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徜徉汉语王国
31943200000029

第29章 翻译(3)

特务(tèwù)对特务(tèwu)说:“我的脸上没有刻‘坏人’二字,这正是我活动的条件。这正好像尊者卑者进了澡堂子,一个个赤条条的,分不出尊卑一样。”特务(tèwu)说:“的确如此。在书报上,你我的面孔一模一样,因为未标注音。不过人们根据特定语境还是能够分辨得一清二楚的。有句话说‘再狡猾的狐狸也斗不过好猎手’,你再隐蔽也逃不脱人民公安法网。”

大夫和大夫

大夫(dàfū)和大夫(dài fu):大夫:(dàfū),古代的官职名;古代的爵位名,地位在卿之下,士之上。

这个两个词语字形相同,但音、义都不同。

大夫(dàfū)对大夫(dài fu)说:“咱俩是双胞胎,我是哥哥,你是弟弟;可是人们很难认出谁是老大,谁是老二。”大夫(dài fu)回答:“你是老大,其实你比我大不了多少。我虽然小,但我身着白色工大褂,工作在救死扶伤的第一线,人称‘白衣战士’,受到人们普遍尊重。与此相反,我听说过‘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这句话,那是很早以前的事了。你知道吗,老百姓(庶人)是很讨嫌‘士大夫’的,你不幸正在其列”。大夫(dàfū):“我也听说过一句话——‘听诊器,方向盘,领导干部人事权’。你指不定就是那个‘听诊器’吧?”

媳妇和媳妇

媳妇(xífur)和媳妇(xífù)也是形同但音、义不同的两个词语,因而也是人们难以分辨的一对“双胞胎”。

媳妇(xífur)说:“我有两个含义:一、妻子;二、泛指已婚的年轻妇女”。媳妇(xífù)说:“我也有两个含义:一、儿子的妻子;二、弟弟或晚辈亲属的妻子”。媳妇(xífur)和媳妇(xífù)发表了如下联合声明:诸位,请大家务必分清我们两人的名字的读音,辨明我们两人的辈份;否则,你们会弄出笑话,身陷尴尬,从而也使我们面红耳赤,怪难为情的。

滑稽和滑稽

滑(gǔ)稽和滑(huá)稽先后登上舞台向大家作自我介绍。

滑(gǔ)稽说:“我富舌辩之才。我能善辩,言词流走无滞竭。滑(gǔ)者乱也,稽者同也。我的辩捷之才能言非若是,说是若非。关于能言善辩之才,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演绎得淋漓尽致。关于颠倒黑白的伎俩,在文革时期,被“四人邦”推向了极致。”

滑(huá)稽说:“我的本事是能逗乐——我的言辞、举动或姿态能逗人发笑。北京人喜欢听相声,南方人喜欢看滑(huá)稽戏。这两种曲艺是很似的。”

三对近义词的自我辨析

即日对不日说:“伙计,你是你,我是我,怎么有些人把咱们分辨不清呢?”不日回答说:“这是因为咱俩有些相同之处——你我后边都跟动词,这时都有‘这个动作即将发生’的意思。即日又问:“那不同之处呢?”不日答:“你强调的是日期已定,语气肯定;而我则侧重于表示日期不确定。”即日:“请举例说明。”不日:“‘搬迁户久盼的新住宅楼不日即将竣工’——究竟是哪一天,并不确定,反正指日可待了……”即日:“下个例子我来说。‘易俗社新排的眉户腔《梁秋燕》不日演出’——具体日期已经确定在最近的某一天,只是并未说出。”

尊敬对尊重说:“我含尊崇敬重意。‘在家尊敬父母,在校尊敬老师。’”尊重:“我也含尊崇敬重意。‘在单位尊重领导,在社会尊重长辈’。”尊敬:“这么说来咱们之间可以划上一个等号了。”尊重:“不,不!如果你我各在天平两端,你的那一端会翘起,我的这一端会下沉。这是因为,我,除尊崇敬重意外,还含重视意,比你多了一层意思,可说‘尊重科学家,尊重科学’;而你,可说‘尊敬科学家’,但不可说‘尊敬科学’。这就是说:你我都可用于人,而唯我还可用于某些事物方面”。

酣睡对鼾睡说:“我的特点是睡得香甜,而人人都希望自己睡得香甜。”鼾睡说:“其实我比你更特别,我也表示睡得香甜,此外我还能打呼噜声——最突出者为‘鼾声如雷’。”酣睡:“呵!‘叫(招)贼吓老鼠’者莫非就是阁下?”鼾睡:“见笑了!我不管躺到那儿,都是‘鼾声如雷’。”酣睡:“我则不然,需要有个合适的地方——宋太祖赵匡胤说过:‘卧榻之下岂容他人安睡!’这说明安睡(即香甜而睡)错了地方是难以见容的。”

缩脚语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草案)。这就正式确定了政务公开的法制性和强制性。以往,某些地方政府机关有着自己的“小算盘”,不是很愿意把方针政策原原本本地亮给老百姓。某媒体为这一刚通过的条例(草案)鸣锣开道,针对上述现象发表了一篇评说《政务公开不要“犹抱琵琶”》。

这里的“犹抱琵琶”是一种什么格式?是什么意思?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半遮面”形容琵琶女郎羞羞答答的样子。“评说”借来比喻某些地方政府机关不得不公开政务,但又不十分情愿的遮遮掩掩的态度。标题中的“犹抱琵琶”歇去(缩隐)了“半遮面”,像是一句歇后语。歇后语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句话,前一部分像是谜面,后一部分像是谜底,通常只说前一部分,而本意在后一部分。因此,要说标题中的“犹抱琵琶”是歇后语似乎也通,然而实际上却是另一种格式——缩脚语,也叫成语藏词。

请看以下两个故事,便会明白缩脚语确是不同于歇后语的另一种格式。

清末,有一年维新派首领康有为过生日,各界人士送去了很多寿联。其中有这么一副:“国家将亡必有,老而不死是为。”明白人一看便知这是在故意丑诋康有为——上下两联中的最后一字,合起来正好是康有为的名字。这是引用了《四书》中“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老而不死是为贼”,而缩隐去“妖孽”和“贼”构成一联,暗讽康是亡国妖孽,是乱臣贼子。可见撰联者是顽固派中的一名老辣高手。然而维新派更是社会精英,康有为的弟子梁启超迅即添写了四个字,这样对联的意义便反了个儿——“国家将亡必有忠烈,老而不死是为人瑞。”众人看罢满心欢喜,非常赞叹。

三十年代,北新书局出版了赵景深的译作《格林童话》。赵是主编《青年界》的著名学者。该书局有一名青年编辑高培基,此人爱好文学,尤其喜欢成语。高对赵非常钦佩,经常向这位学者请教。赵也十分赏识这位青年编辑勤奋好学的上进作风。就《格林童话》出版一事,赵曾向高写过一封别致书信:“劳苦功〇一马当〇自力更〇:磬竹难〇迫不得〇水落石〇良莠不〇,模棱两〇通力合〇见多识〇奔走相〇捷足先〇恩将仇〇。积少成〇新陈代〇!不耻下〇洁身自〇!大煞风〇一往情〇举一反〇披星戴〇横七竖〇重见天〇”。这封信的抬头、内容、落款全都用成语来写,缩隐了每句成语的最后一个字。将缩隐的字伸出亮开,便是:“高先生:书已出齐,可作广告登报。多谢!问好!景深三月八日。”

歇后语歇去的部分须要读(听)者去琢磨,悟出其意义之所在。如外甥打灯笼——照舅(旧),“舅”是“旧”的谐音,“照舅”即是“照旧”。而缩脚语所缩隐的字则是直接要用的,即不必和任何字(词)发生语法关系的字。如“劳苦功〇”中的“〇”其实就是缩隐去、割裂去的“高”。“劳苦功高”中的“劳苦功”和“高”并非两个句子。笔者见到过“缩脚语”的提法,但在辞书中却找不到。专业工具书《语言文字词典》中也就没有收录“缩脚语”。想必原因是缩脚语在口头上、书面上都非常稀少。“犹抱琵琶”正是给我们有幸碰上的缩脚语的一例。标题是文章的高度概括。《政务公开不要“犹抱琵琶”》因使用了缩脚语而出彩,令人过目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