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现代名医名家精方简药
31950200000167

第167章 30 冯祖南 膜性痛经治疗一得

膜性痛经是痛经病中较严重的证型之一,患者以室女为多见。临床特征为:经血中有血块如腐肉状,块下痛减,大多在经行第2天小腹疼痛剧烈,甚者出现厥逆。

本证型多由肾阳亏虚,胞宫失煦,外寒乘虚而入,寒瘀内生所致。据其本虚标实之特性,采用经行期以温通化瘀为主,平时以温阳补肾为辅之大法,收到了较满意的疗效。

经行期基本方药:肉桂(后入)3克,干姜3克,吴萸3克,细辛(后入)3克,白芍(炒)3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制香附10克,五灵脂(包)10克,红花6克。

方中三棱、莪术在行经期使用,是否有耗气伤血之虑,长期实践中反复使用,从未出现意外的大量出血,而其化膜样血块之效如桴鼓。方中在大队辛温、活血、破血之品中伍以炒白芍30克,是取其缓急敛阴之功,使本方温而不燥,化而不耗,行中有止,散中有敛。对于疼痛剧烈出现昏厥者,还须加入炙蜈蚣2条,以增强其镇疼止痉之力。

在平时用益肾补阳之剂以治其本,是必不可少之举,常用左归丸、金匮肾气丸等,每收事半功倍之效。温通化瘀之剂应在月经来潮前2天开始服用,服药时间过早或过晚都将直接影响疗效,治疗应连续3个月为一疗程,以防病情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