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零阻力成为经理级人马
31913900000087

第87章 巨变的冲力

以上一系列的活动引起了一场市场需求的旋风。社会生产基础要发挥作用,必须标准一致、全球通用。一旦市场改旧换新,社会生产基础需要尽快完成这个转变。所有被抑制的对新产品或新生活方式的兴趣这时变成一场巨大的购买活动,造成需求大大超过供给。企业就会超高速发展,高达数亿美元的利润似乎自天而降。

旋风刮来,大量的新顾客同时进入市场,挤垮了现存的供应体制。同时,企业在运用手段获得卖主注意的时候,又会引起互相推挤倾轧。他们都想要同一种产品,这样就加剧了对一类卖主的需求压力,带来了更多的挤压。他们想尽办法快成交,以摆脱这种状态,反而使情势继续加温。像这样蜂拥而至带来的市场后果是,需求在一夜间大大超出供给,出现了一大批积压的顾客。这不仅意味着巨大的销售机会,也说明随后会有更大的市场机会。

Geoggrey A。Moore认为这种旋风只出现在高新技术领域,可是问题又出现了,一是谁来界定什么是高新技术?这恐怕连诺贝尔奖的评选机构瑞典皇家科学院都做不到!二是现实的例子显示,许多所谓的“成熟”行业里的企业,在引导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后并在消费者又形成的习惯中取得了巨大的财富。如农夫山泉、商务通、DELL及舒蕾等等。

实际上,这个世界上不存在成熟行业,举个例子:我们知道生菜根上无法装上奔腾芯片,生菜叶子也无法加以数字化和压缩,然后通过互联网传送出去。然而,经过鲜货快运公司的创建人特德·泰(Ted Taylor)之子史蒂夫·泰勒(Steve Taylor)和其他几位开拓者的努力,销售经过清洗、切碎和包装的生菜的市场在20世纪80年代末问世,到1999年销售额已高达14亿美元。现在赶紧给公司里你认识的每一个人都发一封电子邮件,告诉他们:“快餐生菜市场:14亿美元。别人能靠蔬菜做到这么大,咱们还有什么可说的?”千万不要把自己所在的行业看成是成熟的行业。没有成熟的行业,只有守旧的管理人员,这些人只会不假思索地接受别人有关什么是可能、什么是不可能的定义。

其次,这个世界没有“商品”,因为客户不需要“商品”,他需要的是一个解决他的问题的方法,如:他吃汉堡包是为了解决饿这么个问题,并且他还想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吃,比如他喜欢和孩子们在一块吃并看着孩子们高兴的样子,他的上述问题就可以在麦当劳得到解决。但是工业时代的惯性思维使人们还是先说产品再说客户或先说行业再说客户,专业性期刊上充斥着某某行业或产业的分析文章,如钻头行业,它忽视了人们需要的是个“洞”而不是钻头。

旋风期可能在任何行业出现,那么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对于那些做企业的人来说,这一点就意味着下面几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旋风到来之际,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以便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如何识别这种旋风何时将会来临,应该做哪些准备?如何知道它什么时候终止,到那时该怎么办?最后,如何重新构建战略管理概念,以便从总体上更好地适应旋风市场的动向?

回答这样的问题既简单又复杂,复杂的是它无法用准确的数字来叙述,简单的回答是用触觉去感知市场氛围。

感知市场氛围,那什么是市场氛围呢?就是客户层面的人们对某种问题或某种生活方式的解决方法是处在什么时期,是成熟期?还是成长期?还是萌芽期?还是衰退期?因为任何一种人类行为都有其特定的效应期,不可能永远发挥作用。它是一种特定的消费习惯,但也会随着周围环境的改变而发生改变。厂商或社会提供的对于问题的解决方法的宣传力度愈大愈是有效,则销量愈大,则这种方法的普及程度愈高,人们也对它理解得愈深刻。

PDA这种产品在1999年以前已经有很多厂家运作过了,但不愠不火,为什么?因为人们不知道它可以解决什么问题,人们把它和电脑联系起来当成电脑的附属品,所以1998年以后,当电脑本身的神秘神圣色彩随着用户的普及而渐渐消退的时候,这时的大多数商务人事已经不用对新发布的操作系统、应用软件进行学习就可以摸索着使用了,甚至自己组装和安装。也就是说他们不会排斥类似于电脑信息存储这样功能的产品了。这就是市场氛围,从某种意义上说,在这种市场氛围下,如果有人选择将几种解决问题的功能负载放在一个有信息存储能力的小玩意上都很难失败,如果他还用好的营销策略的话,那就更好了。“商务通”就这样成功了。最初只有2000万做广告呀!而且最初的广告策略还有失误。但1999年头一年销售额为8个亿。如果让商务通在1996年以前诞生,我想那市场就太难做了。

纯净水市场的火暴说明了人们的环保意识在上升,但毕竟是初级阶段,也就是说当人们对纯净水给人们的这种“略健康”的生活方式愈来愈司空见惯时,就会有新的机会来临——更健康的矿泉水和茶饮料,于是农夫山泉用“有点甜”快速崛起。而茶饮料市场也在众厂家的轰炸中快速膨胀。但是在1996年以前,无论是矿泉水还是茶饮料都做得不愠不火。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没有“大跃进”,因为“大跃进”的下场我们曾经亲历。

宝洁在中国是最早宣传洗发护发生活方式的厂家,所以它在消费者心目中一直是高档货的标志。但进入1997年后,由于人们对此生活方式的习以为常,其高档货的心理定位开始变得平常。这时机会再次来临,我们知道习以为常的消耗性产品往往是消费者在卖场中逗留的时间和心情决定的。也就是人们更在意购买时的便利和情感,而不再是产品实质。而丽花丝宝的“舒蕾”就提供了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法,于是舒蕾成功了。但如果在宝洁倡导的洗发护发生活方式的市场上升期,也就是1995年以前,人们指名购买的是“海飞丝”和“飘柔”不会受卖场的气氛和导购员的影响,因为它们是品质和品位的保证。

上述例子都是在市场氛围合适的情况下才成功的。所以,作为企业家的第一任务不是寻找什么高技术专利因为它现在太多太滥;也不是寻找什么营销专家所说的市场空当和剑走偏锋,因为它不切合实际;更不是在自己的产品上下工夫,因为这样视觉太窄,太近视;而是要感觉市场氛围,不要把产品当产品,而是当解决问题的方法或一种生活方式。思考各种生活方式处在什么时期,然后再选项和立项。

选项立项时就要考虑自己有什么方法把这种项目推向市场。这时才是剑走偏锋的时候。一般客户衡量一件商品有五个尺度:价格尺度、商品实质、商品品位、专业化、人性化。当价格尺度、商品实质确定后,在专业化和人性化上下工夫往往能大幅提升商品品位。而且还节省了大量的广告费。

例如“仪器这种专家使用的东西”最初在保健品和药品促销中使用以来,已经促成了数亿元商品的销售额。光笔者亲历的商品就不下四五个。这些仪器促销活动中的“人性化的情感陈述和劝说”也自成体系。这些厂家就这样省下了大量的广告费。

有市场调查证明,人们获悉商品或企业的途径已经不是广告了,而是新闻。因为铺天盖地的广告太多太滥,而新闻的可信性和可读性都比广告强得多。我们卖的是一种“承诺生活方式的解决方法”,而新闻传达的“承诺值”和广告简直就不能比。从脑白金到索芙特,再到珍奥核酸、到海南养生堂等等都是吵新闻的高手。

实际上,各种公关手法和促销手法在产品日益同质化的今天是推广活动中最重要的利器了。所以我们还要不断感知存在的一些手法,然后将其移植到我们的领域中使用。在商战中纯粹原创的策略是很少的,大多数伟大的想法都是巧取豪夺得来,只要以不同的方式更好地实施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