或时而下降(所谓马鞍状),提示黄体功能不足,要防流产,必须结合症状,及早采取保胎措施。另外观察基温也能较早发现过期流产(胎胚死亡,停止发育),表现为持续低相,这一方法较做尿妊娠试验简单而准确,从而可避免不必要的安胎措施。
6.关于安胎:有两方面,即“安之有益,保之有用”和“安之无益,保之无用”。保之有用是指母体因素造成的流产(如内分泌功能不足、生殖器发育不良等),只要通过治疗消除病因,是能保证孕胎的正常发育而无任何副作用,这也就达到了安胎的目的。“安之无益”是指孕胎本身发育不良,有缺陷而自然流产,对这种安胎毫无意义,也不符合优生学观点。临床判别,一般来说,患者以往无月经不调史(排除内分泌功能紊乱),妇检未发现明显的器质性疾病,结合有流产史,或本次怀孕后有反复不止的阴道流血而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的。根据以上这些,应当考虑孕胎本身的问题,应劝患者到有条件的医院去做进一步检查,特别是有关遗传疾病方面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