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你的习惯错在哪里?
31930000000033

第33章 好的行动习惯会缩短你与成功的距离(4)

如果你轻易在困难面前认输、退却,那你就什么事也做不成了,你的潜力也会受到限制,所以要不断地努力,凭毅力与韧性去追求所期望的目标,战胜这种半途而废的不良习惯,无论如何也不在中途放弃希望。

克服不想就做的行动习惯

人们都说老张做起事来风风火火,这不,星期天老张家的水龙头坏了,因为孩子们都不在家,老张连一秒钟都不耽误,就冲出去找水电工修理。他心急火燎地骑车沿着马路一家一家地找水电修理铺,没想到路口发生了车祸,连人带车把路口堵得水泄不通,老张满头大汗,20分钟后才挤过去。好不容易在拐角处找到了一间修理铺,偏偏老板脚扭伤了不能出门,老张只好又跳上自行车,沿路找另外一家。两个小时后,老张气喘吁吁地带着水电工回到家里,没想到水龙头早已修好了,老伴正在悠闲地看电视呢。原来老伴等了一会儿,不见老张回来,就向邻居咨询了一下,邻居给推荐了一个水电工,一个电话就过来给修好了。老伴叹着气说:“你这个习惯真得改改,遇到事儿想都不想就乱干一通,结果自己累得够呛,事也没办好!”

老张遇事不拖延、积极行动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但他想到就做,不给自己留一点考虑的时间,却让人不敢恭维。如果他稍微考虑一下,就可以很轻松地打个电话或问问邻居就能找到水电工,但他却想都不想地冲出去,费了不少力气、浪费了很多时间。想到就做的危害不仅如此,有的时候,它还会给你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有一个人的父亲过世之后,只留给他一幅古画,他看了十分失望,正要把画束诸高阁,突然觉得画的卷轴似乎异常的重,他撕开一角,惊奇地发现不少金块藏在其间,于是他立刻把画撕破,取出了金子。然后他又看到卷轴中藏有一张字条,指出该画是古代名家所绘的无价之宝。可惜画已经在他冲动之下被撕得破碎不堪了。

很多人都把“做了再说”当作行动时的座右铭,这个做法让你在行动时很潇洒,行动之后却要饱尝悔恨、无奈之苦。比如故事中这个人,便因为没有给自己留思考时间,急于行动而失去了大利。

还有这样一个因想到就做而发生的悲剧:很久以前,在穆拉加旺住着一个领主。领主有一位夫人和一个儿子,他的儿子还小,躺在摇篮里,每天得有人照看。他还有一条狗,这是一条忠心耿耿的大狗,这条狗勇敢倔强,打起架来不置对方于死地不肯罢休。

一天,领主的夫人上教堂去做礼拜,领主在给马厩里的马喂草。忽然传来了一阵号角声。随后他看见一匹牡鹿从大门口穿过,一群猎人和狗在后面追它。猎人们骑着马,领着狗奔跑着。

“我得和他们一道去追,”领主自言自语地说,“我是这块土地的主人,这匹牡鹿有我一份。”

那条狗照例总是跟他走的,可这回主人指了指睡在摇篮里的孩子,它就乖乖地蹲伏在摇篮的一边了。

领主走后不久,一只狼从门外走进来,直朝摇篮跑去,想吃掉这孩子。狗一下子站起来,竖起背上的毛,一眨眼工夫,它已经和狼扭打起来了。

这是头很厉害的狼,它正值壮年,爪牙锋利。两个天生的冤家用牙齿撕,爪子对抓,直打得口角流血,血肉模糊。它们从房间的这一头打到那一头,撞翻了摇篮,把血溅在毯子上。尽管它们又是吼又是叫,尽管它们把桌椅撞得东倒西歪,孩子却始终安安静静地躺着。他睡着了,一点儿也没受惊吓。那狼根本就没有机会接近他。

最后狗把狼逼到了房间尽头的一个角落里,狼的嚎叫声低了下来,变成了喘息声,吼叫声变成了嘶哑的嘘嘘声,他已无力挣扎了。狗立即使出了最后的力气,咬断了狼的喉咙。

过了一会儿,打到猎物的领主兴高采烈地回来了。狗听见院子里主人的脚步声,挣扎着站起来,跑去迎接主人。狗摇着尾巴要舔主人的手,可主人闻到的是狗满嘴的血腥味,看到的是血迹斑斑的狗腿和尽是血迹的地板,以及倒扣在地板上的摇篮。孩子呢?哪儿也看不见,领主大吃一惊,悲怒交加。

“畜牲!”领主一边高骂着,一边拔出剑。他愤怒得几乎要发狂了,以为这狗吃了他的孩子。领主一剑刺穿了狗的身子,狗倒地死了。狗刚刚断气,领主就听见摇篮底下一声孩子的哭叫。他急忙奔过去,扶正摇篮,他的孩子平平安安地躺在里面,正吸吮着自己的大拇指呢。

就在领主把孩子往怀里抱的时候,他发现躺在远处屋角里的那只死狼。主人赶回到狗那里,他看见狗的两腮被撕裂了,血肉模糊,这是那场恶战给它带来的。领主十分悲伤,心如刀割。他捶胸顿足,懊悔万分。可是狗已经死了,再也无法喘息了。

后来悔恨不已的领主让当地的诗人把他的鲁莽行为编成一个故事,还选了一块很好的墓地,像埋葬英雄那样埋葬了他的狗。以后人们形容那些鲁莽行事而又事后懊悔的人说:“他可怜得就像那个杀了狗的人。”

这个领主看到了血却不去辨别一下是谁的血,就错杀了一条忠诚的猎狗,等到后悔已经太晚了。生活中,很多人也像领主一样想到就做,结果也常因为行事太鲁莽而犯了不少错误,如果他们能在行动之前给自己一点儿思考时间,事情的结果可能就完全不同了。

人生有很多选择,都是在想到就做的情况下出错的,因此,在行动前给自己一点时间做最后的检查、比较和判断,也许你会发现新的盲点。

行动比思维快,往往将导致一团混乱,而愚蠢的行为也大多是在想到就做的习惯下产生的。你应该明白,一旦你做出实际行动,那么事情就很难挽回了,所以行动之前还是多思考一下,免得让自己后悔。

直来直去有时并不好

大赵下岗后一直找不到好工作,有一天他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招聘广告:一家报社招聘编辑、记者,而且只问才能,不问学历!看到这个广告后,大赵乐坏了,因为他虽然只有高中文凭,但却十分热爱写作,曾发表过10万余字的各种体裁的作品。于是大赵满怀信心地去报了名,但几天也没得到面试通知,打电话一问,人家说他学历太低。这下可把大赵气坏了,大赵发誓非进这家报社不可。从那以后,大赵开始大量向那家报社投稿,丝毫不计较稿费的高低。由于这家报社开了不少副刊,大赵悉心加以研究后,专门为他们量身订做,所以他的作品几乎篇篇被采用,甚至还创造过这样的“奇迹”:有一次,该报的副刊总共只有7篇稿子,其中3篇是大赵的“大作”,只是署名不一样。于是大赵的作品被这家报社的编辑竞相争抢,常常是刚应付完文学版的编辑,杂文版的编辑又来了。有时候他的创作速度稍慢一点,那些编辑就会心急火燎地打电话催稿。一段时间后,那家报社给大赵打来了电话:如果他愿意,现在就可以去上班。

大赵直来直去地去应聘时,受到了冷遇;他兜了个圈子后,报社反而主动来请他。这是什么道理呢?欲速则不达,直来直去的行动习惯常常会让你碰壁,迂回前进反而会让你更快达到目的。

人们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们把一只飞蛾放飞在一个房间里,它会拼命地飞向玻璃窗,但每次都碰到玻璃上,在上面挣扎好久恢复神志后,它会在房间里绕上一圈,然后仍然朝玻璃窗上飞去,当然,它还是“碰壁而回”。

其实,旁边的门是开着的,只因那边看起来没有这边亮,所以飞蛾根本就不会朝门那儿飞。追求光明是多数生物的天性。它们不管遭受怎样的失败或挫折,总还是坚决地寻求光明的方向。而当我们看见碰壁而回的飞蛾时,应该从中悟出这样一个道理:有时,我们为了达到目的,选择一个看来较为遥远、较为无望的方向反而会更快地如愿以偿;相反,则会永远在尝试与失败之间兜圈子。

有一位留学法国的计算机博士,毕业后在法国找工作,结果连连碰壁,许多家公司都将这位博士拒之门外。这样高的学历,这样吃香的专业,为什么找不到一份工作呢?万般无奈之下,这位博士决定换一种方法试试。

他收起了所有的学位证明,以最低的身份去求职。不久他就被一家电脑公司录用,做一名最基层的程序录入员。这是一份稍有学历的人就不愿去干的工作,而这位博士却干得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没过多久,他的老板就发现了他的出众才华:他居然能看出程序中的错误,这绝非一般录入人员所能比的。这时他亮出了自己的学士证书,老板于是给他调换了一个与本科毕业生对口的工作。过了一段时间,老板又发现他在新的岗位上游刃而余,还能提出不少有价值的建议,这比一般的大学生高明多了,这时他才亮出自己的硕士身份,老板又提升了他。

有了前两次的经验,老板也比较注意观察他,发现他还是比硕士有水平,对专业知识的广度与深度都非常人可及,就再次找他谈话。这时他才拿出博士学位证书,并阐述了自己这样做的原因。此时老板才恍然大悟,并毫不犹豫地重用了他,因为老板对他的学识、能力和敬业精神早已了解了。

与这位博士相反,许多年轻人初入社会时,往往把自己的一堆头衔、底牌全部亮出来,夸耀自己,结果或者让别人反感而难以与人合作,或者招来很高的期望值但结果却让人失望,稍有失误便难以翻身。

直来直去会给我们带来很多麻烦,迁回路线却能避开障碍,让我们走得更顺利。看来,有时候走条弯路并不是在耽误时间、浪费精力,而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前进。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无论做什么都习惯于直来直去,结果费了不少力气,却没见到什么成效,如果他们能学会兜个圈子的话,那么行动起来可能会更顺利。

直来直去的行动习惯,有时给我们添了不少麻烦,我们常常因此而碰壁,甚至走入死胡同,如果能转个弯、兜个圈,我们反而会更快地走向成功。

该出手时就出手,机会才不溜走

李某常常和朋友感叹:“我这一辈子,要不是胆太小,早就出息了!”说来也真是可惜,上世纪90年代初,李某三十来岁,正处在人生的黄金岁月里。李某的一个老同学雄心勃勃地来找李某和他一起去深圳“淘金”。去不去呢?李某考虑再三,却还是拒绝了老同学的提议:自己的工作虽然枯燥无味,但毕竟是铁饭碗呀!凡事还是求稳比较好。老同学却果断地辞了职,潇潇洒洒地直奔特区,听说现在已经是一个身价千万的大老板了。令李某痛悔的事还不只这一件:8年前,李某所在的钢铁集团准备改组上市,并允许职工优先认股,每股作价38元,按规定李某可以认购500股,然而李某凡事求稳的习惯使他又把这个机会放过了,他认为股票一跌就会变成废纸,还是别拿钱冒险的好,于是他把自己的认股权以1000元的价格卖给了同事。没想到,公司一上市,股价节节高升,一个月之内,股票竟然涨了10倍,看着同事们一个个喜气洋洋,李某后悔得大病了一场。像这样的事儿还有不少,所以李某有句口头禅就是:“我这一辈子,就毁在胆儿太小了!”

凡事求稳的习惯,使李某错失了一次次良机,只能一辈子生活在悔恨里。其实每个人都应该有敢于冒险,马上行动的胆略,如果太过于求稳的话,那就会一事无成。

汉明帝时,班超奉命带36人去西域鄯善国,谋求建立友好邦交关系。

刚到该国,鄯善国王对汉朝使团十分恭敬殷勤,但几天后,态度突然变了,且变得越来越冷漠。班超警觉起来,派人打听,原来是匈奴的一个130多人的使团正在暗中加紧活动,向鄯善国王施压,欲把鄯善国拉向北方。

形势十分严峻。班超对大家说:

“现在匈奴使团才来几天,鄯善国就对我们逐渐疏远了,倘若再过几天,匈奴把他彻底拉过去,说不定鄯善国王会把我们抓起来送给匈奴讨好。到那时,我们不但完不成使命,恐怕连性命都难保!怎么办?”

“生死关头,一切全听您的。”随从们态度坚定,但也表示出担心,“我们毕竟只有36人,我们能怎么办呢?”

班超斩钉截铁地说: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今天夜里就行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消灭匈奴使团!唯有如此,才有可能使鄯善国王诚心归顺我们大汉朝。”

当天深夜,班超带领36个人,借着夜色掩护,悄悄摸到匈奴人驻地,对130多人的匈奴使团、几倍于自己的敌人,毅然发动了袭击,并一举歼灭了他们。

第二天早晨,班超捧着匈奴使者的头去见鄯善国王,国王大惊失色。

匈奴使者被杀,鄯善国王已经不可能再和匈奴人和好,于是只好同意和汉朝永久友好。

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要被存有风险性的事物唬住,战胜“恶魔”首先要战胜自己!

很多时候,看似最危险之处,也许就是最安全之处;看似最强大之处,也许偏偏是最薄弱之处。如果总是求稳的话,你就会错过这些机会,冒点风险去行动,却可能产生不一样的结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给世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但在战争期间,其将领们也给战争史留下许多经典战例。

1942年2月12日下午,英国海军和空军重兵布防的英吉利海峡上空,一架英国战斗机正在例行巡逻。突然,飞行员发现有一队德国舰队大摇大摆地从远处开了过来,他立即将这一发现向司令部报告。英国司令部的军官们大惑不解:德国舰队怎么可能在大白天从英吉利海峡通过,是不是飞行员搞错了?英国人忙于思考和争论,却没顾及到时间正在一分分溜走。直到过了近一个小时,又一架英军侦察机发现德舰已经闯入海峡最窄也是最危险的地段了,并且正在全速行驶。英军指挥官们这才意识到敌情的严重性,等他们判定真相,调集部队,下令进攻时,德国舰队已经远离了最危险的地段,给其以致命打击的机会已经丧失。整个下午,英军虽然不断出动飞机、驱逐舰对德国舰队进行拦截,但由于仓促上阵,反而遭到严阵以待的德军的沉重打击。就这样,德国人在英国人的眼皮底下,将驻泊在法国布雷斯特港内的舰队顺利地移至挪威海面,增强了那里的战斗力。

原来,这一切都是德军为了完成这次战略转移精心策划的大胆行动。因为从法国到挪威有两条路线可走,一条是向西绕过英伦诸岛北上,这条航线路途遥远,费时费力,如果遭遇兵力占绝对优势的英国军队,后果不堪设想;另一条航线则是直穿英吉利海峡,但此处有英海空军的重兵布防,同样也是危机重重。最后,德军指挥官在经过反复权衡后,决定在英国根本没有意料到的情况下,出其不意地闯过英吉利海峡,在夜间出发,白天通过英吉利海峡最危险的多佛和加莱之间的地段。

这一大胆冒险的行动果然成功,庞大的德国舰队在飞机的掩护下,在英国人认为绝不可能出现的时候出现,在英军来不及判断和阻挠的情况下,明目张胆地闯过英吉利海峡,给英国人上了一堂生动的战争教学课。

无论在事业或生活的任何方面,我们可能都需要适当地冒点险。当然,在冒险之前,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冒险,必须认真地权衡得失,比如德军指挥官就是在反复权衡之后,才制定出冒险计划的,结果他们获得了成功。需要注意的是,冒险不是盲目草率的行为,不是瞎闯、蛮干,不是随心所欲,而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果断行动。

如果你总是抱着凡事求稳的习惯不放,那么你的日子就会像一潭死水,永远无法激起波澜,你也因此永远无法获得成功。所以,必要的时候,还是要学会冒一点险,该出手的时候不出手,机会就从你身边溜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