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零阻力成为经理级人马
31913900000025

第25章 全面的知识结构

企业经理人的知识结构,因其所从事的专业不同而在构成知识结构的内容上也会有所区别,但基本上的知识素质是相通的。

专业知识是人们从事某种专门职业所需要的知识。企业经理人是企业生产经营及管理工作的直接组织者和指挥者,应具有如下三个方面的专业知识:

—是生产技术专业知识。它是实行内行领导的基础知识。企业经理人必须学习和掌握有关的生产技术专业知识,使自己成为内行领导。否则,企业经理人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及管理就难以实施正确的组织指挥。

二是管理知识。这是企业总裁管理企业的基础知识。因此,企业经理人必须学习和掌握管理科学、预测学、系统论、运筹学、会计学、统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同时,更要学习与市场经济相关的知识,例如,资产评估、融资集资、税务税则、国际贸易、外汇等等,这些都是市场发育带来的新课题。只有学习和掌握上述这些专业知识,才能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规律,做出科学的决策,制定科学的措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三是领导科学的知识。企业经理人从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领导科学是研究现代领导活动特点和规律的一门应用科学。

企业经理人只有学习和掌握领导科学知识,才能建立高效能的领导班子,提高领导者素养,树立正确的领导观。运用领导科学知识,可以使企业经理人的经验知识转化为理论知识,创造性地实行领导。

政治知识主要包括国内的政治路线、方针、政策、策略原则、政治主张以及国际政治形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的知识。在某种意义上说,企业生产经营本身就是一种政治行为,经济建设就是最大的政治。而企业正是完成这一中心任务的主要力量。许多杰出的企业经理人,也是卓越的政治家。如果企业经理人缺乏良好的政治知识修养,在企业生产经营及管理的实践活动中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尤其是管理大中型企业的企业经理人,有时还要以谈判代表的身份同国外有关方面洽谈、会晤、进行经济技术交流。如果不了解双方的政治主张、政策及策略,不了解国际政治背景,则难以胜任与外方的谈判工作。同时,搞好企业的教育培训工作、生产动员工作、现场鼓动工作及思想工作也都离不开政治知识。

法律知识是企业经理人依法组织生产经营的基础知识。市场经济本身就是法制经济,以法治厂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因此,企业经理人必须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做到依法调节经济关系,依法保障企业生产经营秩序,依法保障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法律知识主要有三大组成部分。

一是规范一般经济活动的民事法规,如民法通则、专利法、继承法、著作权法、商标法等;

二是规范企业经济活动的商事法规,如企业法、公司法、票据法、保险法、信托法、经济合同法、破产法等;

三是规范宏观调控和市场秩序的经济法,这是指除民法、商法之外的狭义的经济法,包括规范宏观调控的基本法则,控制主体、调控行为、调控程序、经济权限和责任的经济法通则,如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预算法、银行法、国有资产管理法、计划法、投资法、外资法、统计法、计划法、审计法以及社会保障法等单行法规。民法、商法和经济法分别以人、企业、政府这三种不同的主体,以一般的经济活动、企业经济活动、政府调控活动这三类不同的行为为中心,对社会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进行规范和调整。企业经理人不懂法律、缺少法律知识,就根本不可能正确地组织企业的生产经营及管理活动。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是企业经理人知识修养的一项重要内容。

公共关系是指企业经理人与公众发生的关系。企业公共关系知识是指企业为了取得公众的了解、信赖和获取公众对企业有益的资助、合作所采取的方法、原则和技巧。学习和掌握公关知识并善于运用,就能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气氛,从而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公共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企业与顾客的关系。顾客的需求是企业一切活动的中心和出发点,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因此,企业经理人必须处理、协调好企业与顾客的关系。

二是企业与政府的关系。企业是国家经济的组成细胞,是国家的基础经济组织,必须接受政府的指导,但是,它又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同政府发生矛盾。因此,企业经理人必须善于处理企业与政府的关系。

三是企业与社会的关系。所谓社区,是指企业周围地域的其他组织或个人。社区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是企业繁荣与发展的根基。所以,企业总裁必须处理协调好企业与社区的关系。

四是涉外关系。涉外“公关”要求企业经理人必须懂得彼此尊敬、平等互利、求同存异、内外有别等“公关”原则。总之,搞好公共关系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只有搞好“公关”,才能在公众中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荣誉度,从而得到公众的支持和帮助。企业经理人学习和掌握“公关”知识,对改进经营管理,促进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科技文化知识包括的主要内容有:数学、物理、化学、语文、历史、地理、生物学、哲学、经济学、逻辑学、伦理学、心理学、外语以及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等。企业经理人对专业知识、政治知识、法律知识、公关知识以及其他有关知识的学习、掌握和适用,常常与文化知识的水平有十分密切的联系。比如,数学、物理、化学知识,对企业生产经营及管理工作的程序化、计量化分析有重要的作用;制定生产经营战略和生产经营管理方案,若离开有关的数、理、化知识,就难以进行科学的运,和论证。实行对外经济交流,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先进的管理方法,不懂外语就会遇到许多困难。在拟定工作方案和进行工作总结时,只有具备一定的语文知识,才能做到简练、准确、通畅。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一些新兴学科的知在企业管理领域的运用,十分有助于管理体系的完善和提高。在思想工作方面,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可以大大提高思想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时效性……

企业经理人在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中,无论是哪一层次的知识体系,都要经历知识的积累和加工,进而建立一个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知识体系。知识的积累过程,也就是选择材料、获取知识的过程。其方法与要求是:

任何人都不可能掌握和通晓所有的学科,企业经理人也不例外。任何人的知识增长,都是在相关的领域中进行积累,企业经理人也应如此。作为企业总裁,在积累知识的过程中,更要注意选择那些相关最近、运用最频的科学学科。企业经理人在积累知识时必须注意精选,取其精华,去其末节。企业经理人的头脑才不至于被那些无关痛痒的知识所充塞,在知识的选择上,只有力争选其精华,才能有利于知识的深化。

每个企业经理人都必须有足够的基础知识。这部分文化知识通常是在学校教育中获得的,但也决不能否认参加工作后补习教育的重要作用。继续搞好补习教育,会更有利于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另外,在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方面,企业经理人必须对其基本常识有一个较为系统的了解,并掌握其主要原理。在地质学、政治学、历史学、逻辑学、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企业经理人对有助于提高专业知识水平的内容则应进行必要的研究。当然,要求企业经理人要有足够的知识,并不是漫无边际,面面俱到,而是要以满足专业需要为尺度。

每个企业经理人可以博览群书、广泛猎敢,为我所用。但是,这个“博”不是泛泛地博和只求量的博。而是围绕着一个中心,逐步扩展,由精到博。只有在精通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有目的地去“博”,即由精到博,才能真正达到知识修养的目的。

企业经理人在积累知识时,要把眼光放在专家研究的最新成果上,关注新知识、新技术的出现,不断地用新的科研成果代替旧知识,勇于“弃旧图新”,使自己不至于局限在原有旧知识的水平上,而始终使自己站在知识发展的最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