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啸傲水浒风
3191400000138

第138章 136 赵官家的梦·【莺莺雪雪】2

皇家官员制度听说过上早朝的,也许还有个别时候上晚朝的,可没听说过时不时总要得天黑才上朝。诶!如今就是,大宋朝廷的上朝时间制度还就得随着天快黑才懒洋洋起床的皇帝来安排。

他雷石雷三郎还真想得差不多,此刻的东京皇宫禁院里,道君皇帝赵佶竟正在勤政殿上闭目养神,表面上一本正经在听政呢。不过那副慵懒、心不在焉的样子,大概谁也不知道他的脑子实际上来说飞到哪里去了。

东京汴梁,大宋都城,眼下正是万家灯火;皇宫内院,金碧辉煌,此时更是灯火辉煌。

这位道君皇帝赵佶可说是赵氏皇族中的幸运儿,从这儿往前数,一直是好运连连,挡都挡不住。他生逢盛世,,养尊处优,尤其还接受了他那比较牛叉的皇兄大无私赠与——诺大国家的皇帝宝座。

本来他这位皇兄——上一任皇帝宋哲宗赵煦立志励精图治,很想有所作为;没想到却早早撒手人寰,也没留下一儿半女。几代人积累起来的自古未有如此富足的大宋朝,就这样无偿的交给了这位正常来说登上皇位没什么希望的赵佶赵老二。你说这人要是运气来了,摔个跟头都得抱上金砖,是也不是?

而这位赵官家鸿运当头,自是风liu无比,偏偏这方面还真能,一口气前宫、后宫、里宫、外宫,给他生了百十位公子公主,现在活着的也不下五六十。现在他年纪还行,看来持续打破继续创造皇帝育子的“宋尼斯”记录的工作还远未结束。,

他本人风liu自赏,于书、画方面造诣很高,这可不只是在皇帝里面,就是放到自古以来的所有文人墨客、书画大家里面,也不遑多让。花鸟画清奇秀丽、书法瘦金体自成一派,真的是有两把真刷子的。

其先祖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祖籍涿郡人。好武艺,任侠义,又攀上了周世祖的高枝,互称兄弟,在乱世中为自己挣下了一席之地。时值大唐盛世过后五胡十六国百余年战乱,华夏大地分崩离析,中原大地十室九空。华夏范围内各民族建立的小国家你方唱罢我登场,和平和统一看似遥遥无期,直到北方郡国周国周世祖这一代,方始出现了转机。

周世祖柴荣胸怀大志、发愤图强,与赵匡胤等众人一起开疆扩土,几年过后,逐渐使周成了中原最强大的国家。

不料天妒英才,正当事业蒸蒸日上之时,柴荣英年早逝,空留一腔大志在人间。其子年纪尚小,虽然也被拥戴即位,但战乱年代等待他长大,再继续强国并统一中原显然是不现实的了。

江山代有人才出,柴荣的异性兄弟赵匡胤接过了大旗,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封柴氏后代为王,自己做了皇帝,改国号为宋。

宋太祖雄才大略,经过十几年的征战,统一了中原大部和南方的广大领土。但大宋统一扩张的步伐,被中原以北的少数民族政权辽国遏止了,在数次企图收回被后唐割让给辽国的燕云十六州的战争中均告失利。自此,华夏大地进入了宋、辽、西夏鼎立的时期。西夏是西北少数民族党项建立的国家,他们趁中原内乱,占领了河西走廊和中原西部部分地区,使中原与西域的联系被割断了。

这两方面战争的失利,是年轻的宋朝由进攻转入防御的转折点;没能彻底完成统一大业,也成了太祖、太宗两代雄主终生的遗憾。更为难堪的是这两处的长城分别处于辽、西夏控制范围内,中原大地直接暴露在敌方面前。失去了长城这个屏障,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中原的广大区域随时可能成为他们的牧场。在以后的一百多年里,这个问题一直是大宋的跗骨之痛。

宋的国土虽然比之唐代版图要差许多,又一直有着西部、北部边疆的巨大威胁,但华夏人口密集区毕竟结束了百多年的分裂、战争的状态,基本实现了统一。中原初定,百废待兴,老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太祖、太宗两朝也采取了更为宽厚积极的发展措施,国民经济几十年以来迅速得到恢复。太祖时代起就鼓励商业的发展,这是与以往朝代比更为开明的政策,商业经济的发展更是提高了社会经济效益,带动了其他行业的进步步伐。

后世几代君王继续效仿前辈比较宽松的经济政策,经过了一百多年的持续,北宋已经进入了封建社会高度发达阶段。农业、手工业、商业、科技文化都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非农业人口比例上升,资本经济出现。用后世的话说,就是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苗头。

从经济规模来说,宋以前的各朝已经被远远甩在后面;从周边来说,北方辽国比大宋版图要大,但从经济规模来说,一百个大辽也及不上一个大宋。

可惜表面的虚华,已经埋下了深深的隐忧,这是后话。

话说此时已经是公元1119年,宋元和元年。当朝赵佶皇帝三十八岁。虽然长期沉湎于酒色,但也基本还能对付。这日朝堂,武官首席枢密使童贯出班奏及北方宋江等三十六人率众流寇劫掠州府,官军数次剿灭不利;淮北王庆造反,江南尼摩教蠢蠢欲动势头更大,请求增加粮秣饷银,调集禁军围剿。

当今天子赵佶闭着眼没什么反应,像是睡着了。人家自号道君皇帝,那当然是效老庄之法,无为而治麽!有三朝元老蔡京蔡太师在还用得着我费劲?

他这一朝那也真够绝的,他本人崇信道教,皇宫内院就建的有道观,常访得全国各地成仙道长来宫里论道,还一度下令把全国佛教寺庙全部改为道观。

管理天下上面,那无为而治都玩得都出了圈儿了,把个祖典礼法破了个七疮八孔。

好歹一数就有:

父子同相——蔡攸已是如日中天,与他老爹同晋太师位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后党、皇党官僚众多——甚至驸马爷参政这都是前朝总结上千年帝制所命令告诫禁止的;

任命宦官为重臣,还不止一个:童贯为枢密副使相当于国防部长,王辅、李彦位列为太师差不多相当于副总理,宦官杨戬为太傅太尉大概相当于国务院大部部长,一用就是好几个。这可比后汉时期的“十常侍”宦官专权牛多了,最起码那“十常侍”也只是在宫里边牛,在朝堂上就没什么发言权了。在他赵佶这儿好家伙宦官把持了大半个朝政,里外通吃。

另外还有专会溜须拍马、阿谀奉承的梁师成、朱勉等人身居高位。一味逢迎皇帝大肆搜刮民财,穷奢极侈,荒淫无度,把个百十来年建立起来的经济兴旺的大宋朝折腾得只剩了个空架子。这才有了遍地造反,揭竿起义的情况。虽然义军他们的规模都比较小,并没有真正的联合起来,暂时不足以动摇统治的根基。但就这帮奸臣就足够把国家折腾衰了的了,真不知道再过若干年年他把皇位移交给儿子的时候,这帮人还如日中天的话那这天下还会怎么样,还能姓赵?

还有邪的呢,什么科举官员录取制度在他这儿可不好使,市井混混高俅就因为曾经伺候年轻时的赵佶而发迹。那时赵佶还是不管事的端王,高俅陪他踢球哄得他高兴;后来赵佶发达了,高俅一夜之间就成了高太尉,相当于总参谋长,有调动禁军的实权!

这还不算,朝中重臣包括以上这几位重量级的,基本跟太师蔡京是一党,朝中大事随便问上述一个人就够了,不会有另外的回答,即使有意见也不过是因为争宠而已。朝中还有几个稍微能说上话的像太尉宿元景、皇亲官员张叔夜等,可那职位和分量几乎可以忽略。

按说这些毛病任何一个都是悬在君王头上的利剑,可人家道君皇帝不闻不问,照样每日书画风月,逍遥自得。他不是书画大家么?按说读的书肯定不少,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刚写了没几年啊,难道是灯下黑?

现在当朝众大臣议论纷纷,有说盗匪横行必须严厉制裁,以正君威的;有说这不过癣疥之疾,国库空虚,应以招安为主的。

本该出言就能定调子的德高望重的蔡太师此刻却也是一言不发,闭目养神,蔡老人家这是在心想:这点小事还用我说,一会自有人打理,老夫还有重要的事情考虑呢。他张开耷拉下来的厚厚的眼皮,扫了一下下边已经和太尉高俅比肩的儿子蔡攸,又心道:祖制不许父子同朝为官又怎么样,我这儿子不马上就要接近相位了么?我是老了,要休息了,可这朝堂照样得姓蔡!

此时道君皇帝的朝堂那可是真正的专权形式,六大重臣王辅、童贯、杨戬等都是跟蔡京穿一条裤子的,那个臭名昭著的高俅高太尉,对不起,级别不够,还凑不上这“大奸”的级别呢。

果然不久太监出身的太师王辅发话了:先着枢密院督促各州府进剿流寇,杀杀他们的气焰,再考虑招安事宜,然后以寇治寇,让他们自相火并去。

朝堂上马上就全体通过了。这还能不通过,都面面俱到了,多完美的计划!

瞧,孤家这无为而治简直是艺术了,这是从书画里悟出来的,历代哪个皇帝有朕这个境界?道君赵佶心里这个美!

该完了快完了吧,孤家这还有事儿呢!道君皇帝心里想。

“启奏陛下,微臣有下情上达!”这是谁这么烦人,道君睁开眼睛。哦,是自己宠信的太监太师李彦。

“卿家请讲。”道君皇帝懒洋洋的回答。

“近日蔡辅查”他指的是蔡攸,“上报治国方略,吾等察之极尽智慧,百年不输,虽诸葛在世莫过于此耳。”

“哦,卿家且与道来。”道君皇帝来了点兴趣。

“蔡番辅接朝廷意旨负责调查契丹辽帮,秘密派朝廷心腹潜入辽帮腹地,发现辽帮死穴,遂制定一计划,果如是执行,定可一举灭掉契丹,一雪前耻,夺回我燕云十六州!”看到上面的赵官家坐直了身子,李彦看了看昏昏欲睡的蔡太师,赶紧接着说:“辽帮北方尚有女真番邦出没,蔡番辅派人试探,女真番邦及其仰慕我大宋威名,愿意反辽归附我大宋。现今契丹正为皇位继承一事争得不可开交,女真一反,辽帮内部必大乱。到时我大宋虎卉出击必可大获全胜,此为远交近攻之计,亦全赖吾皇天威矣。微臣以为我大宋当出使女真小帮,抚慰其为我所用。”

其实在这方面,蔡氏一党早有计较,前些日子派遣高廉、任秉等在北方武灵丛台擂上招兵买马就是他们的行动之一。或许现在准备更充分了吧,要推上蔡攸来挂帅了。

“我宋朝与辽国是有合约在先的,约女真反辽那不是背信弃义么?”张叔夜小声的向宿元景说。

朝堂上开始有了议论声。

“我朝与辽帮签有‘檀渊之盟’这个,这个……”道君皇帝有些心动。女真?以前好像听说有这么个东西。赵佶向下面看了看道:“众位卿家,对着女真小胡可有何知晓?”

蔡京轻轻的哼了一声,眼睛并没有睁开。真是德高望重啊,皇帝在上也不以为意。

只见童贯出班奏道:“陛下容秉,这女真人在微臣与契丹作战时亦有所闻,其人数虽然不多,但久居北方高山恶水之间,煞是勇敢强悍。彼欲发动反辽,必给辽人内部造成极大的麻烦。难得他们对我皇如此忠诚,不才以为可以一试。太宗皇帝就与契丹番邦签有盟约,无奈无耻小辈多次背信弃义,即是‘檀渊之盟’后这数十年来,辽帮又何曾守约。屡屡犯我边境,若说违约,当是他们在先。”

公平的说,童贯虽然是个太监,可跟其他那几位比还是有些本领的。他主管军事对西夏的战争也有过一些胜利的资本,道君皇帝对他比较信任,当然这信任也不只因为这军事能力,里面还有其他原因。不过他现在说的话就耐人寻味了,这里边是不是也有蔡京的影子?

“吾皇,”另一个太监辅臣王辅上奏:“李太傅、蔡番辅办事缜密,童枢密明察秋毫,臣以为女真亦可称为我大宋子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请万岁垂怜,救万民于水火。”这马屁拍的那叫个绝。

“是啊,陛下。”杨戬也奏道:“此可谓天赐良机,契丹内外交困,联合外族小邦踏平辽国恰逢其时。契丹既灭,西夏、女真小帮何足挂齿。请陛下御裁。”

道君皇帝听此一说,有些飘飘然。别看孤家不费心打理朝政,可是咱尊道义无为而治嘛,照样大功可期;这真是大罗真君保佑,活该孤家露脸。太祖、太宗都惹不起的大辽,说不定自己就还真将它给灭了!嘴上说着所谓政事,心思早飞到外面的勾栏了,宫里的女人早已经无法触动他那风月无边的新奇感了。

蔡京权倾天下,朝上大多为其朋党,看童贯这几个为首的意思明显有抬举蔡攸的意思,他们立时发出一片附和声:“吾皇英明,请陛下御裁!”

已经沉浸在温柔乡里的道君皇帝正闭目自美,被这众口一词吓了一跳,他睁开应该说是有些漂亮的眼睛,有些迷糊的问:“啊,众卿以为如何?”

众人正不知再如何说好,童贯已经叩头回答:“陛下明鉴,我等认为当准蔡藩属所凑之请。”他索性偷换了概念,这奏本就已经算是蔡攸上的了。

当然朝下又是一通吹捧附和之声。

“那如此就准卿等所奏,各位卿家尽心办理为要。”道君皇帝边说边打了个哈欠,心里正琢磨他们这上奏的这到底是哪项来着,好像今天说了好几件事!

他身后的黄门太监王勉看到此项情节,上前半步尖声叫道:“时候不早了,有事上奏,无事……”

此时那当朝万岁赵官家,人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