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妈妈再生产完毕后会遇到很多变化,随之而来带来很多疾病,如何避免和减轻这些痛苦,对新妈妈至关重要,可以让新妈妈安全度过月子期。
产后腰痛
妊娠期间,胎儿的发育使子宫增大,同时腹部也变大,重量增加,变大的腹部向前突起,为适应这种生理改变,身体的重心就必然发生改变,腰背部的负重加大,所以孕妇的腰背部和腿部常常感到酸痛。到了分娩的时候,现在产妇分娩时多采用仰卧截石位,产妇在产床上时间较长,且不能自由活动,分娩时要消耗掉许多的体力和热量,致使腰部和腿部酸痛加剧。在产褥期和坐月子期间,有的产妇不注意科学的休养方法,活动锻炼不得法,有的产妇过早地参与劳动,还有的产妇产后睡弹簧床,这样也不利于腰腿部的恢复,这些情况都可以引起产妇在产后感到腰腿部疼痛。
该病的预防措施主要是注意休息和增加营养,不要过早长久站立和端坐,更不要负重。避风寒、慎起居,每天坚持做产后操,能有效地预防产后腰腿痛。
产后抑郁
产后抑郁症也叫产后忧郁症,是妇女在生完孩子之后由于生理和心理因素造成的抑郁症,症状有紧张、疑虑、内疚、恐惧等,极少数严重的会有绝望、离家出走、伤害孩子或自杀的想法和行动。
研究显示,50%~75%的女性都将随着孩子的出生经历一段“Baby blues”,多数女性征兆不明显或转瞬即逝,性格上出现一段不稳定情绪,比如莫名的哭泣或心绪欠佳。
10%~15%的新妈妈在这种情况变得很强烈,其归因是一种疾病所引起的,这是最新被医学界认识到的,并被专门术语称为“产后抑郁症”的疾病。
怎样认识产后抑郁症
“Baby blues”不同于产后抑郁症。它在几周内会逐渐减退或消失。“Baby blues”通常发生在孩子出生后第一周,新妈妈会感到悲哀,情绪波动和劳累。这些情况通常会被理解为随着宝宝出生而引起的情绪低落,是可以自愈的。
产后抑郁症,虽然大多数妇女在宝宝出生后一段时期会有情绪波动,但有些妇女更加严重,会变得十分狂躁,无法控制日常的生活和行为。产后抑郁症发生在宝宝出生后第一年,如果不给予治疗,会延续长达数年时间。
产后抑郁症的表现多种多样
神经性抑郁
多数以往有神经病病史的产妇,在分娩后原有的不良情绪加重、身体不适、情绪不稳、易发脾气、睡眠不安等。
神经性抑郁多数产后抑郁症病人症状并不十分明显,不容易被觉察,也不会严重影响其照顾婴儿或做家务。如果产后抑郁症状非常明显,并足以能引起周围人注意的话,那么你的问题可能就比较严重了。
产后抑郁症一般在生完小孩后的几周内发生,一般持续1周或更短的时间。产后抑郁症可能与产后激素水平的变化有关。此外,过度紧张,身体疲惫,睡眠不足,身体不适,以及对自己现状不满,缺少他人关怀和支持,对作为母亲这个新角色既新鲜又恐惧等心理问题也是导致产后抑郁的重要原因。
第三日抑郁
患者往往是初产妇,发病于分娩的3天内,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情绪沮丧、焦虑、失眠、食欲下降、易激怒、注意力不集中等,持续数日后此症状可自行缓解。
内因性抑郁
发病于分娩后2周内,表现为激动、情绪低落、焦虑、无助感、无望感、罪恶感、担心养不活所生的宝宝,严重时会担心宝宝在世界上受苦而出现杀害宝宝的行为,然后自杀。
预防产后抑郁症的主要方法
尽量避免不良生活压力或者负面事件对产妇的刺激。对抑郁症状明显,尤其是有自杀倾向的病人要到精神卫生机构进行抗抑郁药物治疗或者住院治疗。
心理支持,对产妇尤其是初产妇,要利用母亲、婆婆、医护人员的育儿知识,使她在心理、育儿能力等方面得到支持。
使产妇认识到产后抑郁症不会给自己或婴儿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以减轻其心理压力。心理治疗,对轻度症状患者可以进行心理治疗。
产后尿失禁
产后尿失禁为产后不能自如约束小便而自遗,常伴有小便过频,甚至于白昼达数十次。多因难产时分娩时间过长,胎儿先露部位对盆底韧带及肌肉的过度扩张,胎儿压迫膀胱过久,致使膀胱被压处成瘘。或是手术产如产钳、臀位牵引损伤所致。如体力不佳,产后咳嗽及一切增加腹压的因素均可影响盆底组织复旧,而发生张力性尿失禁。
产后尿失禁的临床表现有:小便频数或失禁发生在产后1周左右,初起多有排尿疼痛,尿时淋沥不断、尿中夹有血丝,继则小便自遗,苔薄白,脉沉细。
目前为止,尚未发现有效的方式可以彻底避免妈妈分娩时的骨盆底损伤。因此,只有靠妈妈在分娩后,对已经受损的身体进行正确的自我护理,才能确保恢复健康。
增加入厕次数
产后2~3天内
多数妈妈在这个阶段都不会有尿意,甚至连厕所都完全不想去,但这并不表明膀胱内没有积存尿液,反而此时如不及时排尿的话,过量的尿液对膀胱造成很大伤害。医师建议,这时妈妈们最好还是能够在医生的指导下,增加入厕排尿的次数。
在这段时期内,很多妈妈都会发生似乎没有用力、或根本没有尿意的状况下就已不知不觉地排尿状况,这其实就是尿失禁。特别是在出院时,从感觉到尿意到排尿的时间是相当短暂的。为了不出现尿失禁的尴尬场面,更要增加入厕排尿的次数。
产后1个月内
分娩后的恢复操最好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因为这个时期骨盆底的肌肉和韧带还没有恢复到能够耐得住各种压力的程度,而不当的运动反而会增加腹压,不利于骨盆底的复原。在这个阶段,妈妈们最好尽可能地选择不用下床的运动,侧身躺卧的姿势比较有利于骨盆底的恢复。对改善尿失禁有很大帮助。
产后1个月后
在这个时期,自然分娩的妈妈会阴处的疼痛应该已经消失了,此时应开始进行骨盆底恢复锻炼。从此时到产后8周内,最好坚持进行这样的锻炼,并且把它作为一种习惯持续下去,那么,骨盆底就会变得如同生育前一样健康,更不用担心尿失禁的困扰了!
产后4个月后
如果在产后4个月以上,仍然无法控制排尿的话,就应及时去泌尿科或妇产科接受治疗,否则可能影响日后的正常生活。
尿失禁的紧急措施
产后尿失禁现象虽是轻微、短暂的,但发生时总是令人尴尬。为了避免尿失禁现象发生时不知所措,有此困扰的妈妈最好随身常备卫生护垫或卫生巾。当然,这只是紧急措施,不能从根本解决尿失禁的问题,要想恢复正常的身体状态,最好还是寻求医师的帮助。
产后乳腺疾病
乳头皱碎
多数是乳头及乳颈部破碎,亦可延及乳晕部。乳头因被乳汁浸软后可致脓点样白色溃疡及潮红的糜烂面,使得妈妈在哺乳时痛不可忍,如刀割般。有时裂口较深,可引起出血,或裂口中分泌物干燥结痂,引起干燥性疼痛。由于乳头破碎,或因疼痛,妈妈不愿给宝宝哺乳,或挤乳时未将乳汁挤净,易引起局部炎症,甚至形成急性乳腺炎,也可引起婴儿腹泻或假性黑便。
对于症状轻的产妇,可在哺乳后涂药,哺乳前拭去,用吸奶器吸出乳汁喂养。但若见乳汁中夹有黄色的脓液,则不宜给宝宝喂食。
照顾好自己,才能更好地照顾宝宝。同样的,做好自身的乳房护理,才能保证乳汁的正常分泌,把宝宝喂得白白胖胖。所以,请新妈妈务必注意以下内容。
阶段一:哺乳期
分娩后1~3天就可以开始哺乳。哺乳前用温水洗净双手,并擦洗乳头和乳晕。一般每3~4小时哺乳1次,每次15分钟,两侧乳房左右轮换喂奶,尽量将乳汁吸空,吸不完的乳汁要挤干净或用吸奶器吸尽。不能养成婴儿含乳而睡的不良习惯,乳头及乳晕部破损,或婴儿口腔和口唇周围有感染时,均应及时治疗,以防细菌侵入产生产妇的急性乳腺炎。
乳房状态的呵护。哺乳期女性应预防乳房松弛下垂,不哺乳时应配戴文胸,较为宽松为宜,但不能过松,最好是前纽扣,以利于给婴儿哺乳。
阶段二:断奶期
断奶时,妈妈应该少进含汤的食物,使乳汁渐渐减少而断乳。若乳汁仍较多,可服中药生山楂30克,生麦芽30克煎服,用布袋包好,敷在乳房上。
急性乳腺炎
引起急性乳腺炎的原因,除了乳头凹陷、乳管不通等先天性的原因之外,哺乳方法不当是引起急性乳腺炎的主要原因。初产妇乳头娇嫩,婴儿含乳而睡,或用力吮吸和咬嚼乳头引起乳头破裂,或产妇断乳不当,致使乳汁不能排空而淤积,给细菌的繁殖创造条件,易引发继发性感染。
其次,第一次生宝宝的妈妈精神较紧张,或产后过多地食用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使乳汁过于稠厚,均可影响乳汁分泌,诱发急性乳腺炎。另外,女性分娩后抗感染能力下降,如果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等疾病,呼吸道的病毒和细菌经血液循环至乳房,也可引起急性乳腺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