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总是分辩说:“没有那么多值得我去赞美的事情,我哪有心情天天唱赞歌。”实际上,值得我们赞美的事情随处可见。从另一个角度看,赞美不单是对一件事情结果的肯定,更可以作为改变一件事情结果的手段。从现在开始,常把赞美之词挂在嘴巴上,你会发现自己可以拥有一个如此和谐的人际关系。
一句赞扬的话能够改变一个人
每个人都会认为自己很重要,自己做的事大多数都是正确的。有的时候在他看来,世界上唯一重要的就是他自己。当然,在这里不是宣扬“人人都自私”的观点。每个人身上都有对自己的满足感,还有重要感,成熟感。光是他们自己感到了还不满足,还需要外界对他们的认同,在这种认同中他们感到社会已注意到他们的存在,心里在想:我还是蛮重要的,瞧这件事我办得多好。
一些话语比如“你行的,你一定行”、“你是天才,你是个天分很高的人”、“你是个很好的姑娘”,诸如此类的暗示性的语言能使人在举棋不定的时候重新获得勇气。
一位美国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在某一所中学找到一个班,他向班主任说明了这个实验会让他看到一个奇迹,因为他在许多学校、许多人中间都做过此类实验,结果很成功。
他在暗中观察了很长时间,发现班上有一个相貌平平、毫不起眼的姑娘,于是他找了个机会,把全班(除了那位女生)召集到了一块,向他们说了他的打算。这位心理学家告诉学生们,从今以后,所有的学生都要把那位未到场的女生当做全班最漂亮、最迷人、最美丽的姑娘。三个月后,将会有奇迹出现。
于是,从那天起,学生们对那位姑娘的态度变了,再也不是以前冷冰冰的态度了。
刚开始那位女生受宠若惊,她惊奇地看着男生把别的相貌较好的女生撇在一边不理而向她大献殷勤,而女生们也带着钦羡的目光向她这边张望,老师们上课时对她的态度也变了,每次提问时,总是叫她的名字,当她答对了的时候,便会得到夸奖。那位姑娘就像坠入梦境一样,她不明白这些天来自己怎么会由一个灰姑娘一下子就变成了众人心目中的白雪公主。
一个星期过去了,人们仍像众星捧月一般对待她。于是她就开始注意自己的形象了,她的眉头舒展了,她的胸脯挺起来了,由于笑声经常陪伴着她,她的心情也渐渐地开朗、愉快了起来,经常与朋友们在一起尽情地玩乐。
两个月过去了,全班同学都惊奇地发现她与以前大不相同了。虽然容貌上不能算是美丽绝伦但也楚楚动人,而且微笑常常挂在嘴边,有的同学还说那笑像某位大明星的微笑。后来,班上选班长,大家一致投票选那位姑娘,也许开始实验时,大家都是在逢场作戏,可是到了后来,人们对她的肯定都是真心实意的了。
任何一个人成功的道路都不是平坦的,对那些从小就经历苦难的人更是如此。尤其是在他们最困难的时候,在他们感到前途渺茫看不到出路的时候,他们需要的不是同情的眼泪也不是深切的惋惜,往往一句赞赏或鼓励的话语就会让他们树立起信心,去克服困难,去迎接挑战。
赞美能最快地改变你与他人的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赞美与恭维不仅仅是一种现象,还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艺术。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一句精彩的赞辞可以代替我十天的口粮。”
赞美别人,恭维别人,其实是一种智慧、一种策略,是人际关系至高无上的“润滑剂”。而且这种美丽的言词又是免费供应,如此“于人有利、于己无损而有利”的事,又何乐而不为呢?
赞美他人和巧于恭维是一种博取好感和维系好感最有效的方法。
美国前总统威尔逊在竞选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的时候,就应用赞美他人和巧于恭维的这种方法:有人发布威尔逊多年以前所写的一封信,在那封信里,他表示要将某议员打得一塌糊涂。在信件发布不久以后,在华盛顿的某一场宴会中,那位议员也在座,威尔逊在他的演说辞里,对那位议员的品格和他所以博得名誉的缘由赞誉备致。过了不久,威尔逊又和该议员碰面了,那位议员与原来判若二人,对威尔逊十分热情、客气并在竞选中支持了威尔逊。
可以说赞美他人、巧于恭维是博得他人好感、获得他人赞同的一把金钥匙。把赞扬送给别人,就像把食物施给饥饿的乞丐。在许多时候,它就像维生素,是一种很具有营养的食物。
无论如何,人总是喜欢别人奉承的。有时,即使明知对方讲的是奉承话,心中还是免不了会沾沾自喜,这是人性的弱点。换句话说,一个人受到别人的夸赞,绝不会觉得厌恶,除非对方说得太离谱了。
赞美,这既是一种高超的说话技巧,也是增进人们之间情感的重要桥梁,把赞语挂在嘴边你会发现,你的身边不再有敌人。
我们常会碰到一些难缠的人,讲道理他不听,软说强求都无效,而且有时他还对你抱有一种固执的敌意,你会说,对这样的人有一份同他对话的耐心就不错了,难道也要去赞美不成?
是的。因为此时此刻,恰恰只有赞美才能解开这个死结。
费城华克公司的高先生和我们一样是个普通人。
华克公司承包了一幢办公大厦的建筑工程,它必须在合同规定的日期内完工。开始一切顺利,眼看工程就要完工了,突然,负责供应楼内装饰材料的供应商声称,他不能按期交货了。这样整个工程都将受到影响,不能按期交工,麻烦可大了,将受到巨额的罚款,这么重大的损失只因为一个供应商。
电话,争吵,讨论都没用。于是高先生去了纽约,去找这个供应商。高先生径直走进那家公司董事长的办公室,但是高先生并没有责备对方,而是从赞扬开始,他说对方的姓在这个地区是独一无二的。这让这位董事长很感意外。
他足足用了很长的时间谈论董事长的家族及祖先。等他说完了,高先生又恭维他一个人支撑那么大一个公司,并且该供应商的产品比其他同类公司生产的铜制品都好。于是董事长坚持要请高先生吃饭。在吃饭的过程中高先生又说了一些其他的事情,始终没说来访的目的。
午饭后,还是这位董事长主动提到了实质问题,由于高先生给他带去了很多的快乐,董事长答应将按合同交付产品。
高先生甚至没有提出要求就达到了目的。那些材料准时送到,他们也按期交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高先生也用大多数人的方法,去争论、冲动,结果又会怎样呢?结果肯定不会如此完美。
从赞扬和欣赏开始更容易说服他人。做鱼有腥味,可以加料酒去腥,肉骨头炖不烂,可以滴几滴醋。这些都是一物降一物的道理。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善用这个道理的人,事半功倍,不善用这个道理的人,吃力不讨好。
我们再来看看亚当森是怎样通过赞美达到化解敌意的目的的。
美国著名的柯达公司创始人伊斯曼,捐出巨款在罗彻斯特建造一座音乐堂、一座纪念馆和一座戏院。为承接这批建筑物内的座椅,许多制造商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但是,找伊斯曼谈生意的商人无不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一无所获。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优美座位公司”的经理亚当森前来会见伊斯曼,希望能够得到这笔价值9万美元的生意。
伊斯曼的秘书在引见亚当森前,就对亚当森说:“我知道您急于得到这批订货,但我现在可以告诉您,如果您占用了伊斯曼先生5分钟以上的时间,您就完了。他是一个很严厉的大忙人,所以您进去后要快快地讲。”
亚当森微笑着点头称是。
亚当森被引进伊斯曼的办公室后,看见伊斯曼正埋头于桌上的一堆文件,于是静静地站在那里仔细地打量起这间办公室来。
过一会儿,伊斯曼抬起头来,发现了亚当森,便问道:“先生有何贵干?”
秘书把亚当森作了简单的介绍后,便退了出去。这时,亚当森没有谈生意,而是说:
“伊斯曼先生,在我等您的时候,我仔细地观察了您这间办公室。我本人长期从事室内的木工装修,但从来没见过装修得这么精致的办公室。”
伊斯曼回答说:“哎呀!您提醒了我差不多忘记了的事情。这间办公室是我亲自设计的,当初刚建好的时候,我喜欢极了。但是后来一忙,一连几个星期我都没有机会仔细欣赏一下这个房间。”
亚当森走到墙边,用手在木板上一擦,说:
“我想这是英国橡木,是不是?意大利的橡木质地不是这样的。”
“是的。”伊斯曼高兴得站起身来回答说:“那是从英国进口的橡木,是我的一位专门研究室内橡木的朋友专程去英国为我订的货。”
伊斯曼心情极好,便带着亚当森仔细地参观起办公室来了。
他把办公室内所有的装饰一件件向亚当森作介绍,从木质谈到比例,又从比例谈到颜色,从手艺谈到价格,然后又详细介绍了他设计的经过。
此时,亚当森微笑着聆听,饶有兴致。
亚当森看到伊斯曼谈兴正浓,便好奇地询问起他的经历。伊斯曼便向他讲述了自己苦难的青少年时代的生活,母子俩如何在贫困中挣扎的情景,自己发明柯达相机的经过,以及自己打算为社会所做的巨额的捐赠……
亚当森由衷地赞扬他的功德心。
本来秘书警告过亚当森,谈话不要超过5分钟。结果,亚当森和伊斯曼谈了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一直谈到中午。
最后伊斯曼对亚当森说:
“上次我在日本买了几张椅子,放在我家的走廊里,由于日晒,都脱了漆。昨天我上街买了油漆,打算由我自己把它们重新油好。您有兴趣看看我的油漆表演吗?好了,到我家里和我一起吃午饭,再看看我的手艺。”
午饭以后,伊斯曼便动手,把椅子一一漆好,并深感自豪。
直到亚当森告别的时候,两人都未谈及生意。
最后,亚当森不但得到了大批的订单,而且和伊斯曼结下了终生的友谊。
发自内心的称赞最能使人愉快
有些人的赞美不是出自真心而是随大溜,跟着别人说重复的恭维话,或者附和别人的赞美,这不仅使自己处境尴尬,还会引起被恭维者的反感。
古时候,朱温手下就有一批喜欢鹦鹉学舌拍马屁的人。一次,朱温与众宾客在大柳树下小憩时,无意中说了句:“好大柳树!”
宾客为了讨好他,纷纷起来互相赞叹:“好大柳树。”
朱温看了觉得好笑,又道:“好大柳树,可作车头。”
实际上,柳木是不能做车头的。但还是有五六个人互相赞叹:“可作车头。”
朱温对这些鹦鹉学舌的人烦透了,厉声说:“柳树岂可作车头!我见人说秦时指鹿为马,有甚难事!”于是把说“可作车头”的人抓起来杀了。
恭维如果是伪心的,会令对方认为你是在溜须拍马,盲目地追随别人的恭维更是如此。
恭维是一种艺术,不但需要合适的方式加以表达,而且还要有洞察力和创造性。
一位举止优雅的妇女对一个朋友说:“你今天晚上的演讲太精彩了。我情不自禁地想,如果你当一名律师该会是多么出色!”这位朋友听了这意想不到的评语后,像小学生似的红了脸,露出无限的感激的神态。
没有人不会被真心诚意的恭维所触动。哈佛大学弗尔帕斯教授经历过这样一件事:
有一年夏天,天气又闷又热,他走进拥挤的列车餐车去吃午饭,当服务员递给他菜单的时候,他说:“今天那些在炉子边烧菜的小伙子一定是够受的了。”
那位服务员听了后吃惊地看着他说:“上这儿来的人不是抱怨这里的食物,便是指责这里的服务,要不就是因为车厢内闷热而大发牢骚。19年来,你是第一个对我们表示同情的人。”
古谚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当称赞之辞从舌底间流出的时候,很大程度上,言语中包含的真诚百分比已经显露出来,写到被称赞者的脸上或者心中。所以只有真诚的称赞,才能使别人感到称赞者是在发现他的优点,而不是作为一种明显的功利性手段去称赞他,从而使他自觉自愿地“打开”称赞者所需要的“金石”,或者接受称赞者在称赞背后隐藏着的不满,从而达到称赞的最终目的。
称赞要恰如其分
把握称赞的要诀,就需要掌握称赞的度,绝不可夸大其词,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好感。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是个擅长称赞的外交谈判高手,他说:“你必须十分敏锐,因为大部分国家领导人都是非常敏锐的,他们不容易被人操纵,却能操纵别人。你得运用你的智慧,去对付一个高智慧的人,还要使他马上感到你的诚意和认真,最后,必须增加他的信心。”因此,在基辛格眼里,所谓称赞是使别人相信他能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当我们想邀女性约会时,可以适当地恭维她:“小姐,你的身段很美,公司有很多女职员但我认为你的工作能力比她们都强,如果我能跟你这样漂亮能干的小姐做朋友,真是我无上的荣幸!”也许当时并没有征得她的同意,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位小姐的内心里肯定洋溢着喜悦之情,并且会拥有一天的好心情,如果再适当地努力几次,肯定会成功。
恭维也可用间接的方式进行,比如某职工到公司对他的一位同事说:“我听某某某说,你这个人人缘好,爱交际,别人都喜欢你,我们做个朋友吧?”这种方式往往效果很好。
俗话说:对症下药,量体裁衣。恭维也要“因人而异”,对于商业人员,如果说他学问好、品德高、博闻强记、清廉高洁,他不一定高兴,而如果说他才能出众,手腕灵活,现在满面红光、印堂发亮,发财在即,他一定会很高兴。对于政府官员,恭维他生财有道,定发大财,他可能会恨你一辈子,这时应该说他为国为民,淡泊名利,清廉公正。对于教授、教师,说他为人师表,学问渊博,思想深远,妙笔生花,他听了肯定高兴。做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恭维话,有道是“上山打柴,过河脱鞋”。不要弄得“牛头不对马嘴”,免得好意恭维人家一番,人家还觉得你是“乱弹琴”。
陈词烂调或者不着边际的赞美只会惹人生厌,赞美的直接目的是让对方高兴,如果你不低估人家的智力的话,赞美的话也得有新意才成。
一本书中说到,一位将军听到别人称赞他美丽的胡须便大为高兴,但对于别人对他作战方式的赞誉却不放在心上,这种心理是每个人都有的。大概不少人赞美过这位将军的英勇善战及富于谋略的军事才干,但这是他作为一个军人应当应份的,不论在这方面怎样赞美他,也只是赞歌中的同一支曲子,不会使他产生自豪感。然而,如果你对他军事才能以外的方面加以赞赏,等于在赞词中增加了新的条目,他便会感到无比的满足。可见,在恭维他人时,捧出新鲜的意味来是多么的重要。
大学问家钱钟书先生的称赞也像他的《围城》一样充满智慧的创意,给人以新鲜而受用的感觉。
有一年冬天,他访问日本,在早稻田大学文学教授座谈会上即席作了《诗可以怨》的演讲。开场白是:到日本来讲学,是很大胆的举动,就算一个中国学者来讲他的本国学问,他虽然不必通身是胆,也得有斗大的胆。理由很明白简单。日本对中国文化各方面的卓越研究,是世界公认的;通晓日语的中国学者也满心钦佩和虚心采用你们的成果,我知道要讲一些值得向各位请教的新鲜东西,实在不是轻易的事。我是日语的文盲,面对着贵国汉学或中国学的丰富宝库,就像一个既不懂号码锁又没有开撬工具的穷光棍,瞧着大保险箱,只好眼睁睁地发愣。但是,盲目无知往往是勇气的源泉。意大利有一句嘲笑人的惯语:“他发明了雨伞。”
据说有那么一个穷乡僻壤的土包子,一天在路上走,忽然下起小雨来了,他凑巧拿着一根棒和一块布,人急智生,把棒撑了布,遮住头顶,居然在到家时没有淋得像落汤鸡。他自我欣赏之余,也觉得对人类做出了贡献,应该将他的创意公诸于世。他听说城里有一个发明品专利局,就兴冲冲拿着棍和布赶进城去,到那局里报告和表演他的新发明。局里的职员听他说明来意,哈哈大笑,拿出一把雨伞来,让他看个仔细。我今天就仿佛是那个上注册局的乡下佬,孤陋寡闻,没见识过雨伞。不过,在找不到屋檐下去躲雨的时候,棒撑布也不失为应急的一种有效方法。
钱先生在这里先讲对日本汉学研究中国人不敢等闲视之,即使是中国专家在日本讲中国学问,也要对听众的水平做最充分的估计。后段讲自己不通晓日语,除了有勇气之外,没什么资本。殊不知,钱先生正是这种有意识的自嘲式的赞扬,使在座的所有日本听众既感动又受用。
赞美要具体才表明不是敷衍
抽象的东西往往很难确定它的范围,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赞美的东西应该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这就是具体。如果要称赞某人是个好推销员,可以说“老王有一点非常难得,就是无论给他多少货,只要他肯接,就绝不会延期。”所谓深入、细致就是在赞美别人的时候,要挖掘对方不太显著的、处在萌芽状态的优点。因为这样更能发掘对方的潜质,增加对方的价值感,赞美所起的作用会更大。
某市文化公司要建造一座影剧院。这一天,公司王经理正在办公,家具公司的李经理找上门来推销座椅。
“哟!好气派。我从未见过这样漂亮的办公室,如果我有一间这样的办公空,我这一生的心愿都满足了。”李经理这样开始了他的谈话。他用手摸了摸办公椅扶手:“这不是香山红木吗?难得一寻的上等木料哇!”
“是吗?”王经理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他说:“整个办公室是请深圳的装修专家装修的。”说罢,不无炫耀地带着李经理参现了整个办公室,兴致勃勃地介绍设计比例、装修材料、色彩调配,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不用说,李经理顺利地拿到了王经理签字的座椅订购合同。他得到了满足,同时他也给了王经理一种满足。
在这里,李经理最有亲和力的一句赞语恐怕就是那句“这不是香山红木吗?难得一寻的上等木料哇!”显得既内行又点到了对方的最爱,算是赞到了点儿上,也才使那位王经理敞开了心扉。
因为其自身心理特点不同,对男人、女人的赞美也不能采用相同的语言方式。
男人要面子好虚荣,多表现在追逐功名、显示能力、展示个性以显潇洒和能人之形象方面,而女人则表现在对容貌、衣着的刻意追求或身边伴个白马王子以示魅力等方面。
恭维异性,绝对要讲究技巧,否则稍有不慎便会招致不必要的误解。如果是初次见面,恭维还可能被理解成过于露骨的奉承甚至给人留下低俗讨厌的印象,无法将自己要表达的意思正确地传递给对方。
初次与异性会面,使用含糊的恭维之词是一种好办法。因为对于含意模糊的词句,人们多半会往好的方面理解。
对女性还应该注意下面的情形:
(1)加班时,如果对女职员说“你可以回去了”,不但没有讨好,反而容易使对方认为你轻视她。
某汽车厂的营业科长每见到男同事便发牢骚:“女孩子真是难以捉摸,没批两句就去哭,夸奖其中一个却得罪其他女孩子,这真让我头痛。”日前决算,他轻声告诉两个不必留下来加班的女职员:“你们可以回去了。”想不到对方却不高兴地说:“别人都留下来,我们为什么回去。”看来他的一番好意被她们当做轻视自己的话了。
其实,这是没有把握女性的心理特点所致,越是认真工作的女性越痛恨被歧视。遇到这种情形,不要只说:“你们可以回去了。”最好用安慰的口吻说:“你们每天很辛苦,今天可以早一点回去。”如用这样的好言相劝,那么对方肯定会感谢你的一番好意,高高兴兴回家了。
(2)千万不要在女性面前称赞其他女性。有人说:“女人的敌人就是女人自己。”对女性而言,其他女性全都是永远的敌人。
据说某市女中,有位男老师在课堂上总是以相同的速度走动,倘若中途不经意停下来,那么全班同学便认为老师对旁边的女孩子有意思。对此,也许有人会觉得很荒谬,但实际上却有男老师因不堪其扰而辞职。
女性在男女关系中没有所谓洒脱的状态,亦即没有所谓中立的状态。例如情侣相偕上街,男的看着迎面而过的漂亮小姐,说道:“哇!好漂亮的女孩。”这种出于男性本能而又无心的一句话,其后果是深深刺伤女朋友的心,她也许会为此记仇不再理他。
即使是因为相同的事由,你也不应以同样的方式来称赞所有的人。不要去找任何时间、场合下对任何人都适用的“赞赏万金油”,它是不存在的。这样还能避免给对方留下“这人对谁都讲那么一套”的坏印象。
在很多人的聚会中,你千万不要搬出前不久刚称赞过其中某一位的话,再次恭维其他人。还是仔细想一想,每个人与他人相比,到底有何突出之处,这样就能因人制宜、恰到好处地赞扬别人。
赞扬是领导激励下属的最好手段
赞扬在领导与下属的关系中尤为重要,一句赞扬可以让下属努力地干、拼命地干,但一句批评可能让他站到你的对立面,让他与你对着干。
西斯·罗伯特是一家印刷厂的厂主,有一天他收到一份印刷得非常糟糕的印刷品,这是一位新工人干的活。这位新工人刚上班不久,他怕动作慢了,完不成任务,慌慌张张的,结果没有注意产品的质量,只注意产品的数量,印出的产品大多数都不合格。车间的主管认为他不认真工作,狠狠地训斥了他一顿,并说如果像他那样做,工厂的次品都要堆积如山了,那样大家都得回家了。
罗伯特了解到这一情况,找到那位新工人说:“我昨天看到了你的工作成果,印得还不错,小伙子,你的干劲很足,每天能生产那么多产品。要是工人们都像你那样有激情,我们的工厂就少有对手了。希望你好好地干下去。”
罗伯特没有一句批评的话,他的表扬对年轻人的影响很大,果然,后来他干得非常出色。
对于有成就、贡献突出的下属,应当在全体员工大会上进行表扬,这是许多领导者经常采用的一种激励方式。事实证明,这种激励方式虽然简单,但它产生的效果却是十分明显的。为什么呢?因为人的社会性决定了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得到他人的肯定与社会的承认。上司在特定场合对他的表扬,便是对他热情的关注、慷慨的赞许和由衷的承认。这种关注、承认,必然会使他产生感激不尽的心理效应,乃至视你为知己,以更大的努力报效于你。同时,这种表扬,能够激发其他下属的上进之心,从而为公司创造更大的效益。
有的上司、领导者一味追求效益,忽略了对贡献突出者心理的了解。只知道用人,而不知道去激励下属、激发他们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久而久之,一些有能力、对公司做出非凡业绩的员工,就会产生“上司只会利用自己”的思想,在感情上疏离公司,进而工作热情逐渐消沉,甚至自行辞职,“跳槽”出去另找其主。
管理者绝对不能忽视对员工,特别是有一技之长,独当一面的员工对公司感情的培养。如果要笼络住他们,就要在他们取得一些成绩时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在比较大的场合对他们进行表扬、鼓励。
大会表扬的魅力是巨大的,因为它公开承认和肯定了下属的价值。既能对受表扬的人起到很大的激励作用,又会对其他员工产生推动作用。
给批评裹上“糖衣。”
没有人喜欢听批评的话,当面的、直接的批评会使对方产生抵触的心理,从而影响了批评的效果。其实,很多时候,批评的效果往往取决于形式的巧妙而不是言语的尖刻,就好像给苦涩的药片加上一层糖衣之后,就能减轻人们吃药的痛苦,使人更愿意接受。同理,如果我们能够给批评裹上一层“糖衣”,那么就能达到“甜口良药也治病”的效果。
很多时候,当面指责别人,就会造成对方的顽强反抗;而巧妙地暗示对方注意自己的错误,他则会真诚地改正错误。
善于布道的彼德牧师去世了。接下来的星期日,艾鲍德牧师被邀登坛讲演。他尽其所能,想使这次讲演有完美的表现,所以他事前写了一篇讲演的稿子,准备到时应用。他一再修改、润色,才把那篇稿子完成,然后,读给他太太听。可是这篇讲道的演讲稿并不理想,就像普通演讲稿一样。
如果他太太没有足够的修养和见解,一定会直接说出这篇稿子糟透了,绝对不能用,因为它听起来就像百科全书一样枯燥无味。她当然可以向她丈夫这样说!试想一下,这样说,后果又会如何呢?
那位艾鲍德太太,知道间接批评别人的好处,所以她巧妙地暗示她丈夫,如果把那篇演讲稿拿到北美评论去发表,确实是一篇极好的文章。也就是说,她虽然赞美丈夫的杰作,同时却又向丈夫巧妙地进行暗示,他这篇演讲稿,并不适合讲道时用。艾鲍德明白了他妻子的暗示,就把他那篇绞尽脑汁所完成的演讲稿撕碎。他什么也不准备,就去讲演了。
马戏团里的驯兽师的驯兽方法通常是一手拿着鞭子或电棍,另一只手里拿着野兽爱吃的东西,西方人把这种方法叫做胡萝卜加大棒,其实就是先赞扬后批评。
有一回,美国总统柯立芝批评女秘书。柯立芝对她说:“你今天穿的这件衣服真漂亮,你真是一位迷人的年轻小姐。”这可能是沉默寡言的柯立芝一生中对秘书的最大赞赏。这话来得太突然了,因此那个女孩子满脸通红,不知所措。接着柯立芝又说:“你很高兴,是吗?我说的是真话。不过另一方面,我希望你以后对标点符号稍加注意一些,让你打的文件跟你的衣服一样漂亮。”
试想,如果柯立芝直接批评秘书,甚至贬损她,说她的工作怎样的不认真,连标点符号也随便丢掉,你再有这样的失误我就停了你的薪水,等等,这样像爆竹一样的批评效果肯定会使秘书陷入困境,她可能会因此大哭一场,甚至闹起情绪,工作效果肯定还会受到影响。
中国有句俗话叫“打一巴掌,给个甜枣吃”,意思是批评之后要做好善后工作,减少负面效应,简而言之就是先批评后安抚。
某公司一位在职的干部介绍说:某次他犯一个错误而惹怒了董事长,当他一进入办公室,就见董事长气急败坏地拿起一支火钳死命地往桌面拍击,一面对他破口大骂,他被骂得十分不是滋味,正欲悻悻地离去时,突闻董事长说道:
“等等!刚才因为我太过于生气,不小心将这把火钳弄弯了,所以麻烦你费点力把它弄直好吗?”
他在无奈之下只好拿了把铁锤拼命地敲打,而他的心情也随着这敲打声而逐渐平静,当他将敲直了的火钳交给董事长时,董事长看了看便说:
“嗯!比原来的还好,你真不错!”然后就高兴地笑了起来。气氛马上缓和下来,两人的情绪都得到了控制。
事情发生后不久,董事长便悄悄地拨了电话给这位干部的妻子说:
“今天你爱人回去时,可能脸上显出不高兴,希望你能好好地照顾他。”
本来这位干部在受了上级的责备后,便想即刻辞职不干,但董事长的做法,反而使他十分感动,便下定决心以后要更好地工作。
领导在批评下属时,常常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以至于批评得有些过火,严重挫伤了下属的感情。此时,领导就要做好善后的安抚工作,尽量及时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并当面采取措施暗表歉意和鼓励,以便缓和对方的反感情绪。尤其是等到下属心怀不快地离去后,领导更应该在下属的同事、家人、朋友等身上作文章,通过他们之口传达自己的歉疚之情与关爱之意,让下属感到领导心里是真正装着他们的,而自然而然地消去怒气,审视自己。
对比一下,“胡萝卜加大棒”和“打一巴掌,给个甜枣吃”还是有区别的。比如说如果柯立芝先对女秘书进行一通批评再夸奖她,恐怕他的秘书就承受不了了,同理,如果这位董事长先对下属进行赞扬再进行批评,他的批评可能就像隔靴搔痒一样起不了什么作用。因此,批评人首先要看对象以及事情的大小,之后再因人、因事而异地进行批评。
在进行批评的时候,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否则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批评也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
(1)体谅对方的情绪,取得对方的信任
这是使批评达到预期效果的第一步。“心直口快”作为人的一种性格来说,在某些方面的确可体现出它的优点,但在批评他人时,“心直口快”者往往不能体谅对方的情绪,图一时“嘴快”,随口而出,过后又把说过的话忘了,而在被批评者的心理上却蒙上了一层阴影,同时也失去了对批评者的信任。所以当你在批评他人时,不妨学会从别人的角度来看问题,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一下,自己是否能接受得了这种批评。如果所批评的话自己听来都有些生硬,有些愤愤不平,那么就该检讨一下措辞方面有何要修改之处。
另外,也要考虑场合问题。不注意场合的批评,任何人都不会接受的。
(2)诚恳而友好的态度
批评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哪怕是轻微的批评,都不会像赞扬那样使人感到舒畅,而且,批评对象总是用挑剔或敌对的态度来对待批评者。所以,如果批评者态度不诚恳,或居高临下、冷峻生硬,反而会引发矛盾,产生对立情绪,使批评陷入僵局。
因此,批评必须注意态度,诚恳而友好的态度就像一剂润滑剂,往往能使摩擦减少,从而使批评达到预期效果。
(3)只说目前,不提过去
批评并不是回顾过去,而应该站在如何解决当前的问题、将来如何改进的立场上进行,最重要的是将来,而不是过去。
重视现在,而不是过去。不追究过去,只将现在和将来纳入需要解决的问题,亦即不责备已成的结果,而是对今后如何做有所“鼓励”,这样的批评法才是理想、得当的说服法。
(4)只论此事,不涉其他
如果一次批评许多事情,不仅使内容相互抵消,而且还可能把不住重点,同时也容易使受到批评的人意志消沉。
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面谈时很容易出现这种情形,日常的工作场合说话的机会很少,所以便趁面谈的机会把过去的一切和盘托出,因此会产生对抗的心理。为了有效的说服,应该尽量避免这样的情形出现。
(5)人员为一对一,莫让他人听到
这是因为批评时若有他人在场,被批评者会有屈辱感,因此心生反抗,只会找理由辩解,而无心自省,这样也就无法产生批评所应达到的效果。因此,不到不得已,尤其不要当众批评部下,除非是与自己有信赖关系的部下。
(6)别用批评来发泄心中的不快
所谓的“批评时不可加入感情”,意思是说责备别人时要公事公办,不要混杂私人的不快感情,而应是进行冷静的批评。可是,批评是人的感情行为,不可能脱离感情,那种如同戴面具的批评是令人生厌和有违自然的。因此,如何正确地表现感情就成为批评中重要的一环。换句话说,透过批评表现出自己的感情并打动下属的心,才是有成效的批评说服。
批评的目的是为了激励,也是为了帮助别人认识到他自己认识不到的错误和缺点。批评者要想让被批评者认识到批评的价值,就必须尽量避免正面的批评,因为正面的批评会伤害被批评者的自尊和自信。不妨旁敲侧击地去暗示对方,对方会理解你的用心良苦,结果他不但不会抵触,而且还会感激你。即使你对他人进行了正面的、直接的甚至是尖刻的批评,切记要及时地安抚被批评者,减少批评造成的负面影响。
赞美的话要“巧”说
赞美别人是一件好事,但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如果在赞美别人的时候,不掌握一定的技巧,即使是真诚的赞美,也未必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赞美的话也要学会巧妙地说,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制约赞美的因素有两方面:一是赞美者本人的赞美是否发自内心,是否真诚,因为虚假的赞美是不受欢迎甚至会令人反感的;二是被赞美者所得到的赞美是否是他所期望的,是否是合情合理的赞美,因为不恰当的赞美也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赞美别人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实事求是,措词适当。
当你的赞语没说出口时,先要掂量一下,这种赞美有没有事实根据,对方听了是否相信,第三者听了是否不以为然,一旦出现异议,你有无足够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赞美是否站得住脚根。所以,赞美只能在事实基础上进行,不要浮夸。
措词也要适当,一位母亲赞美孩子,“你是一个好孩子,有了你,我感到很欣慰。”这种话就很有分寸,孩子听了会很开心,但也不会使孩子骄傲。但如果这位母亲说:“你真是一个天才,在我看到的小孩中,没有一个赶得上你的。”那就会使孩子骄傲,把孩子引入歧途。
(2)赞美要具体、深入、细致。
抽象的东西往往很难确定它的范围,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而美的东西应该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这就是具体。所谓深入、细致就是在赞美别人的时候,要挖掘对方不太显著的、处在萌芽状态的优点。因为这样更能发掘对方的潜质,增加对方的价值感,赞美所起的作用会更大。
(3)赞扬要热情具体。
经常看到有人在称赞别人时表现出来的那种漫不经心:“你这篇文章写得蛮好的。”“你这件衣服很好看。”“你的歌唱得不错。”这种缺乏热诚的空洞的称赞并不能使对方感到高兴,有时甚至会由于你的敷衍而引起反感和不满。
如果把以上这些话改成:“这篇文章写得好,特别是后面一个问题有新意。”“你这件衣服很好看,这种款式很适合你的年龄。”“你的歌唱得不错,不熟悉你的人没准还以为你是专业演员哩。”这些话比空洞的赞扬显然更具有吸引力。
(4)把赞美用于鼓励。
用赞美来鼓励对方,能树立起他人的自尊心。要一个人经常努力把事情干好,首要的是激起他的自尊心。有些人因第一次干某种事情,干得不好,你应该怎样说他呢?不管他有多大的毛病,你应该说:“第一次有这样的成绩就不错了。”对第一次登台、第一次比赛、第一次写文章、第一次……的人,你这种赞扬会让人深刻地记一辈子。
想要巧妙地赞美他人,以下几种方法可供参考:
(1)对比性的赞美就是把被赞美的对象和其他对象比较,以突出其优点。常用“比某某更……”或“在什么什么中最……”等句式表示。俗语说:有比较才能有鉴别。对比性赞美给人一个很具体的感觉,但也正因为如此,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它会产生一个负面,从而容易引起人际关系中的矛盾。所以在比较时就不应该用贬低来代替赞美。
两个学生各拿着自己画的一幅画请老师评价。老师如果对甲说:“你画得不如他。”乙也许比较得意,而甲心中一定不悦。不如对乙说:“你画得比他还要好。”乙固然很高兴,甲也不至于太扫兴。
(2)断语性的赞美就是给被赞美者一个总结性的良好评价,语气要肯切。实际上,对别人的工作进行肯定就是一种赞美。但是这种赞美由于是较为全面的、总结性的评价,所以容易流于抽象,与赞美的具体性产生矛盾。赞美者也会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所以它经常和其他的方法结合在一起综合使用。
(3)感受性的赞美就是赞美者就赞美对象的一点表示出自己的良好感受。它体现了赞美的具体性,因为它表示的只是赞美的感受,不受其他条件的限制,所以这种形式能充分发挥其赞美的优势。要实施这种赞美有两个步骤:一是把被赞美者值得肯定的优点“挑”出来;二是让被赞美者知道你对他的优点很满意。这样,赞美的作用就自然产生,而且使人信服。
(4)间接赞美就是当事人不在场时,在别人面前说些赞扬他的话。一般情况,间接赞美的话语都能传达到本人。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想赞扬一个人,不便对他当面说出或没有机会向他说出时,可以在他的朋友或同事面前,适时地赞扬一番。
据国外心理学家调查,间接赞美的作用绝不比当面赞扬差。此外,直接赞美的度不足会使对方感到不满足,不过瘾,甚至不服气;直接赞美过了头又会变成恭维,而用间接赞美的方法则可以缓和这些矛盾。因此,有时与其当面赞扬不如通过第三者的间接赞美效果好。
赞美还要注意适度。适度恰当的赞美会使被赞美的人感到快乐或者振奋,而过度的空洞的恭维、奉承,会令对方感到反感、难堪,结果反而适得其反。
避免使你的赞语引起误解
不要突然没头没脑地就大放颂辞。你对顾客的赞赏应该与你们眼下所谈的话题有所联系。请留意你在何时以什么事为引子开始称赞对方。对方提及的一个话题,他讲述的一个经历,也可能是他列举的某个数字,或是他向你解释的一种结果,都可以用来作为引子。
一男青年晚上在饭店碰到一位认识的女士,她正和一位女伴用餐,两人刚听完歌剧,穿戴漂亮。这位男青年竟然觉得眼前一亮,很想恭维一下对方:“噢,康斯坦泽,今晚你看上去真漂亮,很像个女人。”这样的称赞难免使对方生气:“我平常看上去什么样呢?像个清洁工吗?”
在一次管理层会议上,一位报告人登台了。会议主持人向略显吃惊的观众介绍:“这位就是刘女士,这几年来她的销售培训工作做得非常出色,也算有点儿名气了。”这末尾的一句话显然画蛇添足地让人不太舒心,什么叫“也算有点儿名气”呢?
这些称赞的话会由于用词不当,让对方听来不像赞美,更像是贬低或侮辱。结果自然是事与愿违,不欢而散。
所以在表扬或称赞他人时也请谨慎小心。请注意你的措辞,尤其要注意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1)列举对方身上的优点或成绩时,不要举出让听者觉得无足轻重的内容,比如向客户介绍自己的销售员时说他“很和气”或“纪律观念强”之类和推销工作无甚干系的事。
(2)你的赞扬不可暗含对对方缺点的影射。比如一句口无遮拦的话:“太好了,在一次次半途而废、错误和失败之后,您终于大获成功了一回!”
不能以你曾经不相信对方能取得今日的成绩为由来称赞他。比如:“我从来没想到你能做成这件事”,或是“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你恐怕自己都没想到吧。”
另外,你的赞词不能是对待小孩或晚辈的口吻,比如:“小伙子,你做得很棒啊,这可是个了不起的成绩,就这样好好干!”
总之,赞美就像空气清新剂,可以振奋对方的精神,“美化”你身边的气氛,但你也必须清楚,再好的清新剂也有过敏以至反感者,更何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此复杂,如果不首先练达人情,不根据所赞对象的心情及当时情境的具体情况而乱赞一通,恐怕真的会马屁拍到马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