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自然科学史十二讲
31916200000073

第73章 共和国科技人物

回顾新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我们看到了一个个为祖国科学技术事业奉献的科学家的身影。他们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呕心沥血,创造了中国科学技术的一个又一个辉煌。他们是永远值得赞美的人,他们是祖国的骄傲。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于 敏 王大珩 王希季 朱光亚 孙家栋 任新民 吴自良 陈芳允 陈能宽 杨嘉墀周光召 钱学森 屠守锷 黄纬禄 程开甲 彭桓武 王淦昌 邓稼先 赵九章 姚桐斌钱 骥 钱三强 郭永怀

● 中国地质力学创始人李四光(1889—1971)地质学家,为中国地质科学的许多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

● 中国桥梁工程之父茅以升(1896—1989)土力学的开拓者,一代桥梁建筑大师。20世纪30年代,在极其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下,他主持设计并建成了钱塘江大桥,技术达到当时国际水平。

● 童第周(1902—1979)生物学家,我国实验胚胎学的奠基者之一,异种细胞核移植研究先河的开创者。1972年,童第周成功地将鲤鱼胚胎细胞移入去核的鲫鱼卵中,在武汉培育出第一尾属间核质杂种鱼,这一研究成果证实了脊椎动物远缘种间的核质可配合性,克隆动物的载体不局限于同种或亚种的去核卵。

● 华罗庚(1910—1985)中国现代数学家,新中国数学研究事业的创始人,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数学家之一。

● 黄昆(1919—2005)著名的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学家,晶格动力学的奠基人和权威,声子物理学科的开拓者。从“黄散射”到“黄方程”,从“黄—里斯因子”、“玻恩和黄”到“黄—朱模型”,他在固体物理学发展史上树起了一座座丰碑。

● 袁隆平(1930—)是世界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的主要成就表现在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与推广方面。

● 王选(1937—)中国计算机应用专家。他主持发明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被誉为中国印刷技术的再次革命。

● 王大珩(1915—)我国现代国防光学技术及光学工程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开创并发展了中国光学技术、光学计量、激光技术、光学玻璃、光学工程等领域的工作,为发展国家尖端武器而研制各种大型光学观测设备有突出贡献。是我国“863”高技术计划的主要倡导者。

● 钱三强(1913—1992)核物理学家,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从研制原子弹、氢弹,到我国整个高能物理科学发展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附录1 推荐书目

[1]吴国盛。?科学的历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2版

(该书资料充分、内容可靠,并配有大量珍贵图片,不仅可供青年学生和一般对科学发展史感兴趣的读者欣赏,而且可供教师、科研人员、科学史家和科普工作者参考。

这本书把自然科学的诞生与发展放在人类文明史的长河中描述,又把人类文明的产生作为宇宙演化的一部分来阐述,有助于读者弄清自然科学在人类文明中的位置,以及人类文明在宇宙发展中的位置,从而加深读者对自然科学史的了解。

该书以西方文明和科学的发展为主线,同时讲述了东方文明和科学技术对人类进步的重大贡献。书中对埃及、苏美尔、印度和中国四大古代文明做了简明清晰的描述,继而用较大的篇幅详尽地描述了希腊文明,描述了自然科学和数学在古希腊的蓬勃发展。)

[2]?全林。?科技史简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版

(本书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首先介绍了科技史的研究对象、内容和科技史的分期问题。并将科学技术放在广阔的社会大背景条件下,以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为线索,重点分析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演变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大系统的相互影响与作用关系,揭示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性,概括和总结了各个历史时期科学技术发展的经验教训,同时对当代面临的世界新科技革命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作了系统分析。)

[3](美)乔治·巴萨拉。?技术发展简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1版

[4]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组织人事部干部学院。?现代科技的兴起与发展。?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4,1版

[5]李啸虎,田廷彦,马丁玲。?改变人类文明的50大科学定律。?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5,1版

(本书选取科学发展史上最具有影响、最具传奇色彩和历史内涵的50条科学定理、定律,以通俗生动的语言进行介绍,并配以大量丰富多彩的图片,旨在从文化角度阐述科学定理的发现,突出其中的科学人文理念,使读者不但能感受这些定理定律的科学魅力,增强科学素养,还能进一步品其中的人文思想。)

[6]张攻耀,许良英。世界思想文化名著精读丛书——科学卷,广州花城出版社,2004,1版

[7](美)比尔·布莱森著。?严维明。?陈邕译。?万物简史。?北京:接力出版社,2005,1版

[8](美)阿西摩夫。?古今科技名人辞典。?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1版

[9]杜石然,范楚玉,陈美东,金秋鹏,周世德,曹婉如。中国科学技术史(上)。?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1版

[10]杜石然,范楚玉,陈美东,金秋鹏,周世德,曹婉如。中国科学技术史(下)。?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1版

[11](英)彼得·泰勒克。?科学之书——影响人类历史的250项科学大发现。?山东: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1版

[12](英)?S。F。梅森。?自然科学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版

[13]林为民。?科学的1000个瞬间。?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1版

[14](英)丹皮尔著,李衍译。?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北京: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

[15](美)爱德华·格兰特。?剑桥科学史丛书——中世纪的物理科学思想。?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1版

[16](美)威廉·科尔曼。?剑桥科学史丛书——19世纪的生物学和人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1版

[17](英)彼德·迈克尔·哈曼。?剑桥科学史丛书——19世纪物理学概念的发展:能量、力和物质。?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1版

[18](英)威廉·F·拜纳姆。?剑桥科学史丛书——19世纪医学科学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1版

[19][美]加兰·E·艾伦。?剑桥科学史丛书——20世纪的生命科学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1版

[20](美)艾伦·G·狄博斯。?剑桥科学史丛书——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与自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1版

[21](美)托马斯·L·汉金斯。?剑桥科学史丛书——科学与启蒙运动。?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1版

[22](美)理查德·S·韦斯特福尔。?剑桥科学史丛书——近代科学的建构。?机械论与力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1版

[23](英)洛伦·R·格雷厄姆。?剑桥科学史丛书——俄罗斯和苏联科学简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1版

[24](英)布鲁克,约翰。H。。?剑桥科学史丛书——科学与宗教。?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1版

(这套丛书集中体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科学思想史领域的最高学术成就。丛书的主编和各卷的作者都是当今的学术泰斗,他们不单学术硕果累累,受到同行的普遍关注,不少作者还是科学史领域各种最高荣誉的获得者。他们擅长历史文献的广泛涉猎,了解国际最新学术成果,善于从历史的文化社会背景和知识背景的分析中,得出科学技术的发展同宗教哲学和社会政治乃至军事外交的关系。因此,能够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地把相关的学术成果用非专业人员易于理解的方式,言简意赅地告诉读者。成书过程中又作了广泛推举论证,甚至作为教材试用多年再出版,剑桥大学出版社又经过精心加工,前后用了25年才使全套书陆续同读者见面,出版之后反应强烈,年年重印,在西方学术界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套丛书涉及到的时间跨度约1500年(从公元500年左右罗马帝国衰亡到苏联解体为止);地域上以中西欧为主,以东欧、俄罗斯、北美、中东为辅。全套丛书循着科学技术发展演变的历史轨迹,先介绍中世纪科学如何在基督教成为国教之后,西方世界开展的大翻译运动,全面恢复了古希腊的传统,与此同时,由于学术机构和大学的产生,学术界的争鸣已成为事实,这就为文艺复兴和科学革命创造了条件。关于15-17世纪的三百年,西方科学何以能够摆脱亚里士多德的系统,如何从占星术、炼金术、神秘主义的阴影中脱颖而出,是本套丛书要重点回答的问题。工业革命的18、19世纪是西方世界科技领先的关键时期,近代科学的建构大体完成。西方世界何以在各个领域都能领先是本套丛书讨论的另一个重点。)

[25]李佩珊,许良英主编。?20世纪科学技术简史。?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2版

(本书由第一章19世纪“历史的回顾”引出了第二、三章20世纪“物理学的革命”:正是爱因斯坦和普朗克两位伟大的智者用相对论和量子论把20世纪的自然科学带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接着是数、理、化、天、地、生等基础学科进展的历史回顾,其中关于生物科学共四章的评论概括了20世纪自然科学中最引人注目的学科的进展,并分析了下个世纪生物学的发展势头。从本书第一部分几章基础科学在20世纪的成就,可以看出科学具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厚、重、拙的庞大气势,在科学之上才能架构起众多的具有实用意义的技术。“简史”第二部分以17章占全书1/2篇幅的内容把几个重要的技术领域做了回顾。可以看出电子学、计算技术、信息技术、材料、能源、农业、健康以及环境等等在20世纪的成就,也可以看出这些科学与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深而广泛的影响。)

[26](英)亚·沃尔夫。?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上)。?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1版

[27](英)亚·沃尔夫。?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下)。?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1版

(?本书试图对16和17世纪里整个“自然”知识领域的成就作一个相当完整的叙述。所有的科学,包括迄今尚未纳入科学史的那几门科学,都受到了应有的注意,而且详细叙述了近代这最初两个世纪里,每门科学所做的一切重要工作。技术的各个主要分支也占了相当的篇幅。此外,本卷还相当完备地论述了这个时期的哲学,以帮助理解这个时期的科学家们的一般的理智倾向。)

[28]章志彪。?世界科技全景百卷书(1-100)。?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2,1版

[(1)原始科技?(2)数学与物理的发端?(3)近代科技?(4)蒸汽机带来的革命?(5)现代科技?(6)21世纪之光?(7)科学的真与伪?(8)真理的足迹?(9)科技之谜?(10)奖杯的故事?(11)饮食文化?(12)漫话衣饰?(13)生活用品大观?(14)农具与农技?(15)钟表家族?(16)医药纵横?(17)话说通讯?(18)文化用品博览?(19)工具小百科?(20)影视俱乐部?(21)照明?(22)船舶?(23)飞机?(24)车辆?(25)机械?(26)材料?(27)仪器设备?(28)电器?(29)计算机?(30)技术?(31)考古大发现?(32)寻找文明遗迹?(33)发现新大陆?(34)探勘地球宝藏?(35)无法解释的存在?(36)天文大发现?(37)医学大发现?(38)数学大发现?(39)化学大发现?(40)物理大发现?(41)智能武器?(42)古代军事科技?(43)现代军事科技?(44)坦克?(45)间谍武器?(46)兵器大观?(47)导弹?(48)核武器?(49)舰艇?(50)未来武器的发展?(51)太阳的奥秘?(52)遨游天河?(53)UFO探索?(54)漫步星空?(55)探索九大行星?(56)认识地球?(57)月球探秘?(58)在太空生活?(59)走进外星人?(60)飞天之翼?(61)动物的进化?(62)恐龙时代?(63)动物世界?(64)动物的智慧?(65)植物世界?(66)认识微生物?(67)向生物学习?(68)生命的奥秘?(69)生物的危害?(70)生态种种?(71)认识自然力量?(72)自然大灾难?(73)话说古建筑?(74)跨江越河话桥梁?(75)伟大的工程?(76)交通建设?(77)城市的飞跃?(78)现代经典建筑?(79)气象观测?(80)治理环境?(81)天文学家?(82)医学家?(83)化学家?(84)物理学家?(85)数学家?(86)生物学家?(87)地理学家?(88)发明大王?(89)科苑女杰?(90)华夏骄子?(91)环境科学?(92)海洋工程?(93)机器人技术?(94)气象科学?(95)交通科学?(96)材料科学?(97)能源科学?(98)医疗技术?(99)航空航天工程?(100)仿生学?]

[29]?安家瑗,?安家瑶。?世界古代前期科技史。?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1版

[30]?申先甲,?王士平。?世界古代中期科技史。?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1版

[31]?张奎元。?世界古代后期科技史。?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1版

[32]?王巍。?世界中世纪科技史。?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1版

[33]?姚海。?世界近代前期科技史。?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1版

[34]?董粉和。?世界近代中期科技史。?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1版

[35]?何艾生,?郑崇友。?世界近代后期科技史。?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1版

[36]?张才彬。?世界现代前期科技史。?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1版

[37]?潘晓南。?世界现代后期科技史。?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1版

[38]?颜?锋,?颜?铮。?世界当代科技史。?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1版

(世界古代前期科技史:本书简要记叙了自人类出现到公元前6世纪,世界各主要地区科学技术发生、发展的历史。石器时代部分是针对这一历史阶段的重要技术发明,如石器制作,用火、弓箭的发明、农业、建筑、制陶及天文、数学等萌芽进行概括性论述。文明社会部分则是以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中国几大地区为线索,对天文历法、数学、农业、水利、医学、建筑、冶金、手工业等,做分门别类的叙述,脉胳比较清晰,亦兼及中美洲的玛雅文化。)

(世界古代中期科技史:本书叙述了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前后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概况。本书将以这一时期的古希腊和中国春秋战国这两个科学文明中心为主线,兼及北非、西亚和南亚的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状况,作出系统的论述;内容包括金属冶炼、土木工程、手工业技术、物质构成学说、天文学、地理学、数学、生物学、医学和物理学的发展状况与成就;同时注意揭示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历史诸因素的相互关系,从中得出一些历史的启示。)

(世界古代后期科技史:本书主要介绍世界古代后期即西方古罗马时期至西罗马灭亡、中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同时以科技发明和重大成果、科技人物和科技著作为主,论及了东西方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全书共分11章,内容依次为世界古代后期科技概述、天文历法、数学、农学、地理学、水利、医学、建筑技术、手工业技术、物理学、化学。每章又分为若干小节,如“世界古代后期的天文历法”包括古希腊罗马的天文学和历法;中国的天文学和历法、印度的天文学等。概述主要介绍了该时期科学技术发展的背景和主要成就,论及了东西方科技发展之异同,讨论了当时科技发展的原因。)

(世界中世纪科技史:根据传统看法,中世纪被视作一个文化和科技发展暗淡无光的黑暗时期。因此,迄今国内提及中世纪科技成就时,大多语焉不详,一笔带过。作者认真查阅了各专门学科的学术发展史,发现即使在那个学术荒漠的时代,仍然有一大批特立独行、坚忍卓绝的科学工作者总结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并发扬光大,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近代科学的诞生作出了杰出贡献。中国的科学技术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世界科技史中的一朵奇葩。本书分阿拉伯、欧洲、中国三个地区,分别涉及数学、物理学、化学、医学、天文历法、地学、生产技术等七个领域,谨作概括综述。)

(世界近代前期科技史:从15世纪中叶到17世纪中叶,伴随着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深刻社会变革,近代科技在欧洲兴起。在文艺复兴精神的激励下,天文学、地理学、生物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学科体系大致形成,科学研究方法趋于成熟。航海、印刷、矿冶、机械制造等实用技术进步显著,推动了相应学科的发展或为其奠定了基础。本书较为系统地论述了近代科技的产生条件和基本特征,具体描述了各个领域中发生或酝酿的革命性变化以及有关人物的事业和贡献,勾勒出在这个承先启后的转折时期中科技发展的脉络。同时,也介绍了这一时期中国明代科技的进展和中国与西欧的科技交往。)

(世界近代中期科技史:近代中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伟大时代,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在西方各国取得的胜利、工业革命的风暴,科学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本书介绍了经典力学、物理学、天文学、数学、化学、地质学、生物学等基础科学在西方的发展情况,介绍了各学科中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同时也介绍了以蒸汽动力技术为主体的技术科学的发展情况,说明了这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后世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对于这一时期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落后的原因,本书也进行了介绍和探讨。)

(世界近代后期科技史:19世纪是近代科技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科学技术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是近代前期所不能比拟的。许多重要的观念、重要的规律和理论都在这一时期里先后涌现出来;另一方面,科学的发展为新技术的发明提供了启发和依据,并以前所未见的力量促使生产迅猛增长。19世纪因而获得了“科学世纪”的美称。本书用简约的语言,生动的事例,全景观地再现了19世纪科技的辉煌成就,不仅介绍了物理、数学、化学、天文、地学、生物各学科的成长和发展过程,而且介绍了医学在病理学、细菌学以及临床医学方面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和发展历程;在技术方面则详实地介绍了化学工业的进展,被称为第二次技术革命的电气化工业技术的开创历程、交通工具革命、机械工程的大发展、建筑和冶金革命。最后用对比的方式描写了这一时期里科学技术在日本和中国的发展,指出封建意识和封建制度是阻碍科学技术发展的根本原因。)

(世界现代前期科技史:1870年-1918年,屈指算来不过48年的时间,但这48年却横跨了两个世纪。本书反映的是这一历史阶段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概貌。世界现代前期科技史的主要内容包括:发生在这一历史时期的以电力技术为中心的第二次动力革命;发生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物理学革命与相对论的创立过程,并对世纪之交的化学、生物学、数学所取得的成就以及炼钢技术的发展等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本书内容以史为主、史论结合,透视了作为科学技术这一特定文化现象的哲学内涵,对重要的人物和事件则作了专章介绍或着重论述。)

(世界现代后期科技史:本书反映的是1918-1945年世界科学技术史的概貌。书中着重介绍了作为现代物理学两大支柱之一的量子力学的诞生及其所带来的物理学革命;介绍了在计算工具历史发展的基础上诞生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过程;对这一历史时期新能源等领域中的科学技术成就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还就两次世界大战给科学技术带来的影响作了较为客观的反映。)

(世界当代科技史:本书是一本世界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简史。书中分析了当代科学技术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渊源、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20世纪80年代末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内容涉及基础科学和应用技术的众多领域,着重介绍了高能物理、凝聚态物理、当代宇宙学、当代地质理论、系统科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工程、新能源和新材料、空间技术、海洋技术等方面的重大进展,同时阐述了当代科学进步和新技术革命对当今社会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在全面系统描述世界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历史方面,本书是一个较早的尝试。)

§§附录2 相关网站

1.? 科技之光

http://www。losn。com。cn/

2.? 科普大全(成都科学技术协会)

http://www。cdkjx。com/web4/extensive/index。asp

3.? 中国科普博览

http://www。kepu。com。cn/gb/index。html

4.? 苏州科普之窗

http://www。szkp。org。cn/kejishihua/index。asp

5.? 航空航天数字博物馆

http://digitalmuseum。buaa。edu。cn/

6.?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http://www。ihns。ac。cn/

7.? 中国科普

http://www。cpus。gov。cn/

8.? 大科普网

http://www。ikepu。?com/

9.? 三思科学网

http://www。oursci。org?/

10.? 科学、历史、文化(SHC)

http://www。shc2000.com/

11.? 科学文化

http://sci-cul。ihns。ac。cn/

12.? 诺贝尔奖

http://nobelprize。org/

13.? 船舶数字博物馆

http://shipmuseum。sjtu。edu。cn/

14.? 计算机历史博物馆(Computer?History?Museum)

http://www。computerhistory。org/

15.? 北京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BHPS)

http://hps。phil。pku。edu。cn/

16.? 数理天地

http://www。mikekong。net/Maths/maths-frame。php

17.? 奇迹笔记

http://www。qiji。cn/drupal/

18.? 中国科技传播网

http://www。tellnet。com。cn/

19.? 汽车博物馆

http://www。gdcp。cn/qcjxx/qcbw/zhuye1.htm

20.? 近代物理重大发现

http://www。xauat。edu。cn/ex/tsinghua/software/07/03/002/01/00001/index。htm

21.? 天津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科学史研究所

http://www。tjnu。edu。cn/tjnuihs/index。htm

22.? 美国科学史学会(History?of?Science?Society)

http://www。hssonline。org/main_pg。html

23.? 剑桥大学哲学和科学史系(Department? of?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UNIVERSITY?OF?CAMBRIDGE)

http://www。hps。cam。ac。uk/

§§参考文献

1.?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 全林。科技史简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3.? 邹海林,徐建培编著。科学技术史概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4.? 李思孟,宋子良。科学技术史。?江苏: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5.?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组织人事部干部学院。?现代科技的兴起与发展。?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4

6.? 张攻耀,许良英。世界思想文化名著精读丛书——科学卷。?广东:花城出版社,2004

7.? 李啸虎,田廷彦,马丁玲。改变人类文明的50大科学定律。?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5

8.? 潘志华。中国科技走向辉煌。?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1998

9.? 陈建新,赵玉林,关前。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

10.? 李佩珊,许良英主编。20世纪科学技术简史(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11.?(英)亚·沃尔夫。?周昌忠等译。16、17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上)。?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12.?(英)亚·沃尔夫。?周昌忠等译。16、17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下)。?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13.? 江晓原主编。简明科学技术史。?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14.? 孔国平。科学技术史概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15.?[美]乔治·伽莫夫著,高士圻译。物理学发展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16.? 童鹰。现代科学技术史。?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17.? 郭奕玲,沈慧君。物理学史(第二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18.? 斯蒂芬F梅森。自然科学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

19.? 贝尔纳。历史上的科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

20.? R。?J。弗伯斯,E。?J。?迪克斯特霍伊斯。科学技术史。北京:求实出版社,1985

21.?(英)丹皮尔。科学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22.? 王玉仓著。科学技术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23.? 清华大学自然辩证法教研组编。?科学技术史讲义。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2

24.? 卢良恕主编。?世界著名科学家传记? 生物学家Ⅰ。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25.? 吴文俊主编。?世界著名科学家传记? 数学家Ⅲ。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