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零阻力成为经理级人马
31913900000022

第22章 成事未必要出国

出国,在许多年轻学子的心中是一个美好的梦想。当初的杨元庆也抱着同样的想法。也许是时事造英雄,联想留下了他,而他也成全了联想。他给人们的感想就是:是金子在任何地方都会发光。

戴着眼镜,留着学生头,和大多数卨科技企业家相似,眼前的杨元庆一副知识分子的穿着。虽然说话或许还并不是那样“成熟”,但手上的那支笔,分量要值上百亿!这位中国最大电脑公司的副总裁,全国“五四”奖章获得者被公认是彻底改变中国电脑市场格局的人物,10年弹指,他与很多计算机领域里的创业者一起共同构成了中国知识英雄的新群体。

几乎是人生最漫不经心的一次选择,1989年初,杨元庆来到联想。当时的他一心想出国,进联想纯粹是权宜之计——找份“临时工”。“在我们那个年代的年轻人,大概觉得出国是一个比较好的发展方向,我也抱着同样的想法。到联想来是想换一个环境看一看,因为当时中国搞企业是一个比较新的方向,过去我们做科研、做技术只能在大学、研究所里做,也许到企业做会是另外一个方向。”

一心想出国,但这并不影响杨元庆把工作做好。“当时的工作不太符合我的愿望,但我还是硬着头皮坚持做了。出国的念头越强,我越觉得应该把联想的工作干好。我的人生哲理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做到让领导满意。”于是,杨元庆就踏踏实实地在联想“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并且得到了洋“方丈”的褒奖——1993年,杨元庆荣获美国惠普公司全球最佳代理商奖。

“1993年,国内市场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由于关税的下降,使得国外品牌的机器大举进入中国市场。联想集团自成立以来第一次没有完成预定任务。”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杨元庆的脸上掠过一丝凝重。“当时决定留下来,一方面是听柳总的话,他希望我能以公司的事业为重。但是,最主要的原因还不足责任感的问题,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上了贼船就下不来了。”

1994年3月19日,在公司气氛十分紧张的状况下,杨元庆出任集团电脑部总经理。

“当年我决定留在联想就准备承受失去众多同窗好友的失落感。”杨元庆的大学同学目前大多数在国外工作,与他们相比,他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回想往事,他有什么样的感想呢?

“我的同学在国外工作的很多,应该说还是比较有成绩的。但是,他们的成绩可能更多的是在技术域里面,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营销方面,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很难有大的发展。而这些年来,我在国内市场实践中摸爬滚打,获得了一些成功,这种成功的感受和在那种成熟的企业里去做一个比较高阶的位置是完全不同的。对于当时的选择我不后悔!”

在杨澜工作室,当杨澜说到IT行业的一批顶尖人物时,杨元庆立刻纠正不应该说是我们这一批,而应该说是我们这一拨。因为资讯科技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风云人物也不过是各领风骚三五年罢了。想当初我在做计算机系的学生的时候,所用的电脑还是王安公司捐赠的,可是如今王安公司已经沉寂多年了。”

难得他在春风得意的时候还保持着如此清醒的头脑。不过杨元庆这一番话似乎也在提醒着我们,在资讯科技行业,还有很多成功的机会在等待着至今仍然默默无闻的年轻人。